[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解脱大道 大手印与大圆满双融实修教导 第四章 观的训练
 
{返回 嘉初仁波切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4494

第四章 【观的训练】

敬礼观自在菩萨!

这些是观自在菩萨,针对脱离轮回与到达胜者之道的甚深实修教导。培养“观”的智慧!

我们是因为什么过错而在轮回中打转?这个过错是,把一个不是真实存在的“我”,视为一个实存的“我”。

在问这个问题前,我们应该先要认清轮回的本质,仔细评估它的性质。然后我们应该断定,轮回到底是别人的问题?还是我们自己的问题?虽然集中心力在别人上,有很大的诱惑,但这不关我们的事。反之,我们应该要认清,我们是轮回中的众生。理由是因为,我们没有彻底明白四圣谛的第一谛---苦谛---的深广度。再者,我们也没有彻底明白第二圣谛,我们生命中痛苦的因。所有的众生都期望得到快乐与脱离痛苦,但大部分的时候,我们不太成功,因为我们没有了解到:我们所向往的快乐是从何而生起,还有,我们想要回避的苦痛根源是什么?我们是因为别人的恶意才受苦的吗?我们是否被他人惩罚?外在因素是否是我们痛苦的根源?相反的,我们是以“我执”而种下痛苦的因;特别是,我们因为无明,而无法认清什么行为有利,与什么行为有害。

此外,因为执著之力,我们不停的种下延续自己轮回之因。所有的佛教徒,不只是修“止”与“观”的人,一定要认清四圣谛:苦谛、痛苦之源(集谛)、解脱的本性与解脱之道。

莲花生大士传授的“转心四念”,把我们的心从苦因中转离,转化我们的态度,导引我们往佛法道上走。藉著如此转变态度,我们再修“止”与“观”。我们一定要记住,既然是我们在承受苦与乐,就应该以四圣谛或转心四念这些推理观修(英:discursive meditation),来成全自己对修持的发心。

我们在轮回中打转,是因为把无自性的我,错当为一个真实存在的我。同样的,我们执著于“我”之外的现象为真实存在,而事实上,它们也无实质。

《古纳热纳桑库密塔问句经典》说:那些心执著于轮回的人,永远在轮转。他们并未空于“我”与“我的”这两种实存现象,这些幼稚的人,自己像在空中打结。这个就像吃毒药,因为感觉自己需要它,即使毒药并未进到身内,就昏过去了。幼稚的人把行动视为“我”和“我的”。他们对“自己”的态度是,视其为实体的、无常的、会出生与死去。因为执著,心的造作就出现。教导是:不要把“我”与“我的”,当作真实存在来行动。

事实上,并没有“我”或“我的”实存现象,但一直在轮回中流转的众生,并不了悟这个。我们把自己经营得好像真正存在般,替自己营造了一个具体的实存环境。我们好象有一个“我”在从事活动,以为拥有之物真正是“我的”。因此,不以“我”与“我的”,当作实体行动,就是根据真相的行动。

同样的,在梦境中,我们好象有一个实存的“我”,在与别人打交道。环境好象充满了真实的现象一般。这个在醒的时候也是一样。虽然,在梦里,我们与周围的环境好象是真的,但是当我们醒来时,我们知道那只是一场梦。那么,我们是根据什么来武断的假设那只是一

场梦、而认为在清醒时,我们才是真实存在,以及我们被其他真正的现象所围绕?假如我们仔细研究,我们也许会发现,我们的日常生活,事实上并不比梦更具实质。

《释量论》说:一个把“我”当作真实存在的人,将永远执著于“我”。有些执著,就会有对喜悦的渴望;有渴望就会被过错蒙蔽。因为看到美好的品质,就会有更多的渴望,而且这个,就被视为“我”的证明。因此,一旦有“我执”,就会在轮回中流转。

又说:一旦有“我”,就会有“他人”的分别心。执著和憎恨,会因“自他”的分别而出现。因此,所有的心结都会出现。

一旦有“我”执时,就会有“我”与“他人”的分辨心,这在我与他人之间制造了分离与隔阂。执著于自己那一边,并对其他人有厌恶感时,任何人都好像是对手。

《月灯三昧经》说:因为有“我”的概念,分心、妄念就生起,它就像一个武器之轮般放射出去。心因追逐对象而被击败,这导致难忍之苦成熟。

《般若波罗蜜多经十万章节》说:形色是空于“我”与“我的”。

又说:因为执著于“我”与“我的”,众生在轮回中流转。

《入菩萨行》说:如果这个世界上所有的伤害、恐惧与苦痛,全是因为执著于“我”而来的,那么这个大魔对我又有何用?

