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修心八颂 讲解开示
 
{返回 祈竹仁波切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443

朗日塘巴尊者的《修心八颂》

祈竹仁波切对此讲解开示。

今天听的是《修心八颂》的简单讲解。首先大家先纠正闻法的动机,我们一定要有大乘的动机,为了利益一切有情众生听学这个《修心八颂》的开示。

《修心八颂》是从西藏朗日塘巴大师(Langri Tangpa,1054—1123)传下来的。朗日塘巴大师是噶登派里非常有名的一位高僧,他有另外一个名字叫“金刚狮子”(Dorje Senge),可是大家都称他为“噶登黑脸”,因为他整天都黑着脸,很少有笑容。为什么他不笑呢?这是因为他每天都在思维死亡和无常,所以笑不出来。如果我们是一个真修行者的话,专门修死亡无常这方面,明白轮回的苦,从轮回中回头的人真的是没办法笑起来的。如果还会笑,就说明还没有真正体会轮回的苦,还没有从轮回中回头。

只有一次,朗日塘巴大师笑了。那是因为他以前在读书的时候,很苦、很穷,没有人理睬他,后来在他成为很有名气的大师后,很多人跑去攀关系,有一个人对他说“我是你舅舅!”,朗日塘巴大师就笑了,然后他把银子放在佛坛上对之顶礼说:“本来无亲变有亲,本来无友现有友,为我带来亲友者,银子银子我顶礼!”这话其实有很深的意义在里面。

有时候,佛菩萨看到我们在轮回中的所作所为会觉得很好笑的。我们凡夫的心态就是这样,我们拼命去巴结有权有钱的人,而对一个普普通通的人,哪怕他是我们的亲戚,我们都不想去理睬。从这个角度看,在轮回中没有一样是可靠的。

我们在这里简单的介绍了一下朗日塘巴大师的情况。这位朗日塘巴大师为了便于修行,他把所有的修心法都浓缩在这八颂里面。这里面讲的主要就是自他相换的主题,自他相换的菩提心修法是释迦牟尼佛传给文殊菩萨,再传给寂天大师,而后一直传到现在。 朗日塘巴大师画像 以赤江仁波切为蓝本所绘朗日塘巴大师像

总的来说,道次第中的修心法,是从金洲大师到阿底峡尊者一直传承下来的。我们应当看看祖师们是怎么修的,这个我们有必要知道,因为这对修行非常有帮助。不论是修心或者修菩提道次第的其他部分,我们一定要知道当年祖师们是怎样修的、他们是什么动机、什么样的出发点,这方面一定要清楚。这方面知道了以后,我们修的时候就比较容易得到成就,修行就比较顺利,我们就有机会通达道次第和修心法里面的意义了。

《修心八颂》本文并没列出前行要求,可是这并不代表不需要前行,实际上这是非常关键的环节。如果没有做前行而直接念《修心八颂》是不完整的。有些人前行和结行做的都很马虎,就只对正行用功,以这种方式修是不正确的。我们应该依照菩提道次第的要求来做前行:把供品很庄严地供在佛坛上,然后坐下来把动机调整好,纠正动机,然后从念诵皈依开始,慢慢的念诵。前行一定要非常仔细、非常详尽地修,一定要先修诵皈依、发心。

不论是修道次第、修心都一样,我们坐在佛坛前念诵的时候,一定要感受到诸佛菩萨就在我们面前,不是“好象”,而是要真切地感到诸佛菩萨就在我们的面前。如果我们认为面前的是泥塑、木雕的佛菩萨像,这种想法是不正确的,一定要知道诸佛菩萨就在我们的身边、我们的面前。修这个法的时候,我们要很真实的感受到自己就在净土,我们对面的就是释迦牟尼佛,他的旁边有诸菩萨圣众围绕着,就在我们的面前。这种信心和观想是非常重要的。

