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烦恼、业、果报
 
{返回 菩提道次第修学札记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104

烦恼、业、果报

   没有学过教理的人,说起业障时会很笼统。最近妄想很多,他会说是业障现前;最近诸事不顺,也会说是业障现前。我们学习教理,必须明确业障究竟是什么,也必须分清烦恼、业、果报三者之间的差别。
   业,是因烦恼表现出的行为,它们的关系体现在两方面,一是业因烦恼而生起,如因贪造业,或因嗔造业;一是招感果报必须以烦恼为土壤,否则业是无法产生作用的。
   所谓业障,是由业力形成的障碍,为果报的显现。如想修行但必须忙于生计而无暇修行,或发心出家但家人强烈反对并多方阻挠,或有时间修行却时时被病魔缠绕等,都是业障的表现。有时,善业带来的乐果也会成为障碍,比如太有钱或生活太舒适了也未必是好事,所谓“富贵修行难”。
   业并非固定不变的,还有增长扩大的功能,相当于现代人所说的增值。任何东西的增值都离不开环境,如购买房产,市场比较好的前提下才会增值,不然也可能缩水。至于增值到什么程度,则取决于各种相关因缘和条件,包括房屋的结构、地点、周边环境等。业的增长也与业的轻重相关,并非无条件的。在某些情况下,业还会损减。如证得阿罗汉果后,业失去了继续生长的土壤,就不再增长扩大。
   关于受报的问题,也要视因缘发展。如果你生在娑婆世界,对方已往生极乐,又如何受报?或是对方已证得阿罗汉,入无余涅槃,又怎样去找他?所以,很难一概而论。至于说到安世高、慧可等高僧偿还命债之事,如果修行达到相当境界,知道对方尚存报复之心,希望将此业缘了结,所以不断在人间受生,偿还以往的恩怨情仇。但我们要知道,对于修行有成的人来说,偿还命债并不困难。他如果没有能力偿还,也不敢如此坦荡。若已具备这个能力,就像百万富翁偿还几百元债务,根本就不算什么,不像我们将生死看得那么重。

2007年10月修订版


{返回 菩提道次第修学札记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承前启后的中士道
下一篇:无生忏和心的本质
 菩萨道的修行
 菩提道次第修学札记 目录
 关于依止法
 从认识苦到解脱苦
 大乘的慈悲和声闻乘的四无量心
 业力与忏悔
 无生忏和心的本质
 如何念死无常
 业的认识
 人生佛教和下士道的修行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殊胜佛顶尊圣佛母法门[栏目:海涛法师·菩提心语]
 248.问曰:魔力甚大,肉身菩萨道力尚少,云何不得便?[栏目:大智度论·四百问答]
 吉藏大师的华严思想研究(启明法师)[栏目:华严文集]
 杂阿含经卷第四十五(一二○五)[栏目:杂阿含经]
 我以前在什么都不懂的情况下,接受了黄财神灌顶。如果破了戒是否就要下金刚地狱?现在我还能忏悔掉吗?[栏目:达真堪布·学修问答]
 大手印浅释 第二讲 大手印之见 五、顿断妄念,自性现前[栏目:元音老人]
 甚么是佛法 (沈家桢博士著)[栏目:基础佛理]
 117.问曰:初品中言:种种欲有所得,当学般若波罗蜜,今何以重说?[栏目:大智度论·四百问答]
 偈语[栏目:般若]
 般舟赞讲记(三)[栏目:益西彭措堪布]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