不丢弃自我,一个人不能避免痛苦;就如一个人不避开火,就无法不被烧到。[36]

“我”与“我的”根必须切除,既然“我”与“我的”根是从色蕴而来,你必须在这个蕴里,审查“我”和自己存在何处?“我”和自己如何存在?

龙树说:一旦执著于蕴集,就会执著于“我”。如果执著于“我”,就会有业力,因此会导致转生。

《佛说大乘庄严王经》说:那些执著于形色概念等的人,永远视自己为一个实质的个体。他们会不断的转世,急速掉入险恶的终点。

降伏你自己的心,比降伏大象、野马与野骡更为重要,征服“我”执,比征服十万大军更好。

《因缘品》指出:降伏自己,比降伏最威力的象、辛杜区最殊胜的马与幼骡更好。你们这些降伏自己的人,切断自己的束缚,得到解脱;否则的话,以那些坐骑是不可能达到那个境界。[37]

只有你才是自己的主人。你是你自己的皈依,故降伏自己。[39]

有一个座垫上,和一位道上的上师,无怠惰的独住。单独住在森林里,独居的降伏自己。[40]

那些战胜自己的人,在对人的战斗上,比那些征服成千军队的人,更为殊胜。[41]

当你以了悟“人无我”与“法无我”来降伏自己时,你的心被降伏,并从痛苦和它的源头中解脱。你是自己的上师、自己的皈依之源,因为你得到教法后,就开始修习。以修行来对自己的解脱负责任,而不是期待他人来帮你,这样,你将会得到解脱。

真正的胜利是降伏你自己。那么,你就是真正的勇士。真正佛法修行的结果,是你的心结,如嗔恨与嫉妒,会减少;你的行为会显出安详和平等心。

现在你必须审查看“我”(藏:nga)与“自己”(藏:bdag)是否是身体或者是心:我

的名字是外来给予的。如果我的名字被改变的话,我是否也变了?如果我有一个好的名字,我是否会变好?如果我有一个坏名字,是否表示我是坏的?

嗯,这个身体是“我”与“自己”吗?把身体的不同组合拿来仔细分析,从头到脚,在身体不同的部位寻找自己,也在身体里面身一个方位仔细寻找。其次,在外四大地、水、火、风中达到坚信,看看我可能会在哪里。

我们固执的执著于“我”,一般而言,这个对佛法修行会带来不同的障碍与干扰,尤其是在成就“止”时。所以仔细研究“我”的自性。你存在吗?如果你是,你如何存在?仔细检查你的身体,从头顶开始到脚底,查明你到底存身体的哪一部位或者是在全身。另外,检视你的存在与固体、流体、势力、动力四元素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

《入菩萨行》说:首先,以你自己的世智剥掉这层外皮,并以智慧之力,把肉与骨骼分开。

把骨头切开后,在骨髓中自己审查:“本质在这儿吗?”[42]

《中道般若智根章节》说:如果蕴集是“自己”的话,它就会受制于创造与毁坏。如果它不是蕴集的话,它就不会有蕴集的特征。

如果心与身体的蕴集就是“自己”,那么,“自己”就会像蕴集一样。如果“自己”不是心和身,它就不会有那些特征。因此身体或心的形容,会与“自己”不相干,因为,它与它们是完全分开的。前面两个选择都无法通过分析而成立。

如前详尽的解说,这个身体内并没有“自己”;因为把身体的不同组合拿来仔细分析,根本没有可以称为“我”与“自己”的一个本质。

啊,既然“我”与“自己”一定是心,把心找出来。

《三布特大本续》说:希望从各种痛苦中解脱,以及渴望完美佛果之乐的人,仔细、精进的研究,心到底有无“自性”?

《大毘卢遮那佛说要略念诵经》:金刚手菩萨问毘卢遮那:“主啊,我们到哪儿去寻找证悟与全知?这是谁的证悟?”

主回答说:“秘密之主,全知与证悟,在你自己的心中可以找到。”

《圣宝云经》说:先有心才有现象,如果此心了悟,所有现象将被了解。

《法界无分教导经》说:精确的审视心是否为蓝色、黄色、红色、白色、朱砂或水晶般的颜色?它是否是真的或假的、“永恒”或“无常”,以及它有无形状?