同时,我们要生起非常广大的动机:“我要利益一切有情众生!我要救度一切有情众生!”这是我们的出发点和动机,一定要有这样的动机才可以修。如果我们在这么广大的动机基础上修行,就会慢慢感到修行的进步,就有机会得到加持。

目前,我们刚刚起步,也没有什么出离心、菩提心,只是我们发起出离心、菩提心的愿望而已。有了这个愿望,然后朝着出离心、菩提心方面不放弃的努力去修的话,那我们就有机会生起出离心和菩提心。所以我们要记住,前行的归依、发心一定要非常详细、非常正确地认真做,然后再开始念正行的内容。

正行的时候,我们开始慢慢的念“我思诸有情,胜于如意宝……”念的时候不能什么都不想,要一句一句慢慢的念,对每一句都必须仔细思考,一个所缘、一个所缘慢慢地思维。令正行的内容一时间完全从内心出生是不可能的,我们必须一句一句慢慢修,一点点的进步,一天天的进步。

第一颂:我思诸有情,胜于如意宝,能成大义利,愿恒常爱执!

“我思诸有情”这句有很多很深的意义,也有许多不同讲解的方式,我们今天主要按照道次第的方法来讲解。

“我思”二字,也就是说这次我非常不容易得到了暇满人身。这次得到了暇满人身,那就可以很肯定地说我们前世受过戒、守过戒,同时也发了很好的愿,所以这一世才能得到暇满人身,听到佛陀的教法。虽说我们前世也受了戒,但是大概修行也没有什么成果。如果前世没有修行基础,而现在这一世碰到了佛陀教法,就必须从零开始修;如果我们的前世不仅受戒而且有修法,从修皈依到修出离心,那这一世就能很容易修好皈依和出离心,这一世也就可以很快开始修菩提心;假设我们前世已经修至菩提心境界的话,这一世得到暇满后,就可以从那里继续修上去了。

所以,如果我们前世已经修好了这个阶段,这一世就可以修一些七支法集资净障,然后就可以很轻易地达到我们前世已经修到的那个阶段,就可以继续往上修。前世没有这种机缘的人,现在就必须非常精进、非常努力地修,但是要达到目标还是会非常的艰苦的。如果你的前世已经修好了资粮道、加行道等阶段的话,那么今世就能轻易达到目标。我们这一世非常幸运的得到了暇满人身,我们要更努力,希望来世能得到更圆满的暇满人身,因此我们现在要好好学习、好好修,这是我们的责任。

以上是从我们个人修行的角度来讲的,为了来世得到更圆满的暇满人身而努力修行;如果依照《修心八颂》自身的目标要求来讲,要为了得到大乘的菩提果位而修行,就没有这么简单了。

“……诸有情,胜于如意宝”,所讲的是大乘的发心、要利益一切有情的动机。虽然我们还不能生起真实的菩提心,但是我们读到这一段的时候,要知道菩提心的功德,这样在心里忆记、思维也能累积资粮。在想到有情众生的时候,我们一定不能只对喜欢的人视为如意宝,有利益他的心;而对不喜欢的人,我们连看都不想看他,这是不可以的。这里所说的“诸有情”,包括我们的冤家、我们的亲人、陌生人,甚至六道轮回中的蚊子等所有的众生。生起利益一切有情之心,是胜过拥有如意宝的。

从事这种修行的时候,哪怕有一只蚊子在我们手臂上吸着我们的血,我们也要用同样的慈悲心——“胜于如意宝”的心态—— 去利益它,它要吸我们血就让它吸,它能吸多少就吸多少,心里面就想:“它是一位有情众生嘛,它肚子饿了,才要吸我的血,所以就让它吸吧!”我们要非常欢喜的这样想,而不可以在被蚊子叮到的时候,马上就“啪!”一下打死它,那就不合格了;如果蚊子叮咬我们的时侯,我们都可以忍,它吸多少就让它吸多少,这样的人就可以修这个《修心八颂》了。

