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供养心
 
{返回 和自己竞赛·迷悟之间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782
   供养心
  
  在佛教里,要选派一个寺院的住持,所重视的并非能力、才华;当一个住持,最先决的要件,就是要有供养心,有供养心的人才能当选。
  
  确实应该如此!一个寺院的领导人,如果仗着权势,自我养尊处优,自我公物私用,把大众置于脑后,这如何得了?就如同一个国家的领袖,他一定要注重民生问题,民间的经济照顾好,他才能安坐国主的宝位;如果民生发生问题,老百姓绝不会让你一个人独自享受。所以历朝亡国,与民生雕敝,不能说不无关系。
  
  说到寺院的四事供养,首先要看全寺大众:一、衣服能保暖否?二、饮食能周全否?三、床具用品能合用否?四、汤药都能调和否?饮食、衣服、卧具、汤药,如果四事不调,四众就不能安心办道。
  
  供养心,如果发自于一个信徒,所谓对三宝要有十供养:香、花、灯、涂、果、茶、食、宝、珠、衣;如果是发自一个弟子,应该要以身、口、意三业来供养。供养心,在修道上是一个重要的制度,现在社会大众也都在提倡供养,例如:做义工的人,他把时间拨出来供养大众;有劳力的人,他把力气提供出来服务别人。有的人有钱财,他把财物分散给大家,救助贫苦;有的人用智慧、说话来给人谘商,解决苦难;有的善于言词,讲学说法来开启大众的愚蒙。这些都是需要有供养心才能做到的事。
  
  所谓供养心,就是一种礼敬。以社会人士来讲,你送我一篮水果,我送你一盒蜜糖;你送我一本图书,我送你一份报纸。所谓礼尚往来,都是彼此供养之意。一个人如果只是接受别人的供养,自我不给人回馈、奉献,久之必然惹人嫌厌。
  
  供养、结缘,这是增进联谊,增加彼此的情意。在诸供养当中,当然以心供养最为第一。即使布施财物给人,如果你没有真心诚意,财物也没有价值;就算你把金银财宝捐献给人,如果没有欢喜布施,金银财宝也不是宝贵的东西。
  
  俗云:「秀才人情纸一张」;小小的供养,往往会有大大的帮助。但是人之贪心,只想接受别人的给予,养成了坏习惯,不如发起供养的喜舍心:我把我的欢喜布施一份给你共享,我把我的慈悲分一部份跟你共有。我的房屋虽然不能送给你,但欢迎你可以来住一段时间;我的田园虽然不能送给你,但你可以常常来观赏、享有。出家的弟子在舍俗披剃的时候,都会发下供养的弘愿:「将此身心奉尘剎,是则名为报佛恩。」身心都能供养了,其它还有什么好计较的呢?《人间福报》 2001年9月3日

{返回 和自己竞赛·迷悟之间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固执己见
下一篇:去芜存菁
 举重若轻
 厕所文化
 有我一份
 时空定位
 社会新鲜人
 生命的流转
 养量
 一半一半
 心能转境
 重新出发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中部87经 从可爱者所生经[栏目:南传经典·汉译四部·中部]
 饮食简供的观修[栏目:普巴扎西仁波切]
 华严经讲话 十、唯心之风光——佛昇夜摩天宫自在吕、夜摩天宫菩萨说偈品[栏目:鎌田茂雄]
 杂阿含经新译(悟慈法师)[栏目:白话佛经]
 The Peacemaker[栏目:The Gospel Of Buddha]
 三好的价值[栏目:无常的真理·迷悟之间]
 掌中解脱 第十七天 七重因果与修心七义之一[栏目:掌中解脱]
 西夏的佛经书法和版画(张凌、许生根)[栏目:佛教与艺术]
 太虚与人间佛教的理论建设[栏目:麻天祥教授]
 证法眼者之正观[栏目:超定法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