《大迦叶问句经》中说,如是寻找心:“贪欲、生气或有妄念的心是什么?”它是过去、未来或现在生起的事物吗?

长篇讨论继续。《三十三问句经》说:整个三界全从心而起。心永远不会显示自己。它没有形状、是非、善与不善,而且像幻影。智者寻找心性。任何找到心的人,看不到心性。

《大圆满焰明界本续》说:如要分析心的组成,只要集中在这个概念上:无作觉识即法身。在其中,它无生起、住留或逝去。这个飞快、翻腾、疾逝、短暂现象的心,何时开始生起?目前它在何处?它最后往哪里去?它的形状与颜色是什么?看你能否把它分为外、内或中间。

超越概念营造或修饰的觉识,即是法身。分析心的组成,与细查它的存在方式,可探索

心到底存不存在。如果你假设它是真的存在,继续探查、断定它的起源、所在处与离去的方法。继续问:“心有形象吗?有形状或颜色吗?是热的、还是冷的?以你自己往内审查的经验,回答这些问题。”

《声音穿透主本续》说:肯定的寻查心的源起、之后的所在处,以及最后它的离去。如此心智的训练,对心有帮助。

这个的意义在《清明查精髓》里有叙述:源起、所在处与逝去的初步寻查,如下:针对每一点,从事推理观修和静虑。针对心的源起,对外在显现物象做推理观修---外在环境、居民、土地、石头、岩石悬崖、草、树、树林、山与山丘。总而言之,它从哪儿生起?它如何生起?它起源的方式?以你的心智寻查、仔细分析与禅修。

经由概念营造的推理观修,你会得到一些“观”。然后从事静虑,你只是歇息在此分析得来的“观”里。不要停在推理观修上。一旦某些确信生起时,稳定你的心,让这个确信渗透心。否则单只是检查,并无意义。

然后好好的寻查,它从何处生起,在你身体内如何出现,上方与下方、四肢、主要器官、心脏以及内里和外在。然后修习静虑,仔细审查你自己的心。

好好探索你的自性,问:“这个能够忆起和知道很多事物的‘心’,是什么时候生起的?你的特质是什么?”同样的,探索它的所在处,与所有去向。特别是,对于有辩才的人和初学者,应该要精确的查询。

首先,我们需要听法,然后,我们必须禅修所听到的法。自满的说:“哦,我已经听过了。”是不够的。我们必须自己探索,并从自己的体验,来真正了解这个题材。当我们以静虑彻底明了“观”时,我们也许会对心是否有颜色或形状,达到完全确信。在这个时候,我们可以说是在训练上达到确信。直到那个时候,我们还是在修行道上。

再下去,检查心性---法身、实相---会在六道内无明流转的理由。什么是它的自性、颜色、形状或特质?这个生动的概念营造是如何出现的?它是什么时候生起的?它是否以一个实体而存在?如果是的话,如何生出?如果不是的话---如果它是空性---那又是怎么一回事?

再次,一旦它生出后,它的特质、形状、颜色等是什么?如何它是空的,是如何的空?是否像虚空般的空?好好的检查它是如何空的。

然后再次,心与思惟是一样的、还是不一样?如果它们一样,显相与空性、稳定与动态是如何变得不同?它们是何时变的?而且你如何划分它们?无明之根是何时生起?谁创造了“自他”二元对待?仔细审查、研究那些问题。如此探究,直到你有一个清楚、肯定的答案。

比方说,矿工很用力的滤筛泥土去寻找与筛出金子,他们不是在制造金子或把某样东西转变成金子。他们只是在找出纯金。而努力的提炼检视,他们就能认出原本存在的纯金。同样的,心性是原本质相,但是必须使用这个分析法,来了悟觉识的本来自性。如果为了採金而费这么大力是值得的话,那么为了证悟觉识的自性而用功分析是,更加值得的。

让炯多杰大师说:一般来说,死亡发生无定时,不需想太多的事物。所以,望向一个决定性的教导。

又说:如果心不能了悟大喜悦,就没有必要说出任何话来。如果心里没有决定性的确信,

就毋须精通语言与习俗。如果你不以瑜伽现识[43]观看,就没有必要以推论来禅修。

又说:观察、审查你自己的心和觉识,因为它是一切的主要根源。

格西[44]恰玉巴说:如果火炉里的火熄来后,从墙里流出的烟,自然会消失。从内里切断概念营造。

珈王杰说:不像学者的推理观修,这个是瑜伽观行(英:contemplative藏:rnor pa)、内省(英:introspective藏:kha nang)的推理观修(英:discursive meditation藏:bltas kyi dpyad bsgom)(藏:rnor pa kha nang bltas kyi dpyad bsgom)。切断加诸内里的概念。

