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的追寻—圣严法师与李亦园、杨国枢的对话
宗教信仰与宗教性
陈月卿:圣严法师提出了八种台湾目前的宗教形式,不知道两位是否从各自的心理学、人类学或社会学的角度,对此有何回应?
杨国枢:我想就此表示两点意见,首先针对圣严法师所列的八种宗教,我认为很生动的描绘出台湾现在各种各样的宗教形态,或者说是功能的分析,其实很多信徒之所以信宗教,就是为了某些目的,或想达到某些功能而信。
其实台湾宗教上的最大问题,应该就是功利化,而这在台湾信众当中比例占得非常大,我认为这是台湾宗教信仰一个很大的问题。虽然仍有很多像圣严法师这样的高僧大德,或水准较高的信仰者是第七类的,但我相信,一般社会大众的信仰多是前面那几种。所以我认为宗教家或关心台湾宗教素质的人,要特别注意这个问题,尤其现在很多奇怪的神棍,对一般人的吸引力远比第七种来得更强。
所以我想应该要好好去推广第七种,宗教素质才能提高,人的素质也才能提高,这是相辅相成的,因为每个人素质提高了,第七种宗教信仰的人就会增多。所以我也要藉这个机会建议法鼓山,不光要从人的素质的提升来建立人间净土,也要直接从宗教素质的提升来着力。
所以我想我们面对信仰时,也要注意我们的动机,不是为了前面的那几种,尤其是贿赂式最要不得,但也最多,现代这个社会,不但贿赂人,还要贿赂神,贿赂鬼,这就是很大的危机了。希望两位宗教方面的专家,想想到底要怎样,提高宗教信仰的素质,这是非常重要的。
另外我倒想建议在第七种前面再加一种,我发现很多人的信仰,是把信仰的对象,当成父亲,而这个父亲一方面是万能的,我只要信了他,即便没有实际的利益,但觉得受保护了,心里就平安。我们小时候有父母保护,感到很平安,长大后谁来保护我?外面的人不但不能保护我,甚至会占我便宜,随时可能剥削我、让我吃亏,很不安全,所以要有一个神,好心好意,绝不欺骗我,绝不害我,至少传教的人这样讲,所以我觉得受到保护,就像是父亲一样,强而有力并且很慈祥,像牧羊人一样,保护我们这些迷途羔羊。
最后我想补充一点,宗教信仰跟宗教感是不同的,很多人有宗教信仰,但境界并不那么高,甚至不那么富有宗教性。另一种人,他不信具体的宗教,但他有宗教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