以前大概一百多年前,大藏寺有位出家人,这个人在山上修的时候,就把衣服脱了,躺在那边让那些虫吸血,有人看见他这样,觉得这个人疯了,其实他正是在修自他相换。我们那个山上有一种比蚊子大的虫,而且嘴巴很长,叮在身上的时候会非常疼,可是这个僧人就在那边让它吸血。不懂的人看见就很奇怪,其实他是真正的在修自他相换。

“能成大义利”是说:有这种利他的心,能这样去修的话,暇满人身利益就非常大,没有浪费。

“愿恒常爱执”是说:愿长期不断地、非常精进地去修“他爱执”!

世界上有蓝宝石、红宝石、钻石等等各种各样的宝石,但最珍贵、最好的是如意宝。佛经里面经常提到如意宝:把如意宝擦三次,放在宝幢上面,在它面前顶礼然后发的愿就会实现。这里比较说,利他心更胜于如意宝。其实这是说,菩提心的利益没有办法来形容,轮回里面没有任何东西比菩提心更宝贵,所以这里就只好用与如意宝的比较来彰显菩提心的珍贵。

一位大乘行者必须修六度,六度里面第一条就是布施。此颂的内容恰好与布施呼应。布施分为财布施、法布施、无畏布施等,这些都配合在这里修。当然,我们目前还没有走上菩萨道,可是我们也在发愿当中,这个时候我们布施的话,虽不能说是圆满的布施度,但仍然属于如法的布施,属于一种善的世间法。这里讲走上菩萨道的意思,是指已经生起了真实的菩提心。有了这个菩提心,再加上空性智慧,两者具足而修布施的话,那个时候就能圆满布施度了。

第二颂:与他为伴时,视自较众劣,至心于他人,愿最上爱执!

以上这颂,是说跟任何人在一起的时候都不能傲慢,我们要以非常真诚、利他的愿望和最上等的他爱执去对待与我们在一起的人。这四句所讲的意思是说,不管和什么人在一起,不论这人比我们厉害、比我们成功、比我们富有,或者学问比我们高、比我们聪明;或者比我们失败、比我们差,我们都要以同样的恭敬心对待。如果能以这种非常低调的、没有傲慢的心恭敬地对待每个人,今生来世都会很成功,来世还可以获得具有八种功德的殊胜暇满人身。

如果要做到没有傲慢心,必须精进学习戒律、禅定、智慧这三学。在这个阶段的主题,是戒律学。持戒就等于不伤害众生,如果没有持戒就会去伤害众生,所以说戒律很重要。戒就像一个装东西的容器,有了装东西的容器就不会遗失东西了;同样道理,有了戒律以后我们修的善业就可以累积起来了。等我们有了真实菩提心的时候,就可以圆满持戒度了。戒度圆满的人,其功德就像大海一样难以形容。所以我们说,持戒是修行的重点。

以前噶登派的高僧晚上上厕所,连走路都会非常小心,生怕吵醒鸟类等动物,这是因为他们不愿意为任何众生带来任何哪怕微不足道的伤害或不便。换了是我们,如果我们看见一只猫或狗在一边,我们大概理都不会理,如果它挡着我们的路,我们甚至还可能会踢它一脚。所以,有没有修慈悲心、是不是修心者,从这些微小的生活习惯就能看出区别了!我们无法和高僧相比的原因,是因为在“我爱执”和“他爱执”之间,我们内心里的“我爱执”更为强势。

一般人看到麻风病人都不敢靠近,很怕被传染,这种心态表示他们还没有修到菩提心的境界。“视自较众劣”此句的意思就是说,再恐怖、再怎么样的众生,凡是众生,我们就一定不能放弃。所以我们看到众生苦不可以自己逃掉,譬如说地狱里的众生,它们非常痛苦,我们不能因为觉得很恐惧就逃跑。我们是修菩提心的人,众生越苦就越该接近,譬如八热、八寒地狱里的众生很苦,所以我们就越该去救度它们,这样才是大乘的修行精神。如果我们见地狱众生很苦就自己跑掉,这种心态出现的话,我们就不是修大乘佛法了,我们就退为走小乘道、追求个人脱苦的方向去了。

如果我们把《修心八颂》与道次第合修,道次第里面提及的三苦、六苦、八苦方面的所缘内容应该合在这里一并参修。

第三颂:观心遍威仪,烦恼生无间,危及自他者,愿强力呵退!