学者的推理观修是广大的,但它们不是这个主文所教的瑜伽观行、内省的推理观修。学者的观修需要花费很多年研读中观、般若波罗蜜多经典、认识论(英:epistemology)与逻辑。这个虽然不错,但因为我们无法确定生命的长短,我们也许不希望如此过一生。假如我们长期接受学术训练,没有降伏自心,这些学问也许只会带出自傲感。而且当自负生起时,解脱之门就会关闭。

尊贵的卡雀王波说:哦,善男子、善女人,把你现在的心,鲜明的置于专注一境中。观察被放置的“那个”之本性:它如何存在?如果你认为它根本不存在的话,是谁在觉察不存在?这是否是你自心的了悟?如果你在想:“假如我寻找它,它并不显现。”观察那个正在想的人,以及观察正在观察的人。就如埋在地下的一箱宝藏一样,即使看不到它,并不表示它不存在。故仔细审查:“此心中什么颜色?什么形状?它的本性是什么?它存在或不存在?它两样都是,或者两样都不是?是男性、女性抑或中性?”

假如它静止时你不认识的话,就刻意使它动起来,准确的观察那个动相之本性。如果你看不到那个心的存在形式,再次观察心的基础。它是从身体内生起,还是从外在现象中生起?在身体内的哪一个地方生起---上方、下方、中间、身体内或身体外?特别是,它是否只从脉、根本气或是明点中生起?好好的看!它是否从外在的地、水、火、风中生起?仔细观察心是否从四大元素的物质环境中生起,或者是从男女、有生命与无生命物象而生起的?

同样的,确实的寻出它持住与止灭的基础,一次再一次的寻找。这个称为“不断生起”的心是什么?它从什么生起?什么在生起?生起后到哪里?同样的,确定的寻出它如何驻留与止灭。

乌金仁波切说:稳定的导引你的心至前方空中,就留它在那儿。仔细看今天被你旋转的事物是什么?观察导者与被导的心,是一个还是两个。如果它们是两个,这表示有两个“心”,因此一个必定是佛,而另一个必定在轮回中打转。所以决定性的仔细观察,它们是否存在为二体?如果没有超过一个,这一个是否是心?观看:此“心”的真相是什么?不可能从外在物质中找到它。[45]

把你的心鲜明的与轻轻的放在前面空中。察看是什么在放置?它被放置在哪儿?什么被放置?观察把心导向前面空中的导引者。在这个阶段的修法内,心的自性需要探索。我们无法从外四大中找到心,因此我们知心朋友在心自己的存在形式中检视。

当心在从事很多不同的活动时,它搅动出思惟、计划、记忆、情绪等。但我们把注意力转到看起来正在从事这些活动的作用者(心的自性)时,就很难说它是什么。它没有消失、也没有不消失,因为在实相中,它原本无根基与无法指证。

让正在思索“心像什么?”的人,观察自己的意识、并寻找它。稳定的观察禅修者的意识、并寻找它。观看:在真相中,所谓的“心”,是否是一个实存的东西?如果它是实存的话,它应该有形状。它的形状是什么?赤裸的看,把它找出来。决定性的看它有什么形状,

是圆球状、长方形、半圆形或者是三角形等。假如你认为有形状,显示给我看!如果你认为并没有东西可显示,告诉我,有没有可能有一个不能显现的形状?认出形状的空性。

同样的,看看它有什么颜色、大小和范围。假如你认为都没有的话,那么,观察它是否是一个什么都没有的空性。假如你认为它是一个什么都没有的空性的话,一个什么都没有的空性又如何会禅修?说你找不到它有什么好处?假如它是空无的话,是什么在憎恨?是否有一个人在想:“找不到心?”稳定的正视它。假如你找不出它像什么,仔细的查询正在思索心在哪里的意识,这个意识是否就是心?假如它是的话,它像什么?假如它存在的话,一定会有一个实体与颜色;但有任何东西出现吗?假如它不存在的话,你就会像一个没有知觉的尸体般;但,不是有某个人在思考吗?所以,在存在与不存在的范围间,决定性的观看?[46]

