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课 四重因缘观
这里的因缘指十二因缘,也称十二缘起、十二支。如下:
无明——过去世一切烦恼。
行——过去世所造作一切业。
识——投胎时一刹那的意识妄念。
名色——住胎早期的心识和身体。
六入——“胎中位”诸根具足。
触——出胎后三至四岁,根尘接触生起意识。。
受——五岁至十三岁根尘相触领纳前境。
爱——十四至十九岁,贪爱胜妙资具与淫欲。
取——二十岁后,贪欲转盛,四方追求。
有——积集善恶业,牵引未来果报。
生——未来受生的因缘。
老死——从五阴之身住世衰变直到身坏命终。
以上无明与行是过去的二支因,从识至受是现在的五支果;爱取有二支是现在的因;生死是未来的果,所以这十二因缘包括三世两重因果。
先以顺观知无明乃至老死的整个生命的发展过程,叫“顺生门”,然后再逆观知老死乃来自无明的迷惑,若灭无明则行灭,乃至生灭则老死灭,是还灭门。
天台智者大师在十二因缘法中,依四藏通别圆教次第而立四重观修方便。
一、藏教的思议生灭十二因缘观 是以假观的法理而解释十二因缘。又可分别四种:①刹那(一念缘起一念心中具足十二支,如因瞋心而杀生的瞬间,刹那间心中充满愚痴、无明……;②连缚缘起即此十二支连续不断形成前因后果;③分位缘起,如三世两重因果;④远续缘起,指十二因缘的连续缘起,可远隔多世。因观此四者可以心意思量,可以言语议论,又观知无明缘行乃至生缘老死,无明灭则行灭,乃至生灭则老死灭,生灭宛然,所以叫“思议生灭十二因缘观”。通过此种观法,知断无明,直至了生死轮转,证得寂灭解脱。
二、通教的思议不生灭十二因缘观 以体悟众生皆空的智慧,观于十二因缘,了达生即无生,灭即非灭。谛观无明不在外,不在外,不在中间,犹如虚空,但有名字,毫无实体。无明不自生,不他生,不共生,不无因生。因此观知无明当体不可得,乃至老死皆幻化无生,从而悟入无生的真谛。
三、别教的不思议生灭十二因缘观 谛观根本无明乃由于二乘不了心外无法厌苦断集,证灭修道,因此迷于中道真实义谛,发起界外偏真无漏之行,由此引生方便变易生死识种。又缘界外无漏正受,而起涅槃法爱,深生取着,润彼变易识种、令生有芽,招感方便不思议变易生死。又进一层谛观不了心外无法,便呵弃真空,别修万行,也是迷于中道真实义谛,发起界外入假神通行,由于引生实报变易生死识种,又缘界外胜妙境界,而起神通法爱,深生取着,润彼变易识种,令生有芽,招感实报不思议变易生死。
如能悟知心外无法,不偏空寂的正受,不落离空的假有,超越变易的识种,那么将此根本无明一一破尽,方得二死永亡,成就佛道。
四、圆教的不思议不生灭十二因缘观 圆悟心中谛观无明爱取的种种烦恼,即是菩提,究竟清净,这是了因佛性。行与有的业即是解脱,在业行中解脱自在,就是缘因佛性。识、名色、六入、触、受、生、老死等的苦果即是法身,法身无苦无乐,即是大乐,不生不死是常,即是正因佛性。
由谛观而圆悟十二因缘即是三因佛性,也即中道实相,所以更无思议与生灭,自在地圆显佛道的妙化,成就无上圆满的果德。
十二因缘法是错宗复杂的人生现象,是生命流程中的连续变化或刹那现起的因缘关系。通过对四重十二因缘观照和体悟,可以明了生死轮回的因果关系,从而断无明,了生死,证涅槃;乃至无明不断而断,生死不了而了,涅槃不证而证。
练习题:
1. 十二因缘的名义如何?
2. 思议生灭十二因缘如何观修,达到什么效果?
3. 如何谛观思议不生灭十二因缘?如何才能相应?
4. 不思议生灭十二因缘的根本无明是怎样形成的?
5. 如何破除根本无明?
6. 不思议不生灭十二因缘如何圆观?
7. 在圆悟心观中,应该怎样通达烦恼即菩提、生死即涅槃的无上道用?
思考题:
1. 在一一谛观十二因缘中,其中什么规律?
2. 在历观因缘法内,智与境是如何统一在一念心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