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五四 蛇本生谭
p.162.
〔菩萨=婆罗门〕
序分 此本生谭是佛在祇园精舍时,对一与幼子死别之居士所作之谈话。此故
事与妻死别1与父死别2居士之故事相同。此处佛亦如以前,往居士之家,彼出来
礼拜而坐。佛问:「友!君悲痛否?」彼云:「尊师!唯然。我子亡故,故我悲叹。」
「友!应坏之质者坏,应灭之质者灭,此非唯一人之事,亦非唯一村之事,于无量数
大世界3之中,三世界之中,无不死者。因此,被制作〔有为〕之物无一能长保者。
一切有情,为应死之质物,所作之物,皆为应坏之质物。昔之贤人等,子死之时云:
『应灭之质者灭』,而无悲痛。」佛应彼之请求,为说过去之事。
主分 昔日于波罗奈梵与王治国时,菩萨出生于波罗奈门外之村婆罗门家,依
农事维持生计,支持一家。彼有一子一女,子达成年,由同等家世之家娶来儿媳。
如此合女之使者,共为六人,即菩萨、妻子、女、儿、媳及使者,为一同互相和睦
欢乐之生活。菩萨教他之五人而言曰:「汝等各自于应得之处行施,护戒法守布萨
日,行生死观,常念己等之死-此等有情,确实皆死,生则不定,一切有为之法皆
是无常,为应灭之质者。须昼夜勤劳勉励。」一同皆曰:「谨遵如命。」举家应诺,勤
劳勉励,行生死观。
其后一日,菩萨与子一同出往耕田,其子掘一尘堆,与以焚烧。其侧有一蚁窝,
163 中栖毒蛇,烟触彼眼,蛇怒奔出自思:「必此奴所为。」以四毒牙向彼啮噬,子即倒
死地上。菩萨见子倒死,置牛来见,知子已死,将子抱起,使卧于一树根之傍,以
衣物覆盖,既不哭泣,亦不悲哀:「应坏之质者坏,应死之质者死,一切有为法皆是
无常,终当死去。」彼唯念无常,仍耕种田地。彼见一邻人通过田侧,问曰:「汝归
家否?」彼应曰:「诺。」「如是请于过我家时,向予家内言:『今日不必持来二人份
之饭食,仅持一人份前来。前此女仆一人运来饭食,今日则四人一同着清净衣裳,
携带香与花前来。」邻人应诺而往,向婆罗门之妇依言转告。「何人赖汝传言?」「由
贵主人所言。」妇人知自己之子已死,然未见表现痛心之状,此心善积修练。彼女着
清净衣裳,手携香花持食物与其它诸人一同往 中而来,其中皆无一人哭泣悲叹者。
菩萨坐于其子仰卧之树荫下进食,食事终了,皆集积薪木,作火葬堆,供养香花,
施行荼毘,无谁落一滴泪者。彼等皆作死之观念修行。
依彼等戒法之力,帝释天之座,生起暖意,彼云:「究为何人使予由此所暖动?」
164 彼穿凿洞观,知因彼等德之威光,使座发热。彼起信仰之念,自思:「予往彼等之家,
使其每人作狮子吼,然后使彼等之家,充满七宝,予必须如此为之而归来。」于是急
往其处,立于墓场之侧,问曰:「汝等何为?」「尊者!予等烧人。」「汝等并非烧人,
乃在杀鹿烧烤。」「尊者!并非如此,予等乃在烧人。」「然则,彼为汝等之敌人?」于
是菩萨云:「尊者!彼为予真实之子,非为敌人。」「然则彼为汝之可憎之子?」「尊
者!彼实为予最可爱之子。」「然则何以不泣?」菩萨为说明不泣之理由,唱第一之
偈:
一 如蛇舍古皮 己之身舍去
斯人已往死 其身无用时
二 此被烧之身 不知亲属悲
故吾无悲泣 彼已往去所
165 帝释天闻菩萨语,问婆罗门妇曰:「尊夫人!死者为汝之何人?」「尊者!此为宿
于予身十个月,饮乳、取手、立足、哺育之子。」「尊夫人!父为男人,可以无悲,
母亲之心柔软,何为不泣?」彼女为说明不泣之理由:
三 彼由彼世不招来 今由此世不告去
去时犹如同来时 此处又有何悲泣?
四 此一被烧者 不知亲悲泣
故吾无所悲 彼已往去所
彼女唱上之二偈。
帝释天闻婆罗门妇之语,问妹曰:「贵女士!彼死者为汝何人?」「尊者!彼为吾
兄。」「为姊妹者,对弟兄应有爱情,而汝何故不泣?」彼女亦为说明自己不泣之理由:
五 我泣我身瘦 于我竟何益
亲属与朋友 徒增不快感
166 六 此一被烧者 不知亲悲泣
故此吾不悲 彼已往去所
彼女唱上之二偈。
帝释天闻其妹之说明,问死者之妻曰:「尊妇人!此人为汝之何人?」「尊者!彼
乃予之夫。」「为妇人者,夫死即为寡妇,成无依之身,汝何不悲泣?」彼女为说明自
己不泣之理由:
七 如逐空中月 悲泣在少年
追逐死者悲 同为无效事
八 此一被烧者 不知亲悲痛
故此吾不悲 彼已往去所
彼女唱上之二偈。
167 帝释天闻妻之语,问使者曰:「汝妇人!此人为汝之何人?」「尊者!彼为予之主
人。」「汝曾受此人压制虐待所驱使耶?因此,汝思彼死之为宜而不泣耶?」「尊者!
非如汝所说,亦与主人不相符合,我等之少主人,堪忍力强,情深而有怜悯之心,
彼为予抱于胸前而育成者。」「然则汝何故不泣?」彼女为说明不泣之理由:
九 恰如水瓶破 不能得再接
追逐死者悲 同为无效事
一○ 此一被烧者 不知亲悲泣
故此吾不悲 彼已往去所
彼女唱上之二偈。
帝释天闻一切正语,起信仰心:「汝等善励修行死之观法。今后汝等无须以自己
168 之手工作,我乃帝释天王,我将持来无限之七宝,汝等勉励勤行施舍,守持戒法,
多行布萨。」帝释教彼等后,向其家持来无量七宝而去。
结分 佛述此法语后,说明圣谛之理--说圣谛之理竟,居士入预流果--佛
为作本生今昔之结语:「尔时之使者是久寿多罗,女是莲华色,子是罗喉罗,母是谶
摩,而婆罗门即是我。」
注1 可与妻之死别故事,参照第三二八,不可悲本生谭(汉译南传藏第三十四卷不可悲本生
谭)。
2 可与父之死别故事,参照第三五二,善生居士子本生谭(本卷三页)。
3 大世界即铁围山之事。三世界即三有之事,谓欲界、色界、无色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