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宝的摄受下找回自己的本心
——学诚法师在莆田广化寺的开示
近来,我注意到在北京很盛行读儒家经典。我认识了一位大学老师并和他进行了交谈。他每周六、日教十几个不满十岁的小孩子读经,教的方法是老师读一句,小孩子读一句,中午还为他们提供免费午餐。第一、第二次,孩子们午饭吃一半扔一半,老师劝说和批评也不起作用。第三次,老师索性等孩子们吃完饭,吃他们剩余的饭菜。第四次,孩子们把饭吃得干干净净,因为他们看见老师吃自己剩下的饭菜。第五次,老师说自己的碗筷自己刷。下一次,老师安排孩子们轮流为所有人洗碗。再下一次,老师鼓励小朋友自愿帮助大家洗碗。再下一次,因为主动要求洗碗的孩子多了,只有表现好的孩子才能有资格为大家洗碗。孩子们回到家里,不仅把自己碗里的饭菜吃得很干净,而且还请父母也这样做,并且主动帮助父母洗碗。父母心疼孩子,不让孩子洗碗,孩子却执意要帮忙。如此一来,父母感到十分惭愧,因为教育了这么多年的孩子,却比不上读经几个月后的改变。我问这位老师其中的道理,为什么会有这么明显的效果?他的回答是,其实孩子们并不懂什么大道理,他们看你做什么,他们就跟着做什么。我们通常把劳动作为惩罚的手段,而这位老师却把劳动变成奖励的方法,不失为一种成功的教育。通过上面的例子,我想说明的道理是,教育有时候需要理论,有时候理论起不到多大的作用。
现在城市里有很多人赌博, 打麻将,花许多时间和精力做没有意义、甚至有害的事情,却不愿信佛、学佛,更体会不到我们学佛的意义和价值。这实际上是他们心灵的问题,他们没有接触佛法的因缘,不知道学佛的乐趣。诸位来寺院里做义工,我看到很多人有时吃剩饭,即便如此,他们也很快乐,吃得津津有味。而这种快乐是用钱买不到的,这种喜悦也是在别的地方体会不到的。所以务必要去观察和体会、分享别人的法喜,用我们自己的心去感受。
人的一生要知道生存的意义和价值,使生活的品质和心灵得到提升。那么,人生的价值何在?应该如何体现?答案就是“我为人人”,不断努力付出、奉献。否则自己的心就和别人的心越来越远,也离真正的自己越来越远。为什么会离自己越来越远呢?例如一个很有成就的科学家或艺术家,或者佛门里的一位法师,因为他到了某一个地方,做了某件事情,这个地方或寺院就会越来越有价值;相应地他也借助这件事情,体现了自身的价值。一位德行高尚的法师,他讲经说法很精彩,即使不用麦克风,大家也会用心去听;反之,如果在一个很好的场景里,唱着一些很没有品位的歌曲,说着一些很没有价值的话,别人就不会喜欢听。
世人的成就要通过外物的优劣多寡来体现,与之相反,我们佛教要用心灵的提升来体现和衬托外物的价值。世人往往过于注重物质,是色法;而佛教更加注重精神,是心法。我们学佛就是学习用心。做同样一件事,用心很重要。打个比方,搬砖头如果只是从这个地方搬到另一个地方,再从另一个地方搬回原地方,反复地进行,就没有现实意义。如果我们把这些砖头和沙土堆积起来就能建成一座大庙。任何一座大楼都是由一砖一瓦累积起来的。我们看见,通过自己的劳动,楼房一天天加高,就会充满希望和喜悦,并愿意继续添砖加瓦。我们广化寺的殿堂房屋就是靠大家用建筑材料、出力用心建造起来的。同样的,我们坐禅念经如果念出了味道,就会愿意继续念下去。这说明,学佛要通过外在的行为来培养内心的力量,把心磨练得越来越深细、全面和系统。这样,我们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就有了好的落实之处,就如同滴水溶入大海之中,永远不会干涸。
有很多居士来广化寺住了几天之后,对寺院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他们在家学佛很多年,十分精进,诵经念佛,但是和在寺院的感受就是不一样,不可同日而语。那究竟是什么原因呢?因为环境不同。他们在寺院这个大环境里受到强大的、共同的善法力量的熏陶,可以熏化内心无始以来的烦恼并慢慢把它冰释。我们内心的烦恼厚重如冰山,自己的力量却如同微弱的萤火虫,必须靠外在的猛火的热量才能把冰山消融,获得清明的智慧。在家的居士不管是打坐、诵经或是念佛,都不免会心烦意乱。而在寺院里,晨钟暮鼓,出家人的生活作息不是靠人为的召唤而是靠法器的声音来指挥的。它的声音使人进入有序的生活工作状态。出家人的生活和自然界、和法器的声音连成一体。世间人对外在的东西用烦恼的心去分析和判断,而出家人用智慧、用佛法去对待,这样才能得出正确的答案。大家在寺院里透过做事来看清楚自己的本心,透过发心得到真正的法喜,实现生命最崇高的意义和价值。
(本文出自福建佛学院主编《法炬》第二十九期第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