如果我们要修菩提心的话,就一定要以正知正念紧紧地管好我们的心。无论我们做什么事,都要同时观察自己的心,监督自己内心有没有生起烦恼。威仪分为四种:如走路、睡觉等,这些时候都要观照自己的心,要以正知正念观察自己的心,看看有没有烦恼。

有无明存在,一不小心什么烦恼都会产生。人的嗔恨心和贪欲有大有小,有些人哪怕看到一枚小石子也会生贪念,或者见到一棵漂亮的树他也可能想砍下来据为己有;嗔恨心方面,见到别人比自己强,很多人就会生出妒忌心。

无明引起的嗔恨心和贪欲是很可怕的,我们的善业会被其破坏,这些都是我们修菩提心的障碍,都是苦的根源,出现这些问题就无法修菩提心了。尤其是嗔恨心,有嗔恨心,任何善行都无法修成,所有的善法都会被毁掉,所以,嗔恨心强的人是根本没有办法修善业的。

因为我们有无明,一旦无明爆发,我们就分不清善和恶了,所以我们一定要用佛陀教导的方法注意观察、管好我们的心。

比如说,有一个盲人在山上乱走,他就很容易掉下山崖,很危险;如果这时候能够有人带着这个盲人,提醒他,就不会有掉下悬崖的危险了;同道理,我们的暇满人生能遇到善知识、得到佛法,就如盲人得到向导一样,就有机会把无明转化为光明。

这里不是要求大家一下子完全消除嗔恨心,这是不可能做到的,但我们必须致力于减少、压制嗔恨心。如果我们明白嗔恨心的危害和安忍的功德,会是很有帮助的。听过与从来没听过嗔恨心的危害和安忍之功德的两个人,其区别是很大的。

我们在修持戒和安忍的时候,应该多看佛陀的本生传记,这会对我们的修行很有帮助。我们看看佛陀是如何修安忍和持戒的:佛陀还是凡夫的时候是如何修的、佛陀是菩萨的时候是如何修的、释迦牟尼等是如何成佛的,我们要效法这个过程。我们看的时候内心要随喜功德,发愿我们早日能够做到这点。也许现在我们尚未能达到佛陀的持戒和安忍的境界,但我们发愿将来要做到,这也非常好。

我们也要去看大乘的经典,比如《妙法莲华经》、《地藏经》、《金刚经》等,并对菩萨行好好随喜,发愿早日能如此修行。顺带一说,很多人说,如果我们念《地藏经》,地藏菩萨可以把我们从地狱中救出来,可是如果我们只是想“我要下地狱了,地藏菩萨快来救我啊!”这是不正确的。我们诵经时,要有利益一切众生的动机。如果能够发菩提心的话,不一定需要地藏菩萨,我们也可以自己度自己。

现在我们说说这一颂的总义:我们要很强力地去对治烦恼。当烦恼一开始出现,我们就要马上极力抑制、对治它们。我们人类对付敌人的时候,有各种手段强力地用武力来解决;对付我们内在的烦恼敌人,也要采取强力的手段。

然后颂文就提及安忍。道次第里面有详细说忍辱的教法。我们对不喜欢的人修安忍的话,那么这位敌人就是在提供给我们一条成佛之道。这里讲到的安忍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有了安忍,修行就不会出问题。衲说一个比喻:譬如说路上都是刺脚的小石头,如果我们光脚走路肯定会刺痛,可是如果穿着铁鞋就不会被伤到了;同道理,如果有了安忍的修行、有坚稳的安忍的心,别人诽谤你、骂你、说你,都不会伤到你,你还能稳定地去修;而如果没有安忍的心,别人说你一点不好听的,或别人讲是是非非的时候,你就会忍不住站出来反抗、吵架,这样缺乏安忍就根本无法稳定地修行。

第四颂:值遇恶自性,大苦逼有情,如遇大宝藏,难得愿爱执!