我们在修此法时,一定要精确的观察自己的觉识。如果它是一个真实可确知的物象,一定会有形状、颜色与可看到的所在处。说心是可触知的、但没有形状,是前后矛盾的。检视它可触知的品质,假如你认为没有任何东西,也许会下结论说,找不到它。但,是什么在从事这个寻找心的活动?用不同方式寻找心,再判断它能否在任何地方找到。不要很快的下结论。要仔细分析心到底存在或不存在,并确定这两个状态间的界线。因为,这个是证悟佛法要义的清楚途径。

《指出法身》说:这是关于身心是一样或不一样的见地:身心是一样的或不同的?如果是一样的,受制于生死的身体与无生灭的心,将会完全相同。

不只如此,物质的身体与意识的心,是两个非一。假如它们是一个,当身体死时,心也会死。如果身体刺割到,心也会刺伤。如果它们是不同的,身体或心会感觉到身体被刺割到吗?假如只有身体可以感受,尸体也能感受。假定心感受得到,既然身心是不同的,当心能感受到身体被刺的话,这表示土壤和石头被破坏时,心也应该会感到痛。但事实并非如此,所以仔细察看。了解所有事件与感受都像水中的涟漪一般,并观察它们。

在梦境中,我们有很多不同的经验,我们甚至经验虐待,与感受到别种肉体的疼痛。但是在噩梦或愉快的梦中,我们还是有身体和心。例如,你在梦中刺伤了,是你的身体、还是你的心真正在经历被刺?细查是什么在经历这个,然后以那个了解回到你自己的身上,了解它与梦中身的关系。之后,检视在梦中刺伤你的仪器,是否为物质做的?同样的,审查在梦里伤害或帮助你的人之本性。主和客是同一体吗?他们是不同的现象或者同时是不一样和一样的?认为他们根本不存在,是不能被接受的。为什么是不可被接受的?因为有被伤害的经验,因此不能说那个没有发生。

在清醒时和在梦境中,检视你的身体和心到底存不存在,以及如何存在。你能否断然的说,你的身体并不存在和证明你的看法。问题不只是心的特质到底存在或不存在。再次,藉著梦境与清醒时的类同经验:身体和心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它们在梦里的关系是什么?试著得到一些洞悉。先察看清醒时,再回头察看梦境。交替的用这两种分析来回询问。这个会让你洞悉其他的经验形态,特别是在(死后)中有过程里。假如将来你到了佛土,你在那儿的身体和心是什么样的性质?或如果你去过地狱道,也可以用同样的询问来探讨。在所有状况内,确定你自己身心的自性。你是否已经了悟自心的本性?

如果身体和心是真正分开的,如果只有身体感受到被荆棘刺痛,那么尸体应该也会感觉到。在西藏,尸体被切割成块喂给秃鹰,假如尸体还有感受的话,这会是个很不好受的经验。同样的,西方国家通常是把尸体埋在土里或火葬。如果尸体还有感受,这些经验会很悲惨。这不只是人类才这样,每一天几百万只动物的肉都被吞食。我们在吃它们的尸体。如果这些尸体能感受的话,那将会是很怪异的感受。

如果心与身体是独立存在的话,它能感受到被刺吗?如果会,当我们踩在地上时,为什么不会感受到土地被踩?如果你杀死某个人,心不会死,难道说单只是杀死或伤害一个人的身体是没有关系的吗?

中千贡噶南珈开示:在你禅修时,当心有适度的坚固、松驰等时,稍微寻察心的自性,确认:这个正在现前的心,它的自性是什么?它有无颜色、外貌与形状?那些散乱、瞬间生起的思惟,从哪里来?所在处是哪里?最后它们是如何离去?当思惟消失时,它们是否变得不存在?抑或它们离去时还是与现前时一样?或者它们是以空无的形态而消离。确定它们到底如何消失。

确认心识的显相是如何生起,如人、马与牛的形状。它们如何住留?以及认清它们最后是如何离去等。

当心是稳定时,确认是否只有静止、喜悦与安宁。有无明晰、清新与无碍?是哪种空无?

在你的经验中,放松与探察的本性有无差别?探知这几点后,再向我报告!

