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无名问无明—圣严法师与李连杰的对话 现场问答
 
{返回 法鼓山智慧随身书·智慧对话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265
无名问无明—圣严法师与李连杰的对话
 
   现场问答
  
  问:名师和明师之间有什么差别?从大乘菩萨的角度来看,是不是除了有名以外,应该更有智慧,才会对众生产生更大的帮助?
  
  李:对佛教徒而言,老师非常、非常地重要,但名师只是一种世俗的尊称。佛教并没有什么名师、大德这种名相,讲求的只是师徒间彼此的心心相印。所以不要执着名师,因为再有名的师父也不能把你变成佛,只能为我们指出心灵的路,还是得靠自己的力量修行。
  
  像我来见圣严师父,就是因为我修行了五年,我必须向一位有智慧的老师请益,看看我走的方向对不对?路对不对?师父能够为我指引,哪里要注意、哪里要改变、哪里要做。
  
  师:求名师或明师,是我们凡夫的执着,不要相信有名的人就是高明的人,也不要相信高明的人就一定有名。而人与人之间也是要讲求缘分的,如果没缘,即使一个明师在你面前,也会任由他擦肩而过。所谓「师父带进门,修行在个人」,修行的成就不是师父能够帮忙的,我想不管是显或是密,不管是学什么,自己努力是非常重要的,自己不努力的话,再好的老师也是没有用。
  
  问:对于刚接触佛法的人来说,要如何选择善知识?
  
  师:选择善知识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善知识选你,一种是以自己的因缘来遇到善知识。如果你的业障很重,即使善知识在你面前,你也不识明师而错失了。如果你的善根深厚,不必刻意寻找,明师自然会出现在你眼前。
  
  至于如何找到明师?最好是先多忏悔、多拜佛、多结人缘,等自己的业障消一点、善根更深厚一点,因缘自然会成熟。如果老是想要找到明师,如此是找不到的,找到的大概也只是名师罢了,即使找到了也不一定有用。
  
  李:我想,寻找善知识之前,更重要的是多深入了解佛法,例如你可以多涉猎佛教的书籍,然后以此判断你所遇到的老师,看他们的思想和行为举止是否符合佛法。不过在修行过程中发现,师父会用各种的方式来启发你,指引修行的方向,但是如果你误解了,那就不是善知识的问题,而是你自己的问题了。
  
  问:请问武术精神和修行的关系?
  
  李:其实做任何事都要从基础做起,武术最高的境界虽然是无招,但如果初学就想一步登天,达到无招的境界,那就全散了。学武功就像盖房子,必须打好基础,要从肢体上开始慢慢去领会心的感受。当你把身体的基础打好,很多招术练到最后,宇宙万物尽在胸壑,无形当中就会变成一种招术了。
  
  所以,这是一个过程,不能从一开始就跳到最顶端,否则很容易掉下来。做人也是,做人也要从基础,在社会中努力做好一个人开始,然后再慢慢地多看书、多聆听,追求心灵的提升。
  
  师:这就正如佛法中谈的「有相」与「无相」。讲「无相」的时候,一定有一个相对性的「有相」做为着力点,在有相的当下你能够体会到无相,这就是佛法的「空」。
  
  因此「无相」并不是说,眼睛看到了东西说没有看到,耳朵听到了声音说没有听到,或者吃了东西说没有吃到。乃是在看到、听到、嗅到、尝到,或身体接触到任何现象时,心里便知道这是一个暂时的假相,不是真实的有,不是永恒不变的存在。因此即有即空,即有相而知是空相,叫作「无相」。如此就能会通地看世间与佛法,一样通,样样通!
  
  主:「无名问无明」的主题,经过李连杰和圣严师父今天这一席对话,希望过去我们曾经因我执太深而被自我中心蒙蔽的智慧,能藉由今天的对谈茅塞顿开、开启智慧。我们给自己祝福,也祝福各位。

{返回 法鼓山智慧随身书·智慧对话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真正的自由-圣严法师与天主教枢机主教单国玺的对话 大师的一生
下一篇:无名问无明—圣严法师与李连杰的对话 把握当下走出菩萨大道
 成功的助缘—圣严法师与张怡筠、严长寿的对话 视失败为成功的助缘..
 经济与环保的创新作为—台湾青年领袖促进和平论坛 和大自然永续共生..
 平安的追寻—圣严法师与李亦园、杨国枢的对话 充实饱满的自我实现..
 平安的追寻—圣严法师与李亦园、杨国枢的对话 放眼新世界
 暴风眼中有平安—SARS后的心灵对话 抗SARS心路历程分享
 佛心、宇宙与觉醒—圣严法师与太空人米契尔博士的对话 宇宙大震撼..
 世界尽头的光明—圣严法师与维德.戴维斯博士的对话 留给子孙美好家园..
 佛法与e世代—圣严法师与张学友、侯文咏的对话 珍惜当下踏实生活..
 生命与信仰的探索—圣严法师与龙应台的对话 相信,才能深入信仰内涵..
 珍惜生命—圣严法师与吴念真、黄春明、李明滨的对话 七、重新检视媒体,重..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新译·菩提道次第广论 下册 次第决定[栏目:新译·菩提道次第广论]
 佛学的真面目·27:如何才有正确的佛学知见?[栏目:妙泽居士]
 从佛学因缘理义看人生[栏目:刘先和居士]
 准提光明会(宏元)[栏目:准提菩萨文集]
 中国佛教史话 首传戒法的昙柯迦罗[栏目:中国佛教史话]
 时时观待自己的过失[栏目:普巴扎西仁波切·微教言]
 曾经在中心皈依过,如果再来受五戒,是不是要拿皈依证再来受五戒?[栏目:海涛法师·佛学问答]
 空行之日[栏目:行者随笔]
 菩萨悲心方便开,众生佛心究竟入[栏目:禅林衲子心]
 戒上网[栏目:益西彭措堪布·微教言]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