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苦甘的先后
 
{返回 生命的密码·迷悟之间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191
   苦甘的先后
  
  你有吃过面包吗?有的人习惯把面包的边缘吃完,再吃面包的中心,这是有「先苦后甘」的观念;有的人先吃中心,再吃边皮,此人有「先甘后苦」的性格。
  
  也有的人吃饭的时候,把不合口味的菜肴先吃,把喜欢吃的留到后面慢慢品尝,这就是「先苦后甘」型的人;但也有人把好吃的狼吞虎咽吃完,再来吃次等的菜饭,此即是「先甘后苦」的人生。
  
  「先耕耘,而后才有收获」,这是宇宙间不变的因果法则。耕耘总是辛苦的,收获则是甘甜的。凡是「先苦后甘」的人,必定后力无穷,渐入佳境,这就如同品尝橄榄,先涩后甘,又如倒吃甘蔗,愈吃愈甜。
  
  但是也有一种人,吃甘蔗时不但专捡甜的先吃,而且把环节随便丢弃,这种不知惜福爱物,不懂节约日用的人,一旦苦难来临,往往适应困难,生存不易,因为「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这也是人性之常。
  
  世界上的各个民族,由于地理文化不同,各自的习性、作风也大异其趣。有的民族,只要今天领了薪水,明天便不肯再去上班,非得等到薪水吃喝享乐用尽以后,他才会再继续工作;此即百年人生,希望一日过完。反观中华民族的习性,一日所得,总希望留待百年受用;若说世界上最懂得「未雨绸缪」,最善于储备不时之需的民族,想必唯中华民族最能体会也。
  
  其实,每个人都有每个人不同的想法与观念,例如,有的人愿意把自己的所有,分享朋友;有的人有了好吃、好用的东西,就会想到要留与父母、兄弟姊妹共享。有的人对于自己所拥有的一切,只想到留给后代子孙;有的人则把财产捐给社会公益团体,为的是希望把自己的爱心扩大泽及于国家社会。
  
  所谓「少小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有的人从小承受了先人的遗产庇荫,终日游手好闲,不肯努力上进;一旦家产败光,一文不名,老来穷途潦倒,备尝老况凄凉的滋味,这就是「先甘后苦」的人生。因此,留给子孙最好的遗产,其实不是房屋、田产,也不是公司、股票,而是勤劳奋发、积极进取的人生观。一个人只要肯脚踏实地,不怕吃苦,不怕辛劳,将来必能出人头地;因为「勤劳精进,受苦一时,将来享乐无尽;懈怠偷懒,茍安一时,将来受苦无穷。」
  
  因此,佛经有所谓四种人生:先冥后明、先明后冥、先冥后冥、先明后明。也就是说,你要过「先苦后甘」的人生呢?还是「先甘后苦」的人生呢?有识之士,岂能不思之,念之!《人间福报》2001年3月13日

{返回 生命的密码·迷悟之间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蜈蚣论
下一篇:君子与小人
 气质芬芳
 山水生活
 立足点
 思想一二三
 耕耘心田
 认识自己
 人生无量寿
 福报漏了
 赞成与反对
 人比人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秋色美不美[栏目:超然法师·岁月枯思]
 梭巴仁波切关于疗病的两篇开示[栏目:梭巴仁波切]
 总有人不喜欢你[栏目:索达吉堪布·微教言]
 从教育着手启发人的本性[栏目:静思法语·释证严]
 中国佛教美术漫谈(常任侠)[栏目:佛教与绘画]
 中国佛教史概说 第十六章 明代的佛教 第七节 奏请整肃佛教[栏目:中国佛教史概说]
 吃糙米饭,请注意以下事项[栏目:一生要素]
 《入中论》第六次课程 第十一讲之:五地谈禅第一种:安那般那[栏目:入中论讲记·110]
 您有没有看过《楞严经》和《法华经》?藏传佛教里有没有这两部经?[栏目:索达吉堪布·问答释疑]
 小心眼[栏目:高处不胜寒·迷悟之间 ]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