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生命与信仰的探索—圣严法师与龙应台的对话 相信,才能深入信仰内涵
 
{返回 法鼓山智慧随身书·智慧对话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189
生命与信仰的探索—圣严法师与龙应台的对话
 
   相信,才能深入信仰内涵
  
  龙:法师,在您的人生之中,是否曾有一个比较大的矛盾是要解决的?
  
  师:我是个宗教师,我的信仰不会有矛盾,但是如果从逻辑、考证与分析的角度来看,信仰这件事的确是有矛盾。
  
  信仰是属于个人的体验。一旦有信仰,觉得对自己有用,对他人也很好,那就相信吧!任何一种宗教,天主教、基督教或伊斯兰教,在某一个层次都是这样的。如果一定要从逻辑、理论、哲学的角度来探索宗教,那就不谈信仰,纯粹作学术研究,也未尝不可。只是研究宗教与信仰不同,前者无法深入信仰的内涵,也没有办法得到信仰的力量、信仰的功德。
  
  龙:您的意思是说,信仰不是一种探索的结果,而是一种态度;一开始就是一种态度?
  
  师:信仰的一部分是因为需要。达赖喇嘛曾举例,佛教讲因果,可是因果无法以现实去证明、去「兑现」。即便如此,因果还是存在,只要你相信有过去世、有未来世,因果便成立了。如果执意不信有过去世、未来世,那因果就讲不通了,因为那是看不到的。
  
  许多人很矛盾,一方面想获得佛法利益,却又不相信佛教讲的因果。在我看来,这些人是被理性、逻辑给障碍了,所以信仰进不来。
  
  为了获得佛法利益,而相信可能无法「兑现」的三世因果,这样的信仰是否等于迷信?这就要看信仰的内涵与作用。如果一个人对于自己不明白的事、无法解释的现象,充满怀疑而烦恼不已,但接受信仰以后,烦恼、问题就减少一些,如果是这样,为什么要否定信仰呢?
  
  信仰之中,确实有一部分无法以常理解释,也没有人可以提供解答,但是信仰的力量确实存在。譬如有一尊观音像,受到佛教徒的礼敬崇拜,而观音只是静默不回应。不回应就代表没有感应吗?这就因人而异了。不相信的人很难有感应;相信的人,通常会有感应。
  
  龙:您的意思是说,所有宗教的本质都是先有信仰,才有下一步,是这样吗?
  
  师:以你父亲三年前往生这件事来说,你相信自己的父亲从此消失不见吗?还是相信他的生命仍然存在?
  
  龙:我就是不知道自己应该相信什么。
  
  师:通常的人在情感上,总希望他是存在的。
  
  龙:对,但是我们受理性教育的人,又会打一个问号。
  
  师:当你打了问号,信仰就不存在了。有的人不在乎人死之后的精神存有问题,以为既然已经往生,也就什么都不留,这是唯物论者的观点,只有物质消灭,没有精神延续。
  
  可是在中国人的传统社会,生死不是那么决断的事。暂且不论佛教观点,传统的中国文化也相信生命是延续的。譬如孔夫子讲:「未知生,焉知死。」对讨论死亡这件事虽然存疑,但也不否认;又说:「祭神如神在。」肯定祭祖追思有其需要。这是儒家思想对社会的一种正面安定力量,对社会伦理价值的维系,有很大的作用。
  
  儒家也相信「天」的存在。天,其实是一个虚无的思想,并非有一个具体的天存在。中国人崇拜天、信仰天,相信活着的时候,人上有天;人死之后,则堕入阴间、黄泉。这还是相信人死之后有一个去处,生命还是存在的。
  
  从佛教的观点,生命是生生世世存在的相续,不因一期生命的结束而中止。佛教如此看待生死,对信仰者也是一种安慰。

{返回 法鼓山智慧随身书·智慧对话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生命与信仰的探索—圣严法师与龙应台的对话 信仰,无法用做学问的态度探索
下一篇:生命与信仰的探索—圣严法师与龙应台的对话 永恒的关怀-佛教对永恒生命的信仰
 平安的追寻—圣严法师与李亦园、杨国枢的对话 宗教的功能为三种满足..
 经济与环保的创新作为—台湾青年领袖促进和平论坛 现场问答
 全球化趋势下的信仰价值观与教育—圣严法师与单国玺枢机主教的对话 宗教的..
 平安的追寻—圣严法师与李亦园、杨国枢的对话 充实饱满的自我实现..
 年轻的梦想—圣严法师与李钟桂的对话 相互学习无距离
 年轻的梦想—圣严法师与李钟桂的对话 服务与奉献是快乐的泉源
 暴风眼中有平安—SARS后的心灵对话 如何预防秋冬SARS复发..
 年轻的梦想—圣严法师与李钟桂的对话 年轻的梦想
 年轻的梦想—圣严法师与李钟桂的对话 塑造有希望的人生
 全球化趋势下的信仰价值观与教育—圣严法师与单国玺枢机主教的对话 现场问..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平安的追寻—圣严法师与李亦园、杨国枢的对话 平安的追寻[栏目:法鼓山智慧随身书·智慧对话]
 净空法师法语菁华录 第十二章 消业障是修行人[栏目:净空法师·法语菁华录]
 喜乐的曼达拉 弘法(三)[栏目:喜乐的曼达拉]
 福德日记11月24日─依止善知识之方法[栏目:福德日记]
 优婆塞戒经(北凉中印度三藏法师 昙无谶 译)[栏目:持戒]
 以慈悲护生精神维护自然生态平衡[栏目:杨曾文教授]
 心中月 上 如是闭关[栏目:万行法师]
 夏会本《无量寿经》小议(释成峰)[栏目:戒幢佛学研究所2002级学员文集]
 结五色缕祈请十二药叉大将医病记[栏目:药师佛感应录]
 藏传净土法 第三十二课[栏目:藏传净土法学习讲记]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