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你不想要痛苦,你就不应该造罪业
 
{返回 净界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534

你不想要痛苦,你就不应该造罪业!

净界法师

    这个觉的意思,我们再作一个说明。

    我们在没有学佛之前,我们的内心状态是跟着感觉走,你的心跟环境接触的时候,你想做什么,你就做什么,完全是活在直觉当中的,就是心随妄转。

    你今天遇到什么人事、你突然间有什么想法,这个想法就带着你去做什么事,你是没有办法作主的,你心随妄转,由妄想来作主。我们学佛以后,开始明白道理,这个佛法道理的观照有三层:

    第一个是因果的道理。

    就是每一个人生命当中,他的果报体是有差别的:你看这个人他看起来很有福报、财富很多,但是他多 病;这个人身体很健康,但是贫穷:就是说每一个人的果报是各式各样。这个差别,不是自然产生的、也不是上帝创造的,以佛法来说是有它的因缘──诸法因缘生。

    什么是因缘呢?简单的讲就是业力,所以我们讲:万般都是业,半点不由人。

    这个因果道理的意思就是说,它是一个隔世的招感,不是今生的。你今生的果报,是前生造作的业所创造的;那你得到这个果报,你又造一个业,这个业又创造你来生的果报。所以,前生的你创造了今生的你,今生的你又创造来生的你,这个就是佛法说的三世因果。那这个三世因果,就构成一个无量生命的水流,也就是说,生命的相续,来自于因果的相续。

    所以我们刚开始观照生命的真相,第一个就是看到因果的道理,这因果的道理告诉我们应该要避免造恶,因为你不想要痛苦,你就不应该造罪业;而且你喜欢有安乐、希望有安乐的资具出现,你就应该修善。所以对因果道理的了解,强迫我们去反省自己、去断恶修善,而这断恶修善的动力,来自于对真理的理解,所以我们刚开始的觉悟是觉悟因果。

    第二个是觉悟空性。

    如果我们的了解只是在因果的有相分别,我们会感到心是非常躁动不安的,因为你都是在善恶的对立、得失当中打转;所以我们了解因果以后,开始修习我空观,观察生命的本质是无常生灭的,在生灭当中没有一个真实不变的自我,所谓的生灭变异,虚伪无主。

    比如说:你前生是一只蚂蚁,今生变成一个人。你前生做蚂蚁的时候,你前生有蚂蚁的色身外表、有蚂蚁的心态;由于这个业力的熏习,你今生变成一个人的色身、人的心态 :这二个果报体,我们看不出有什么东西是不变的,完全改变了,因为前生的你跟今生的你是完全不同的。

    你前生做蚂蚁的时候,是很卑贱的,整天就是工作;你今生做人的时候,有不同的想法:所以,我们不应该在生命的流动当中,有一个恒常住、不变异的自我──这是我们心中的妄想,是错误的。所以我们透过无常、无我智慧的观察,知道生命的本质是刹那刹那生灭的,在整个生灭变化当中 ,没有一个不变化的东西,没有。这个时候,我们观察到我空真理的时候,我们内心开始产生一种寂静的力量,这个时候就慢慢趋向于涅槃的境界。这是我们应该了解的第二层真理,就是空性的真理。

    因果的道理是有相的,空性的道理是无相的,在大乘佛法来说都是偏一边的,所以我们第三个要了解的是真如的道理──中道的实相。

    我们开始了解到,其实整个法界的缘起,是我们一念心所创造的 ,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我们内心的本性是空性 的,但是它一动就是十法界的因缘,这个时候我们观察到整个生命,在我们内心当中,是观察现前一念心性──即空、即假、即中,你看到整个生命的流动,每一个点都是即空、即假、即中,这个时候,你就同时观照到有相的因果跟无相的空性,这样子我们就开始趋向于真空妙有、妙有真空的菩萨道。

    这个就是在整个佛法当中,我们必须觉悟的三层道理:业果的道理、空性的道理、真如的道理,这个就是佛法不共外道的地方。外道也做慈善事业、佛弟子也做慈善事业,外道做慈善事业只是仰仗一分的信心,我们在信心当中,还多一层智慧,这个就是觉。


{返回 净界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你这个打妄想的心,就是你成佛的心
下一篇:莲华庄严
 摄大乘论讲记 第六八卷
 摄大乘论讲记 第八卷
 摄大乘论讲记 第二七卷
 大乘起信论讲记 第十二卷
 其实这个人他不是好、也不是坏
 你要知道你的资粮方向在哪里?
 佛遗教经讲记 四
 佛说四十二章经讲记 十一
 《净土十疑论》导读 第一卷
 身为佛弟子不共外道的地方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五百罗汉 048、伏陀蜜多尊者[栏目:五百罗汉]
 增支部1集64经[栏目:增支部1集]
 净土宗第十祖截流大师[栏目:净土宗祖师及高僧的故事]
 灵岩甘露第二集 肆、正见慧解[栏目:妙莲法师]
 《入中论》破「即蕴我」的探究[栏目:林崇安教授]
 家里可否供奉遍法界虚空界众生之往生莲位?[栏目:教育孝道·净空法师问答]
 第五篇 生命的智慧 - 大家都可以成为富翁[栏目:人间世]
 觉·教导的智慧 第四章 自动自发的性格[栏目:郑石岩教授]
 漫说《杂阿含》(卷四十九)~O 1308经:本经叙述佛破斥魔附天子诸邪说。[栏目:界定法师]
 Self-view, Personality and Awareness[栏目:Ajahn Sumedho]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