修心境界很高深的那种高僧、菩萨们看我们,就像母亲看他的小孩那样:我们的行为很不好、什么坏事都做,就像不听话的小孩。其实佛菩萨时时刻刻都在告诫我们,想度我们,可是佛菩萨不让我们做的事情,我们偏偏就喜欢做。见到这么自性顽劣、行为恶劣的众生,如果我们放弃的话,那我们就不是修菩提心的行者了。

当我们看到那些如此顽劣的众生时,应当像看见宝藏那样,我们必须有这种心态。如果我们看到宝藏,一定会精进地去挖矿。所以,在这个部分,就是呼应六度里有关精进的环节。精进对我们而言是很重要的。无论我们修布施、修持戒、修安忍或者修禅定、智慧的时候,都是需要精进的。

缺少精进的话,无论出世间修行还是世俗事业,我们都不会成功。西藏和汉地都有“铁杵磨成针”的故事,这就是告诉人们精进的重要性。智慧与精进相比,精进更加重要。我们在寺院里也能观察到:有些人很有智慧、很聪明、记性很好,他们就很放松,不肯努力学;另外一些人,他们没有智慧,但很精进努力地学,到了最后,往往是没有智慧但很精进的人更有成就。

第五颂:他人嫉妒我,辱骂等非理,失利我甘受,愿供胜于他!

遇到他人对你妒嫉、辱骂、不讲理的时候,要把利益让给他人,不好的事情由我们自己承受,好的都让给其他众生。我们修道次第的时候,这个部分也是非常重要的。

一般凡夫在遭到对方辱骂的时候,就会更凶地回骂;被别人打时,就更厉害地还手。但是,如果我们真的想修心,就不能这样做,反而要去接受。如果要修心,离不开以下四种修行方法,这是很重要的:他人打你的时候,非常甘愿地接受,不还手;别人辱骂你的时候,非常乐意地接受,不还口;别人对你嗔恨、发怒的时候你不发怒,非常坦然地接受,而不以嗔恨心对待这个众生;别人诽谤你、在很多人面前侮辱你、令你难堪,不管你是否真的有做过坏事,也非常开心地接受,而不去反抗或报复。

这四件事是我们修心时最基本需要修的。以上四种称之为“四种法”或“沙门四法”。如果我们真要累积善业,这是我们时时刻刻都要去修的。我们要牢记这四种法,在真的面对这些情况时,就马上要用上,否则就根本无法修心。

通过这种修行,我们才可以有资格去修菩提心。做到这些,就可以修菩提心;如果做不到,就根本不可能修菩提心了。如果你想当佛子、菩萨,就首先要做到这一点。这是肯定要做到的,不然只会是口头说要修菩提心,那是没有意义的。

“失利我甘受,愿供胜于他”这两句是讲:明明是他的错,却说是你的错;明明是你的东西,他说是他的,这时我们就完全接受。总之,我们将所有利益都让给其他众生。其实,如果真正能做到所有不好的“失利”我们都能接受、好的都让给他人,暂时表面看是我们吃亏,可是实际来说我们得到了真正的利益。因为这种修行的原故,来世我们就成为菩萨中的一员,进入了佛子的行列,这其实没有吃亏。

修菩萨道绝对离不开六度。有个比喻,用古代士兵身穿精进的铠甲、安忍的铁鞋、手里拿着盾牌等等的方式来形容六度。如果身上具足了六种波罗密多,修行就会非常顺利、没有障碍,没有什么可以伤到你的。

前面讲到布施、持戒、安忍、精进,现在我们讲到禅定。如果我们定力不够,心就会像一张纸一样飘来飘去,无法安定。对应六度,这一颂主要是呼应禅定部分的修行。我们修六度时其实这些要相互配合。比如修布施时,一定需要持戒、安忍、精进、禅定、智慧,我们修任何一度的时候,都需要配合其他五度来圆满。这六个是离不开的,所以在修的时候六度必须一起修。

第六颂:我曾饶益彼,于彼寄厚望,害我极非理,愿视为良师!

