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华严经 净行品 讲义 二十一
 
{返回 南亭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030

《华严经》〈净行品〉讲义(二十一)

◎南亭法师

若见大臣,当愿众生,恒守正念,习行众善。

疏说:“守王正法,始曰大臣。”1大臣,如宰相尚书之流,皆辅佐国王而理国事者。倘卖官鬻爵,欺君枉法,则非大臣而是国贼矣。所以我们要“恒守正念,习行众善”。

第七、明到城乞食时愿。

若见城郭,当愿众生,得坚固身,心无所屈。

以下有二十二愿,明到城乞食时愿,更分为五。一、总处,有三愿。“城郭”,内曰城,外曰郭,皆砖石筑成,可以防御寇盗者。行者“若见城郭”,思其坚固,因而“愿”一切“众生得坚固身,心无所屈”。“坚固身”可以不受声、色的侵袭,使心理上受不到境魔的委屈。

若见王都,当愿众生,功德共聚,心恒喜乐。

“王都”,王者的都城。贤达辐辏、众德攸归的地方。修行人见到了以后“心恒喜乐”。那是为什么呢?因为王都是“功德共聚”的地方呀!诸如政治、教育、经济、建设,假如做的好,岂不是为万民造福吗?辐,共毂也,聚也,车轮中直木。内辏于毂,外入于牙者。辏,音凑。《道德经》:“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2显王都为贤人、达者所荟聚的地方,必有善政出现,所以说:“功德共聚。”在修道人来说,亦利人之心也。

见处林薮,当愿众生,应为天人,之所叹仰。

“林薮”,“林”是指丛林,众木之所聚处。“薮”,音叟,含有多义,今取草野之义。处于林薮者,多为贤人;淡于功名、不求闻达、洁身自好之士。修行人见到这些处于林薮的高人,随时发愿,“愿”一切“众生,应为天人之所叹仰”。也就是我要效法高人,志行高洁,远离欲爱,才能为天上、人间的天众、人众之所赞叹和瞻仰。《论语》上颜渊赞孔子说:“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3这几句赞语,不容易获得的。

入里乞食,当愿众生,入深法界,心无障碍。

二、入家,有三愿。疏云:“未入,则诸家差别;入已,唯一无多。如入佛乘,无二、三也。”“里”,古时户籍制度,五家为邻,五邻为里。现在邻、里的名字还是存在,祗是不以家为基数,而以巷道为其分别。比丘“入里乞食”,随时发愿,“愿”一切“众生入深法界,心无障碍”。“深法界”者,法界是心之别名。心是无形无名,不可言其有无,是离言绝虑的,故名为深。修行而证入此法界时,则神通变化,不可思议,所以说“心无障碍”。

到人门户,当愿众生,入于一切,佛法之门。

“门户”,户,扉也,室之出入处。一扉曰户,两扉曰门。又,民居也,一家曰一户。然则,“到人门户”,即刚到施主之门户也。乞化僧侣到了施主门前,应“当愿”一切“众生入于一切佛法之门”。佛法一味,安有多门?勉强言之,则空、有二门,既入则无二、三也。

入其家已,当愿众生,得入佛乘,三世平等。

 


{返回 南亭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华严经 净行品 讲义 二十二
下一篇:华严经 净行品 讲义 二十
 十善业道经讲话 第十六讲
 十善业道经讲话 第二十六讲
 十善业道经讲话 第二十讲
 华严经 净行品 讲义 二十二
 十善业道经讲话 第二十九讲
 华严经 净行品 讲义 十五
 十善业道经讲话 第二十二讲
 十善业道经讲话 第三讲
 华严经 净行品 讲义 二十
 十善业道经讲话 第三十讲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九届:也谈生活禅(冯学成)[栏目:生活禅夏令营演讲集]
 “诸法无我”与“如来藏我”的比较[栏目:如来藏思想研究]
 佛堂讲话 第一辑 二、念佛当发菩提心[栏目:道源法师]
 五百罗汉 117、悟达尊者[栏目:五百罗汉]
 《入行论讲记》第八册 第八品 静虑 第一百四十五节课[栏目:入行论学习]
 奇迹[栏目:海云继梦法师文集·禅法]
 圣行与妙果(才旺瑙乳 编著)[栏目:圣者传记]
 布施器官是菩萨行[栏目:观念·圣开法师]
 遗产多也会使人生烦恼[栏目:观念·圣开法师]
 佛教真面目 绪言[栏目:冯达庵居士]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