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佛化奠祭手册 缘起
 
{返回 法鼓山智慧随身书·生活实用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030
佛化奠祭手册
 
 
  缘起
  
  人生的有始有终,正如自然界的一切现象,有起必有灭,有生必有死。所以从出生到死亡,乃是人生的必经过程,也是宇宙的自然现象。虽然面临生死交界时的亲情友谊,都有深长的哀恸,但也是无可奈何的事实。
  
  因此人生必须慎其始而善其终,养其生而尊其亡。既要有生存的尊严,也当有死亡的尊严;生逢其时地,死得其安慰,才能彰显生命的价值和死亡的意义,才能弥补生离死别的遗憾。
  
  以佛教的观点来看生命的过程,出生时固然是抱有无限的希望而来,死亡时同样也是抱着似锦的前景而去。所以,人生的结束,虽不是喜事,也不是丧事,乃是一件庄严的佛事。
  
  任何一种习俗的形成,均有其时代背景的因素及社会环境的影响,中国文化注重伦理及孝道,实在是我国的民族遗产,但在丧葬的礼仪方面,有许多情节已和现代人的文明脱节,甚至有些国际的电视媒体,将台湾的葬礼场面,当作奇风异俗的怪谈,向他们的观众介绍。
  
  而在我们国内的当事人,往生者已无机会有所主张,往生者的家属,多半唯有顺从古老的习俗;少数人虽然有心对于往生者的后事,做得更有尊严,却又不知从何着手。故于绝对多数的丧葬仪典,除了尽可能在表面排场喧闹,实际上,并没有给予往生者应有的尊严,也不能给予生者当得的安慰。故在仪典进行中感到茫然的忧戚,仪典完成后更加一分伤感与悲哀。
  
  每逢所谓吉日,殡葬场所往往不敷使用,以致尽量缩短丧礼时间,草草了事,灵柩也只得停于附近的街边巷口,平添最后告别的遗憾,也为他人造成不便。若以佛教的观点而言,日日都是好日,便没有问题了。
  
  法鼓山为了提倡礼仪环保,发扬中国固有的伦理精神,并以佛教的信仰和现代人的立场,推动慎终追远和冥阳两利的佛化奠祭。在简化、节约、惜福、培福的原则下,完成隆重、肃穆、整齐、祥和而又庄严的佛事。对往生者做恳切的追思及虔敬的祈福,对其家属亲友也能达到安慰及关怀的目的。让人们感受到人生的终点,不是生命的结束,乃是无限的延伸以及圆满的连续。
  
  我们劝请佛教徒们,来响应佛化奠祭,也希望凡是愿意接受佛化丧仪的社会大众,都来接受我们的服务。这项仪典的灵堂,系用佛教的方式布置,富有庄严、柔和、温馨的气氛;参加仪典者,希望一律穿著黑色的长袖衣裤。对往生者而言,灵堂即是前往西方佛国的起站;对生者而言,是共同来此,恭送未来的佛陀,前往西方的净土。

{返回 法鼓山智慧随身书·生活实用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佛化奠祭手册 一、冥阳两利的庄严佛事
下一篇:生与死的尊严 如何面对死亡?如何使得死亡有尊严?
 佛化奠祭手册 缘起
 为什么要做佛事 五、亡灵是什么?
 情与理 三、善用情与理
 日常生活中的佛法 离苦的方法
 念佛的方法 三、「报恩佛七」的意义
 礼仪环保手册 一、我们环保的目标—推动全面社会的净化
 佛化长青手册 一、规画生活,享受高龄
 生与死的尊严 如何面对死亡?如何使得死亡有尊严?
 为什么要做佛事 三、请出家人做佛事有什么用处?
 为什么要做佛事 四、临命终时怎么办?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二规教言论 第五节课[栏目:二规教言论学习]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