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佛化奠祭手册 二、临终关怀要领
 
{返回 法鼓山智慧随身书·生活实用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673
佛化奠祭手册
 
 
   二、临终关怀要领
  
  (一)助念的方法
  
  根据《观无量寿经》所说,阿弥陀佛在最初发愿时,曾开殊胜方便:虽十恶五逆之人,于临命终时,如教他念佛,令声不绝,具足十念「南无阿弥陀佛」,即得往生净土。因此,对病危者而言,首先要使他知道并相信,只要念佛必生净土。劝他念佛,也助他念佛,助他至心称念弥陀圣号,此即是借着助念者的力量加上佛的本愿力,使临命终的人往生净土。
  
  助念的方式,可分成两个段落:
  
  1.对神智尚清楚者:
  
  应先说法安慰,劝导一心念佛,由出家法师或助念领众居士或是家属,宣说:「某某(居士),现在请你什么也不要想,清楚地听几句佛法。佛说人有生、老、病、死,这是必然现象,所以对于死亡不必害怕;离开人间后,若能往生西方佛国,是最幸福。现在,用你一生中所做一切善事的功德,求生佛国,一心称念『南无阿弥陀佛』。如果你还不该往生,阿弥陀佛是大医生,他会使你马上恢复健康的。现在,大众来为你助念,你能念,就小声跟我们念,不能念的话,就听着我们念的佛号,心里跟着默念。什么都不要想了,一心祈求阿弥陀佛来接引你往生佛国净土。」
  
  2.对病危而神智不清者:
  
  虽然病者已神智不清,仍要为他开示佛法。所谓神智不清,可分两种:一是身体虽不能动、眼睛不能看、嘴巴不能说,但心里还是清清楚楚,耳朵可能还听得到,所以要当他是神智清楚的人,可以对他做简短的开示。二是已经断气,在生理上属于死亡者,但他的神识却可能认为自己仍然活着,或仍守住遗体没有离开,因此,还是要说法助念。
  
  既然我们知道人死后,神识并未立即离开身体,所以正常的助念时间是八至十二小时,不可以随便念几句就了事。助念者要分数组,一组以每两个小时轮流助念。念的时候,助念者本身要专注一意,声音要整齐清楚,不要太快太高声,也不要悲凄或急躁,以庄严、肃穆、和谐、安宁的声音,轻轻地念,使病人能在安详、恬静、怡悦、自在的情况下往生。
  
  至于有人用念佛的录音带助念,因录音带没有心,所以效果有限;以人助念,尤其是家属虔敬助念,效果较佳,因可藉助念者的愿心、信心,来感通阿弥陀佛的愿力。录音带虽能带动病者念佛,但其气氛及功效与有人助念相比,则大不相同,除非不得已,最好不用录音带替代助念。
  
  (二)正确处理遗体的方式
  
  站在佛法的立场,病者气绝后,鼻息虽断,但神识却尚未离去,须经过一段时间,通身冷透,神识出离,才算死亡。在神识未去之前,心灵正是最痛苦的时刻,此时家属的哭泣声和任何不当的碰触遗体,都会增添往生者的痛苦,为让往生者能够善终,最好是在他身边安静念诵「阿弥陀佛」圣号,因为佛经告诉我们,临终的往生者只要听到一句佛号,就不致于堕落恶道受苦。
  
  一般人处理遗体常犯的错误,除了病人一断气,马上就悲哀啼哭外,尚有搂抱病人嚎啕、任意搬动勉强其正寝、急着为之沐浴更衣、注射强心针等,这些举动会爱之反害之。
  
  另外,中国人有在外往生不能回家的观念,以致许多家属急着将病危者由医院送回家,让病者饱受身心折腾。事实上,在外往生者的遗体不得返家的观念,是不近人情的,家属不要因为迷信,造成生者、往生者都遗憾的情况。
  
  由于神识未去,若执着遗体,往生者所感受的痛苦,与常人无异。常人还可呼痛喊救,全力抗拒。但对神识尚在的往生者而言,虽痛彻骨髓,却有口难言,同时因生者不了解临终常识,而导致往生者因遭受痛苦而心生憎恨,使得神识堕落恶道,这绝非往生者家属所愿见。
  
  为了维护人道,善尽孝道,在病人气绝、神识尚未离去的八至十二小时内,病室宜维持肃静,尽量不要有上述种种冒然举动,以维护其神识得到安宁。但是,佛教的观念是富有弹性的,在特殊状况下,还是可以弹性变通的。
  
  例如:在生前预立遗嘱做器官捐赠,这是菩萨道舍己救人的精神,不但不会妨碍往生佛国,反而是往生佛国的增上缘。或者是若不及时入殓殡葬,会对公共卫生造成污染及感染时,亦应立即处理遗体。
  
  另外,一般人认为遇到空难、水灾、车祸、火灾、地震、战争,或是其他各种意外死亡,就是横死,其实这是错误的看法。他们的死亡其实是代众生受报,因此是现身说法的菩萨,是以生命来给我们做教材的老师。我们应该感恩他们,并为他们祈福,他们都是菩萨,当然都会往生善处。
  
  佛教重视对待死亡的尊严,是在于希望人们处理丧事的心态要庄重恭敬,并不在于拘泥于某种一成不变的形式。
  
  (三)丧仪宜简朴隆重
  
  佛化的丧仪应该隆重、简朴,除司礼者外,主体应该是主持此项仪式的法师或居士带领大家为往生者诵经。参与的大众均应人手一册佛经跟着持诵。持诵的内容,最好是简短的经文及偈颂,如《心经》、〈往生咒〉、赞佛偈、佛号、回向偈等;然后由主持者介绍往生者的生平,及其为善、利人、学佛的功德,并做简短的开示,一则度化往生者超生佛国净土,同时也安慰、启发往生者的家属亲友,闻法修行。因此佛化丧仪,既是帮助往生者走上成佛之道的起点或过程,也是生者修学佛法、弘法利生的大好机会。
  
  基于节约及方便原则,家祭和公祭前后时间不需超过一小时,最多一个半小时。至于用中西乐队或仪仗花车等场面,都是虚荣铺张,此举对非佛教徒虽有慰灵作用,但对佛教徒则反而会扰乱往生者一心求生佛国净土。
  
  对于佛教徒,遗体的处理,一般大众多采土葬和火葬,不过以目前的社会型态而言,火葬是比较理想的方式,一则清洁、简单,二则将火化后之骨灰寄存寺院塔中,让亡者亲近三宝、听闻佛法,实为一举数得。
  
  总之,佛教的葬仪是以简朴、庄严、隆重为原则。

{返回 法鼓山智慧随身书·生活实用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佛化奠祭手册 三、基本处理流程
下一篇:佛化奠祭手册 一、冥阳两利的庄严佛事
 佛化长青手册 【附录二】念佛的方法
 日常生活中的佛法 在家居士应如何修行?
 人生为何 人生的意义是尽责、负责
 念佛的方法 三、「报恩佛七」的意义
 佛化长青手册 二、养生保健,延年益寿
 佛化长青手册 缘起
 人生为何 发愿的层次
 情与理 二、情与理的类型
 人生为何 人生的价值是奉献、贡献
 家庭美满与事业成功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How to Take Refuge in the Three Jewels[栏目:Master Sheng-Yen]
 济公和尚《圣训歌》[栏目:索达吉堪布·微教言]
 让烦恼飞一会儿(鲍风)[栏目:莲心慧语]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