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降伏其心 二 没有实修功夫见地不会圆满
 
{返回 万行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089

没有实修功夫见地不会圆满

一个人没有修证,他的思想是不是正确的?是不是圆满的?有许多人并没有从事过真正的修炼,往往大家会认为他讲得也很圆满。

这种情况在过去的许多祖师、大德身上都出现过,甚至当代的几位大和尚,还有一些大居士,他们三、四十岁时候的佛学思想与他们七、八十岁时候的佛学思想,前后会有很大的出入。

为什么会有这种情况呢?而佛祖三十五岁就悟道了,就已经得道了,这个时候就出来弘法了,一直到八十岁还在继续弘法,前后近五十年的时间,为什么没有出现前后不一致?它讲的道理始终是一致的。

一个修证功夫没有圆满的人,他的见地绝对不可能究竟。他会随着自己修行的进步,今天会把昨天的见地否定掉。就像是“科学”,经常会出现今天的科学结论把昨天的科学结论否认掉,因为科学也是不断地在进步。

一个修行人也是这样,如果你的修证功夫已经圆满了,那么你所领悟的佛学道理,绝对不会出现前十年、中十年、后十年的前后不一致。

为什么科学没有办法把宗教里面讲的很多现象给证明出来呢?你们是否考虑过,科学有多少年的历史?只有一百多年的历史,而宗教已经有五千年的历史。佛教有三千年的历史。印度教、瑜伽术有上万年的历史。上百年的历史怎么能把上万年的历史给解答出来呢?

为什么在一万年前宗教就已经达到了这么高的境界,而现在的科技这么发达,为什么还达不到呢?因为现在的科技是依赖一些仪器来获得某些方面的成果,而过去的人们是通过一种心灵的修炼去达到一定的境界的。

现在摆在大家面前的问题是,如何把科学与心灵结合起来。但是人的精力与时间往往都是有限的,你朝心灵这方面发展,你就失去了另一面;如果朝科技这方面发展,而自己的心灵这一方面又会掉下来。

世间上各行各业似乎都有这么一个规律:你要想把这个行业给弄通、弄懂、能够掌握它,没有七年到十年的时间,理不出一个头绪,把握不住它的轮廓。

现在虽然也有很多人脱离人群、脱离社会、练定力,乃至说修出一点小小的功能。你们是否注意过?凡是这一类型的人,都是脾气古怪,与社会、与人群都是格格不入!既然是格格不入,那么你修出来的这一点所谓的功夫又有什么用呢?佛陀明确地给我们提出,修行人以“发菩提心为根本”。这句话在经上的原话是这样讲的:“一个修行人以发菩提心为因,以慈悲为本,以方便为究竟”。他并没有说你修出五眼六通为究竟!也没有说你开智慧、了脱生死为究竟。

为什么说是以方便为究竟、以慈悲为本、以发菩提心为因呢?这就正中了我们佛门里所说的,你做错了不要紧,关键看你以何动机来做这件事情。如果你是发善心,但是把事情做错了,从戒律上来讲,是不会受到大的果报的。只是因为你的智慧不够、无明太重,才造成这样的结果。


 


{返回 万行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降伏其心 二 身心双修方为究竟
下一篇:降伏其心 二 精气神与热力光的关系
 降伏其心 一 修身与论六祖
 人品第一位
 如何忠于自己的理想
 降伏其心 二 如何对治昏沉散乱
 能起用才是佛法
 降伏其心 二 学佛做人应在自己身上下功夫
 降伏其心 一 怎样正确的住定
 降伏其心 一 如何念佛 净土的实质
 真假明师与法门
 第三届夏令营答疑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台湾佛教与我国大陆佛教密切相联[栏目:高振农教授]
 中国佛教哲学要义 第九章 印度佛教心性论思想概述 第二节 大乘佛教如来成长系的「一性皆成」说[栏目:中国佛教哲学要义]
 华雨集第五册 一0、印顺导师访问记[栏目:印顺法师]
 修药师法门之心得[栏目:药师佛感应录]
 05-019《菩萨所行法》[栏目:海涛法师弘法讲义-2005年]
 佛性论 解说[栏目:佛性论·白话文]
 感恩本师释迦牟尼佛[栏目:仁焕法师]
 自我成长 - 老年生活靠自己[栏目:方外看红尘]
 念佛无非念自心,自心是佛莫他寻;眼前林树并池沼,昼夜还能演法音。[栏目:千江映月·星云说偈]
 那罗伽波宁经 (节译)[栏目:巴利语佛经选译]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