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佛法在科技时代的意义
 
{返回 学诚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099

佛法在科技时代的意义

在这个科技迅猛发展的时代,我们每个人都很容易感受到科技对生活带来的便利。打开电视就可以看到世界各地的新闻,拿起电话就可以与远方的亲友通话,坐上飞机可以让我们快速到达目的地。于是我们很容易产生一种误解:科技是快乐的根源,科技可以解决我们所有的问题。但事实上,我们冷静去观察,科技给人类带来的痛苦是非常巨大的。

首先我们身体的健康受到很大的损害,农业上使用农药、化肥,虽然提高了产量,但残留在植物上的农药还是回到了人体,各种因饮食而起的难治病症折磨着人的身体,而且严重毒化、酸化了土壤,大量工业废气物流入河川、海洋,无法被地球消化,又随着饮食、呼吸回到人体,产生种种怪病,医院的病人是越来越多。我们生存的环境也遭到了极大的破坏,例如水、空气受到了严重污染,地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洞,千年不坏的垃圾等严重环境问题。其次精神世界也越来越苦闷,科技本来是为了减轻人的体力、脑力,让人活得更轻松自在,但现在人,反而更忙碌,工作压力更大。对生活没有乐趣,志向越来越低下,不知道活着的价值是什么,不知道今天要干什么,也不知道明天要干什么,更不会考虑长远的未来。人与人互不信任,住在城市里的人即使隔壁都很少认识,找不到知心朋友,心理的话找不到人讲,心中的疑问找不到人问,大多时间只能与电脑、宠物在一起,对外人猜疑、恐惧、冷漠。在身与心的双重逼迫下,你说这样的生活有什么快乐可言。

产生这些痛苦的原因是因为科学在认知方法和认知范围上都有很大的局限。科学的认知方式,一般是根据人类有限的经验,就可观察、可掌握的,眼前有限的时空范围内去找现象的形成原因。这样的认识与分析所得出的结论,只能说是一种暂时的认知经验,总是会不断被修改和推翻,科学发展的历史证明了这一点。

当这种有局限的认识实际付诸应用时,便会产生许多科学本身无法预期,无从事先避免的副作用。例如我们在前面提及的农药与化肥,原先为了对抗病虫害与提高农业生产产量而发展出的种种化学药品,也的确达到了所预期的目标,然而由此而产生的严重副作用,是经过了几十年的长期积累,才逐渐被察觉。

佛法对事物的认识,是从无限的时间和空间来观察的,任何一个现象的背後,都有极其微细深远的缘起,其原因可追溯到无始的过去,其影响可延续到无尽的未来。在这种无限的格局下,所揭示的烦恼、业果、轮回等道理,是宇宙间不变的真理,不可能被更新、推翻,只会被后来的人们不断证实而已。只有按照佛法所揭示的真理去做,才能达到我们想要的结果,真正远离痛苦,得到快乐。历代的祖师大德们不断证实了佛法的正确性,我们也可以、也应该去证实这一点。

当前科技研究太偏重物质,对心灵了解太少了。人性里头有一部分是不属于物质层面,而属于精神层面的内容。如果人缺乏精神食粮,时间长了,就会空虚、颓废。现在懂机器、电脑的人越来越多,但知道人性温暖的人越来越少。越来越不知道德、伦理的价值,不会为人处事,不知道生命的价值。人是有灵性的生命,人都喜欢机灵,有涵养风度,不愿意成为一个像石头一样的人。但一直在研究机器、物质,甚至被机器、电脑管理,人就慢慢变得象机器了,这样人的灵性便受到很大的压抑和摧残。现在很多科技研究人员对生活缺乏乐趣,精神枯槁、空虚,就是因为这个原因。再说,没有崇高的人格,善良的心灵,即使你很精通科技,对他人社会不仅没有利益,反而危害更大,现在高科技犯罪越来越多,造成了人心更大的不安。所以人类真正的快乐是来自于善良的心。佛法是心灵之学,非常注重心灵的培养与升华,心灵有了涵养,即使物质上很简陋,人也会非常快乐。古人中有很多这样的例子,象孔子赞叹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亦不改其乐。

孙中山先生说过:佛法是救世济人。物质文明再发达,也解决不了人精神世界的问题,反而有可能因为贪欲、瞋恚等有害情绪,对自己他人造成更大的伤害。当今的科学世界需要佛法的指导,人类干涸的心灵需要佛法的滋润,佛法慈悲与智慧的精神,一定会给这个时代的人类带来新的希望。

 


{返回 学诚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在三宝的摄受下找回自己的本心
下一篇:以佛法营造美好人生
 感悟人生 第六讲 如何分享同行善友的功德与经验 三、心上用功得解脱..
 感悟人生 第五讲 建立终极信仰的意义 二、自他一体惜因缘
 感悟人生 第三讲 佛教是一种系统完整的生命教育 三、无常是苦
 从“闻、思、修”趣入佛法(一)
 学佛法归根究底就是安好心
 感悟人生 第五讲 建立终极信仰的意义 一、终极信仰与经验传承
 感悟人生 第三讲 佛教是一种系统完整的生命教育 二、依师熏修 珍惜暇身..
 闲邪存其诚 修辞立其诚
 如何扫除自心的尘垢
 起行不虚 实心求法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欲海回狂白话解第一卷 法戒录 劝犯根本重罪者(共三则,皆戒)[栏目:欲海回狂白话解]
 心性的证悟[栏目:珍珠之鬘·冈波巴大师全集]
 大死一番[栏目:成功的理念·迷悟之间 ]
 07-028生活中的禅修[栏目:海涛法师弘法讲义-2007年]
 关于中土唯识学历史兴衰的思考(吴学国)[栏目:唯识学研究]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