第二,这是剪断主根:查看那些个别的现象是否一样或不一样,之后,主要寻找观察者。私底下告诉我,你如何仔细的调查这些内容,也向我形容你修行里所有愉快与不愉快的层面、障碍与突破、从修行而来的心里疑惑和不信,以及早期和后期训练时发生的事件等等。

寻找一位精通解脱之道的佛法上师的目的,是因为我们需要一位懂得如何去除道上障碍与无明之罩的人。有一些人即使有很多的问题,也不问根本上师。因为,自负有好的了悟或者一种自弃的感觉,一些人隐藏所发生的经验,想著:“没有必要讲这些,因为我们不向根本上师说这类事情。”由于心好像被幻觉所牵引,一些人会想:“这种事,甚至根本上师都无法帮助我。”一些人想:“我一定要有很了不得的证悟,才能报告给上师听,而不是这些细小的问题。”这一切的态度是一点益处也没有的。

从上师处,得到你问题的答案;离开后,身为学生的你,需要以你目前的修行程度来维持训练。所以牢记于心并准备好报告。

此外,据说:“如果了悟不生起,也许是因为不诚实未谈自己;也许隐瞒从前的不诚实与有害之语;或者行者自视过高、贬低他人。”所以,有一些人从经典和密典本续中取出语录,以及从早期的大师等的体验之歌,来取代报告自己的了悟。一些人效仿他人好的体验;另一些人报告自己早期禅修时出现的一些好状况,即使目前没有这些体验。还有一些人自大的向证量不高的佛法上师表现自己。他们告诉这些上师说,已经把了悟报告给别的上师。对上师的问题没有答案,因为在母亲的子宫里,本来就没有问题。他们以很多真话与谎言,来隐瞒如珍宝的佛法上师。如此替自己累积麻烦,是一点也不值得的。

当一位有了悟的人,在禅修时,达到一切生起之事物无主人时,他们已经到达解脱之道,所以他们可以欢欣。假如你没有了悟,就假装已有好的经验,以后会有人根据你的见地、禅修与行为来贬低你;你会担心别人根据别的禅修者的言论、行为标准评判你。想清楚这一点。只要你能记住这个,你就必须报告自己的禅修状况;所以无误的、渐渐的来向我叙说。

过了一阵子,一些人会想:“既然我已经报告了,就可以轻松一下。”就如解开已经包好的东西,这些人只做自己想做的事,而且他们也不闭关了。不要这么做,就如你在昨天早上找到好处般,在不分心下,继续维持对修行的热衷。不管你有什么心灵的经验与了悟,你一定要逐渐的运用介绍心性的教导、这个题材的辅助教导以及上师直指口传。因此精进很重要。不要像以前一样的让时间溜走,维持坚定、不动的“念住”,这样,每一天都会带来大的进步。如此禅修!

以检视你自己,来判断心到底存不存在、如何生起、住在哪儿和如何离去?要点是在“人

无我”上,得到真正深度的了悟。这种了悟的征相是,即使有人向你丢一枚炸弹,你都不会害怕。当你达到那种程度时,你已达到确信。

在你了悟“人无我”后,以探索现象的自性,继续培养“观”。我们给予每一样东西名字。例如,我们的身体有一个我们称为“头”的东西。当我们摸头时,我们碰到名为“头发”的东西;它不是叫“头”,因此“头发”不能称为“头”。当我们往下压时,我们触摸到皮肤,但它有自己的名字“皮肤”,而不是“头”。假如我们再往里探寻,我们会碰到名为“脑”的东西,但是它并非“头”。仔细查询整个身体,去找所谓的“身体”。你会找到组合,但不会找到身体。你没有办法指向某样东西说:“这个就是它了。”没有任何东西可通过这种分析,了悟这一点,可进入“法无我”的“观”。

其他现象没有任何自性的话,“我”就更不用说了。这个就是大手印与大圆满的基础。这个见地是必要的。而且,我们如果没有培养它的话,不会成功的。善道或恶道所有的经验里只有一个根,那就是“心”。因此寻出这一个根的本性,是最重要的。

中冈波巴说:对一切善行,单只有理念上的了解,是不够的。单只浅尝不同的禅修法与讲很动听的话,是空洞的。那个不会带来任何的成就、那个什么都不是。这是真话。因此,那些人为什么都不问问题?现在不管问了什么,你应该回答:“心是如此如此。”因而达到笃定。不能达到任何结论,一点益处也没有[47]。既然单只想听愚痴之语,而不想听闻佛法,是不恰当的,因此我要你说:“藉著如此禅修,结果是如此。是这样的,而且这个发生了。”精进禅修。不要问你的邻居或亲戚关于他们的了悟。假如你不保持正知与自省,你的禅修还是能进步的话,我就可做结论说,白教长老的忠告都不是真的。你应该思考这点。

