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解脱道和菩萨道
 
{返回 菩提道次第修学札记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118

解脱道和菩萨道

   中士道,相当于声闻的解脱道。在以往的修学中,声闻的解脱道和菩萨乘往往各行其道。在经论方面,声闻乘的典籍中很少出现菩萨道的内容,即使有也非常简单;而不少大乘典籍中,对声闻乘的修行和声闻行人,多持贬低、批判的态度,斥为焦芽败种。那么,解脱道和菩萨乘的修行就无法相融吗?
   汉传佛教是大乘,但绝大部分出家人的修学,既有声闻乘的内容,也有菩萨乘的内容。如受戒就是以声闻别解脱戒为主,当然,多数人也同时受持菩萨戒。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我们读诵大乘经论、修学大乘法门,是否就意味着我们是菩萨道行者了呢?事实上,很多人的发心都偏向个人解脱,或是为个人了脱生死,或是为个人往生极乐,显然不是菩萨乘的发心。
   怎样处理好解脱道与菩萨乘的关系?《瑜伽师地论》就是典型,论中将三乘、五乘善巧地结合到一起。近代大德中,太虚大师、印顺法师也作了类似的建构。相比之下,《道次第》的建构又有自身特点,即以菩提心统摄一切修行。下士道也好,中士道也好,都是为上士道服务的,皆可视为上士道的前行。如《道次第》所建构的中士道修行,也不是以个人的解脱为最终目的,而是以此作为进一步修学上士道的基础。
   本论上士道的内容主要有四部分,一是菩提心在大乘佛教中的重要性;二是菩提心如何生起,介绍了“七因果”和“自他相换”两种法门;三是菩提心与菩萨行的关系,即如何认识方便与慧缺一不可,这也是道次第的重点;四是菩提心生起后应如何实践,包括菩提心的受持仪轨及六度四摄的修行。
   三士道有正和共之分,就各个层面而言,下士、中士、上士都是正的。而从三者的关系来讲,又有共的部分。宗大师造这部论,目的是将三乘行者统统引向大乘。不论下下根机还是上根利智,皆可通过这种有次第的引导进入无上佛果。

2007年10月修订版


{返回 菩提道次第修学札记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道次第的核心内容
下一篇:我见为一切烦恼之本
 无生忏和心的本质
 从认识苦到解脱苦
 关于依止法
 道次第的思想渊源
 解脱道和菩萨道
 承前启后的中士道
 道次第的核心内容
 大乘的慈悲和声闻乘的四无量心
 人生佛教和下士道的修行
 受持菩提心的要领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以医学原理分解礼佛姿势(道证法师)[栏目:佛教与医学]
 中级佛学教本 第九课 读经录要(二) 杂阿含经 (2)[栏目:中级佛学教本]
 你的存在就是一种幸福[栏目:活在当下·静心修行]
 善生经[栏目:佛经选读]
 念佛号,现金黄色的光?[栏目:明证法师·开示问答]
 印度佛教思想史 第二章 圣典结集与部派分化[栏目:印顺法师]
 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七十二集[栏目:净土大经解演义·净空法师]
 中观庄严论解说 第二十六课[栏目:中观庄严论解说]
 《金刚般若 研习报告》第二十二集[栏目:金刚般若研习报告·净空法师]
 因明讲记之一[栏目:刚晓法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