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我们不求生净土,会产生二种过失
 
{返回 净界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564

我们不求生净土,会产生二种过失

净界法师

    假设我们今天不考虑求生净土,菩萨会产生二种过失:
第一个、由邪师恶友的误导而退堕大乘,就是你容易遇到邪师恶友。你发了菩提心,你真的要成就佛道,但是你接触的人他有不同的看法,他今天跟你讲一句话、明天跟你讲一句话,这个法就是一种名言,名言的熏习会影响我们的思考模式。

    我讲实在话,大乘的思考模式是很难建立的。我们很容易生起人天的思考,反正我就是断恶修善;我们也很容易生起小乘的思考,我就观一切法空:我们很容易生起单向的思考。

    但是你要生起双向思考,我要无住又能够生心、又生心又无住,又要犹如莲华不着水、又如日月不住空,非常困难,菩萨种性很难生起,但是非常容易失掉,因为他这个概念思考太难了。你生起的时候,你本身就不坚固了,外面这些小人物说三道四的,就把你给误导了,所以你很容易遇到邪师恶友的误导而退堕大乘,这是第一个过失。

    第二个、颠倒善果的诱惑破坏胜德。什么叫做颠倒善果?菩萨因地的时候修智慧、也修福德,你也修布施、持戒、忍辱,来生变成一个大国王,这是一个善果。但是菩萨没有成就圣道之前,面对善果容易生起颠倒,产生放逸,那这个善果的诱惑,就破坏你戒定慧的功德,这样子也退失了菩提心。所以,假设不求生净土就会有邪师恶友的误导跟颠倒善果的诱惑,使令我们一个初心菩萨容易退堕。

    昙鸾大师讲出一个譬喻说:「譬如小树未成,经历暴雨,终为所折。」说你这个树,幼苗很小,你没有把它放在温室当中栽培,你就「诶,我一定要历练」,那这棵树在暴风雨当中,又是风又是雨的摧折,第二天早上起来看这棵树,完全被破坏了,你禁不起这么多的伤害的。所以到了末法时代,这个昙鸾大师其实已经在《往生论注》提出求生净土的概念。到了他的学生道绰大师,就把这个概念落实了,安立了圣道门、净土门;善导大师是道绰大师的学生,就把这个思想再发扬光大。

 


{返回 净界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观一切人皆是菩萨,唯我一人实是凡夫
下一篇:什么叫真实心呢?善导大师说:不求名闻利养之心
 大乘起信论讲记 第十一卷
 念佛止观修学法要
 摄大乘论讲记 第四三卷
 其实这个人他不是好、也不是坏
 阿弥陀这三个字意义重大
 阿弥陀
 摄大乘论讲记 第四○卷
 佛法的四教
 大乘起信论讲记 第二○卷
 《灵峰宗论》导读讲记 第十二卷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忍饥助人,乐在其中[栏目:心念与命运·第3册]
 祖庭足迹[栏目:禅林衲子心]
 罗侯罗(密行第一) 赠送精舍的制度[栏目:佛陀十大弟子传·星云大师著]
 《赵州禅师语录》壁观卷中(361-380)[栏目:冯学成居士]
 On Obon[栏目:Shunryu Suzuki]
 华严净土大念佛门[栏目:海云继梦法师文集·华藏工程]
 学佛的次第 第六篇 五停心观[栏目:学佛的次第]
 得到吉祥的方法[栏目:如瑞法师]
 福德日记2月21日─倾听他人的声音[栏目:福德日记]
 杂阿含经卷第二十三[栏目:杂阿含经白话译解·张西镇]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