禅课间,对这几点获得大确信,然后把心歇于等引中。不断的从事寻找、查询与分析、且不要掉入白日梦的妄想中。

麦吹巴大师说:所有伟大遍布真相都是原本就存在的,它们的本性是无造作的。假如你不寻找,把心歇于不可思议的法性中,这个就是禅修。禅修时仍寻找,意谓著一个混淆的心境。

经由分析的禅修,你会达到一个明晰与决定性的“观”。此时,住留在这个“观”所得来的了悟中,会有益处。你的“观”会像幼苗般的逐渐成长。只要当下把心歇在法性中、住留在等引境中,不要认为这是在浪费时间。如果你认为,应该勤勉的从事绕佛坛城,或做生起次第等修法,你就应该单只是歇在等引的当下,但不要只是坐在那儿发呆而已。

在经典乘里某些学院的推理观修,是需要一个人不断的寻出心来,还有一个传承的禅修,查询是必要的。但在大手印与大圆满的传承里,只有在这一个阶段的修法内寻找与查询就够了,之后就不需要再寻索了。在卡陀[48]传承里,心的寻查,据说要几个月,因为针对心的颜色、形状、身体外与身体内等,每一点都要花上三天。我们的传承不需要那么久的时间,因此,一直到明天的禅修阶次为止就可以了,重点是,不要分心,专注去寻找心。

西方人时常说,希望能够在一个像西藏以前那样的环境里研习。但在西方国家里,我们有说话的自由、有自由过自己想过的生活方式,我们可以随时关掉电视机与不接电话。假如我们没有传统西藏的单纯,那只是因为,我们选择不要那种单纯的生活方式。我们有过自己想过的生活的自由,的以没有藉口。

格西住在寺院学院很多年,研读中道和波罗蜜多经。他们背诵很多经卷,专心于解说与讨论;他们从外在切断概念营造。那个方式是很难学习、理解、知晓与了悟的;而且在众多研读与学习的人当中,有很多人未理解其中的含意。那一切的学习,都包括在这个心的审察中。这是从内切断概念营造,所以是容易去学习、理解、知晓与了悟。从外切断概念营造,就像切下一根一根的营造是容易的,这个就像把松树连根拔起,让树枝自然的风干。

帝洛巴说:如果你把一颗有树干、树枝与叶子的树连根拔除,它的上千叶片都会干掉。同样的,切断心的根,轮回之叶就会干枯。

轮回的根就是心。单只是介绍自心的本性是不够的;相反的,你一定要以修行来维持“观”。如果你没有以修行来加深,先前的“观”会消失;但是你如果修行的话,你的进步会开启越来越深的“观”。

故此,既然心的寻查是绝对、是重要的,不要分心或睡觉,审查它直到天明。明天早上你应该向上师报告。假如你不在此处达到确信,将来更高教法的影响力会很小。如果你找不到它,你可以说你是如何找不到的。你对心性了不了悟,就看这个功夫了。你是曾经得过这些指导的人,所以应该要寻找它。竺克传承说,当你成就专注一境时,你再次寻找心,就会证悟到离念营造之境。

 


{返回 嘉初仁波切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解脱大道 大手印与大圆满双融实修教导 第五章 指认教导
下一篇:解脱大道 大手印与大圆满双融实修教导 第三章 止的训练
 宁玛巴本尊生起教授——无二双运明穗要解 附录:敦珠法王对六中有的开示..
 解脱大道 大手印与大圆满双融实修教导 第一章 口传宝藏
 解脱大道 大手印与大圆满双融实修教导 第七章 大手印教导
 解脱大道 大手印与大圆满双融实修教导 第五章 指认教导
 宁玛巴本尊生起教授——无二双运明穗要解 第四节 正行根本瑜伽修法之初分..
 宁玛巴本尊生起教授——无二双运明穗要解 序言 目录
 宁玛巴本尊生起教授——无二双运明穗要解 第六节 正行根本瑜伽修法之后分..
 宁玛巴本尊生起教授——无二双运明穗要解 第三节 不共加行
 宁玛巴本尊生起教授——无二双运明穗要解 第七节 正行后得瑜伽修法..
 解脱大道 大手印与大圆满双融实修教导 第四章 观的训练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