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成身退
日本和俄罗斯发动日俄战争时,日本乃木大将不但把儿子送上战场,而且不幸阵亡了。当日本战胜,凯旋回国时,东京发动万千民众到火车站欢迎,但当所有的有功官兵都已到达,就是不见乃木大将。原来乃木大将在大众迎接的前几个小站就下车了,并且自此之后,他以后半生的时间到阵亡将士家中,一一向家属道歉,他认为胜利不是他一人之功,所谓「一将功成万骨枯」,成功是属于所有阵亡将士共同成就的,所以他功成身退。功成不居的行仪,引为佳话。
现代人不想建立盖世的功勋,只想投机取巧,只想靠运气,无功而得。过去古人是无功不受禄,现代的人是恃功而骄,只要有一点小贡献,就希望获得赏赐,就想邀功。
过去的一些将领,像张飞跟其他武将经常争功不下,好在有诸葛亮居中调和;民国初年,军阀割据,划地称雄,挟功求赏,不以国家大局为重。
有的人在家庭里、在社会上功成不居,反而有人缘,受人爱戴;有的人争功要赏,反而给人看轻。所谓功劳、贡献,都应该是众望所归,如果有功的人,能够待人谦虚,不居功、不傲慢,在功成名就的时候,自谦、自卑、自下,则更为可贵。
国父孙中山先生革命成功时,已经登上总统宝座,但他衡量时局,仍然让位给袁世凯,此种功成不居的伟大胸怀,所以后来成为中华民国的国父。
自古以来像这一类的开国元勋,能有此节操的人,如美国的华盛顿当了第一任总统,他不以为国家是他的,所以他能够把国家的主权交给人民。又如第二次世界大战时,英国的丘吉尔领导盟军作战,也建立了不世的功劳,但战争结束后,他虽然本身是保守党,不但没有趁机打压工党,反而让两党互相制衡,领导国政。
古代的张良,汉高祖靠他打下天下,当有了天下之后,张良提早节身引退;像春秋的范蠡帮越王勾践复国,当功成事就之后,他反而引退去做陶朱公。但也有的人希望邀功未得而怨恨在心,一直不能平复,如晋文公时的介之推,就因为没有得一官半职,而殉身于棉山。
一个国家的元首,是多少人们在背后支持而成就,一个公司也不是董事长一个人便能成就整个事业,也是需要靠很多人的努力。如《金刚经》说,佛陀度尽一切恒河沙众生,而实无一众生可度。这是大菩萨不居功的精神。此种功成不居、功成身退的精神,也只有这许多圣贤的伟人了。《人间福报》2002年8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