这一颂是说,我们曾经帮助某人,给了他所有的一切,后来他反而来害我们,当有这种事情出现的时候,我们不要对他生起怨恨、起恶意,我们不要想:“我曾经对他那么好,怎么他现在这样对我!”

现在有些人,既毁自己也毁别人,当这种人或事出现时,我们也不要为此烦恼或难过,而且不要去作对。我们应当不仅不生恶意、不恨他,反而要非常感恩、感激,更加珍惜这个人,如同对待自己的善知识一样。我们具体该怎样修呢?在我们真的遇到这样一个人的时候,我们就想:“这肯定是我的善知识、我的师父化身来试探我的,他就是我的师父,我应当更努力地去修!”以这种感恩的方式来修,把对方当作自己的老师来看待。

第七颂:总以明或暗,利乐献诸母,母诸损害苦,愿我密受取!

修菩提心时,通常会按七因果修心的方式:知母、念恩、报恩、慈心、悲心、增上意乐、菩提心,这样一步步修上去,再进一步修菩提心的增长,就修自他相换修心法。“利乐献诸母,母诸损害苦,愿我密受取”这三句,所讲的正是自他相换菩提心修法。

七因果修心法是从无著菩萨等传下来的,自他相换则由文殊菩萨、寂天大师等辗转传下来,这两种都是修菩提心的有效传承。既然都是修菩提心,目的是一样的,为什么有两种方法呢?这是因为每个修行人的根器不同,有的人智慧非常深,他们适合直接修自他相换;智慧一般的行者,就适合采取七因果的方式修心。传统上,以前噶登派自他相换修心法一般都不公开教授,所以它是一种秘密的法。除非弟子准备认真地修,而且根器符合,否则老师不会讲授自他相换的内容。

所谓的“自他相换”,并不是换个位置那么简单的意思。无始以来,我们因为我爱执、以自我为中心的心态的缘故,我们不断在轮回中流转。不要说无始以来,哪怕只是说今生,我们所面对的所有不开心、不快乐、一切的困难,也都是由我爱执引起的。所以《上师供仪·乐空无二》里面也有:“关心自身利益是毒瘤,种种己所不欲痛苦源,数其罪恶激起憎恶心,消灭自私大魔求加持。”这样的偈文。从今天开始,我们要把这种心态换掉,把我爱执换为他爱执,改为以众生为中心,这就是自他相换的内涵。

修自他相换的方法很多,其中有一种是在打坐的时候,观想将自己三世累积的善业和快乐,全部从身体里呼出来,供给一切众生;又把一切众生所有不快乐的因、所有烦恼及业障等等,全部吸进自己身体,这是其中一种修自他相换的方法。这里只是简单地提一下而已,如果大家真正想修,自他相换的教法还有很多,必须另外学习。

总之,如果我们每听到有情众生,心里首先想到的就是要利益他们、带他们离苦得乐,在这种心很自然地从心中生起时,就可以修自他相换了。如果只是以玩玩的心态观想,是不会有什么效果的。

第八颂:彼等悉远离,八法念垢染,知诸法如幻,愿无著离系!

现在说到最后一颂了。这一颂是教导我们远离世间八法。作为修心的人,不管我们做布施、持戒、安忍还是精进、禅定、智慧所有六度的修行,从头到尾都千万不要沾染世间八法。

比如说布施:很多人做大布施的时候,心中想的却是名利,那么他们所修的布施就被世间八法所污染了。如果我们供养一尊很大的佛像,然后在佛像后面刻上自己的名字,希望因此被视为“大居士”,这种想法也是世间八法。如果我们不是想及布施的利益,而只是想到名声等,布施做的再多也没用,这样的话对来世一点帮助也没有。

持戒也是同样道理:很多人假装自己持戒很严格,旁人不在的时候他就躺下来,脚抬得比头还高,有人在的时候他就好像得很严谨似的,这也是世间八法。

污染的安忍:在很多人面前别人骂我们的时候,我们装作好像什么事也没有发生,外面带上了安忍的面具,外表一点没生气,但那只是给别人看的,其实我们内心却生起了很大的愤怒,这就是被世间八法污染了的安忍。

污染的精进:譬如说在有人的时候我们表现出很努力修行的样子,顶礼、功课等等做得非常精进,可是等人一离开,我们就全部停下来了。很多人假装自己修行很好,有人在的时候他就好像很精进似的,大清早起来念诵功课,没人的时候就睡大觉。

污染的禅定:自己的心思、杂念很多,到处乱跑,根本没办法管住,不过在别人面前坐下来打坐的时候,我们却装作禅定修得非常好的样子,顺便还说自己有神通、如何厉害等等的话,实际上心里却乱得不得了,只是在别人面前好像是个禅定的修行者。

污染的智慧:如果心中都是世间八法,却装作世间八法全部已经灭掉的样子,好像达到了自性空的境界那样,实则全都是装出来给别人看的,这就是世间八法中被污染的智慧、错误的智慧,或者说颠倒的智慧。

没有被世间八法污染的修行,每天都会有进展、进步;被世间八法污染的修行,则没有办法取得进步,无论是前行、正行或者结行都无法修得圆满。

“知诸法如幻”是说:一切法如幻如梦;

“愿无著离系”是指:我执把我们拴得很紧,所以我们愿通过无我的智慧把它解开,从而进一步去认识一切法如幻如梦、一切空的道理。

以上是对《修心八颂》的简单讲解。衲是从赤江仁波切、铃仁波切、嘉瓦仁波切处得到《修心八颂》传承的。衲并没有什么智慧,所以无法像他们一样进行圆满的讲解,这里只能对《修心八颂》简单地开示一下。

 


{返回 祈竹仁波切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甘露法味
下一篇:简单的漫谈密法
 《甘露心华》菩提道次第论《道之三主要》释义 序分开示
 《福慧明灯》--佛法入门导引 净土及其殊胜之处
 《福份无量》--积福之道开示 熏烟供养法门
 寿份无量--修持延寿本尊法门 (修持延寿法门的意义)
 《甘露法味》菩提道次第 普善德根本论 释义开示 上士道之大乘密部..
 《悲智心滴》祈竹仁宝哲开示集 上师瑜伽
 《悲智心滴》祈竹仁宝哲开示集 转经轮之利益
 《甘露法洋》菩提道次第广论释义开示 道次第之修持方法
 《甘露心华》菩提道次第论《道之三主要》释义 正宗分开示 出离心开示..
 修心八颂 讲解开示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99.镜清道怤禅师悟道因缘[栏目:480位禅宗大德悟道因缘]
 雪中之火[栏目:一个出家人的随笔日记]
 佛学经典的结集[栏目:佛教与文化]
 圣者言教 第十六课(十七)依三清净的目的[栏目:圣者言教]
 大毘卢遮那成佛神变加持经(大日经)卷五.入秘密漫荼罗位品第十三品白话注解[栏目:药师山·紫雲居士]
 第十八课[栏目:量理宝藏论 第四品 观建立遣余]
 杂阿含经卷第十四(三四七)[栏目:杂阿含经]
 移民到极乐世界[栏目:宣化上人]
 了结[栏目:延参法师文集]
 A Blank Mind[栏目:Khenpo Sodargye Rinpoche]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