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佛的方法
二、念佛法门的层次
修学念佛法门可分两种层次:第一种是求感应;第二种是不求感应。但是,若不从第一种开始,而直接修学第二种方法,可能有些人比较不容易做到。今天有人问我:「《六祖坛经》里禅宗的六祖惠能大师说:『东方人念佛求生西方,西方人念佛要到那里去?』这句话是不是反对净土?」我回答:「不是的,因为净土法门是三根普被,程度浅的人修净土,程度较高、根器更深厚的人也是修学净土,只是态度不一样罢了。」
初机学佛的人,如果不求感应,由于信心不足,很容易起退心,修不了多久就会说「没有净土,不想生净土」等等的话,也不想继续修行了。如果首先告诉他净土佛国是实有的,佛经所说是绝对可信的,特别是阿弥陀佛以本愿力度一切众生是最可靠的,凡是相信弥陀法门,持念弥陀圣号,愿生弥陀国土者,当来必定往生彼国。假如一个人没有生死自主的力量,甚至连主宰自己身心的力量都很薄弱,就说有把握达到禅宗六祖那样的程度,这种人自信虽然可嘉,可惜没有实证的自信,只是虚骄、狂妄、不切实际而已。所以劝导初机学佛的人,修净土念佛法门,依弥陀愿力求生西方净土,是最可靠最安全的。
有些年轻人,误认为念佛是为老年人而说的法门,至于年轻人,在世界上正准备做很多的事情,大概没那么快就离开人世间,又何必急着念佛求生净土呢?可是,谁有把握自己能活到几岁?更何况,求生西方只是一个愿望,谁说念佛的人一定会立即死亡?生西方净土,是极终的目标,却不是说现在念佛现在便去;等到要去的那一天才念佛,恐怕已无力念佛了,所以在平时就得先作好准备。
再说,平时念佛,心向西方净土,也有现世的利益可得。阿弥陀是梵语音译,义为无量寿与无量光。所以《观无量寿经》说:「若念佛者,当知此人,是人中芬陀利华(莲花)。」又说佛的「光明遍照十方世界,念佛众生,摄取不舍。」
如能一心称念佛名而得念佛三昧,则如《大智度论》所说:「念佛三昧能除种种烦恼及先世罪。」念佛不仅为求临终往生净土,也能消除现世烦恼及先世的罪障,而得种种利益。
念佛者既如人中的莲花,则何愁不得健康长寿、幸福和乐、吉祥如意、受人尊敬等等的利益呢?这都由于念佛的人,心向着佛,而有净化身心、庄严环境的力量的缘故。比如《大阿弥陀经》所见第二十五愿:「光明照诸无央数天下幽冥之处,皆当大明,⋯⋯见我光明,莫不慈心作善。」又第四十六愿:「闻我名号,皈依精进,皆逮得普等三昧,至于成佛,常见无量不可思议一切诸佛。」继续不断地念佛,如能念到不念而自念,念到自己和阿弥陀佛互相交融、不分彼此的时候,虽然还没有死,实际上已经是在极乐世界了。
极乐世界在那里呢?经上说:从此土向西方,距离十万亿个佛土之外。可是当我们念佛念到非常纯熟的时候,自心之中自会现出阿弥陀佛的极乐国土。如《观无量寿经》云:「于现身中得念佛三昧」,「见此事者,即见十方一切诸佛。」可见,弥陀净土的清净庄严、解脱自在,都可以在未死之前的心地中出现,虽然弥陀的四十八愿,多半是为成就西方的极乐国土,以及接引众生往生彼国而发。所以净土虽泛指诸佛国土,而诸大乘经中,独对弥陀净土的赞扬最多。
念佛而不求现世利益,也不求往生西方净土,那必定另有殊胜的方便才可以,否则念佛而没有目的,为什么又要念佛?禅宗的四祖道信禅师、五祖弘忍禅师及其弟子神秀禅师,都讲到念佛法门。道信的《入道安心要方便门》有云:「念佛心是佛。」并引《观无量寿经》:「是心是佛,是心作佛。」根据《传法宝纪》所说:「忍、如、大通之世,则法门大启,根机不择,齐速念佛名,令净心。」也就是说五祖弘忍及其弟子法如、大通(神秀)等,都用念佛法门普遍接引群机。
到了六祖惠能的《坛经》,主张「不染万境而常自在」的「无念」,实即是四祖以来所称「念佛心是佛」的表现。不过,不用称名念佛做下手工夫而能做到心「不染万境而常自在」,的确不容易。所以弘忍门下,四川净众寺的智诜(西元六○九-七○二年),其弟子处寂(西元?-七三二年),三传新罗无相,教人修行的方法有三个步骤:1.引声(尽一口气)念佛;2.开示;3.坐禅(见《历代三宝纪》)。另有同为弘忍门下的四川宣什宗,圭?宗密的《圆觉经大疏钞》卷三之下,称为「南山念佛门禅宗」。
以「念一字佛」作为「净心」方便,印顺法师指出,这是从《文殊说般若经》的「念一佛名」而来的(《中国禅宗史》一五六页)。这些都是与六祖惠能及其二传、三传弟子们同时代的禅门人物。只有马祖道一、石头希迁等及其派下诸系的禅师,便不念佛而专事提倡「见本性为禅」的法门。唯其易生滥凡为圣、混染为净的流弊。故有华严宗四祖清凉澄观(西元七三八-八三八年)的《华严经疏钞》所举念佛的五门方便;华严五祖圭㶴宗密(西元七八○-八四一年)的《行愿品疏钞》也举出了四种念佛法门;禅宗的永明延寿(西元九○四-九七五年),着《万善同归集》,以伸张念佛法门是万善众行的总摄,权实双行,空有并收,普应一切根机,此为后来开出禅净一致的广大法门。
散心念佛者,可藉弥陀愿力,求生乐邦;专心念佛而得三昧正定者,可即自心而现佛土佛心。人虽有不同的根机,确都有以散心念佛而到专心乃至到达惠能大师所说「无念、无相、无住」的程度。可是,若尚不能达到「不染万境而常自在」的程度,便反对念佛法门,或拒修念佛法门,甚至妄称「无佛可念,无净土可生」,那就太不切实际,而且也不真知净土念佛法门的慈悲广大。
因此,我要劝告诸位,修念佛法门的学佛过程,最好还是逐步向前。初机者一定要相信实有极乐世界,一定要发愿往生西方净土,这样的话,才不致两头落空;自心的净土未现,尚有西方净土可去,这岂不是安全又可靠的办法呢?
净土是一切法门共同的归宿。虽然历代各宗的大善知识,对净土的认识和说明,各有不同的层次,但毕竟不离净土。相传为天台智者大师所撰的〈五方便念佛门〉提到:1.称名往生念佛,2.观相灭罪念佛,3.诸境唯心念佛,4.心境俱离念佛,5.性起圆通念佛。华严五祖宗密大师所举四种念佛法门是:1.称名,2.观像,3.观想,4.实相。宋朝的知礼主张「约心观佛」;大行及道镜二师强调「信心念佛」;法照等师主张「高声念佛」;道绰、善导、怀感、慈愍诸师,均主张坐禅、诵经、忏悔、十念称名念佛。明末莲池大师的持名念佛,分作事持的称名、理持的体究;蕅益大师将念佛分作三类:1.念他佛,2.念自佛,3.俱念自他佛。他也说持名念佛有事持与理持:事持如子忆母,决志求生西方净土;理持是信西方弥陀乃我心具,是我心造。
佛国净土也有多种层次,《成唯识论》提出四种:1.无色无相的理土,2.实佛自受的报土,3.佛为初地以上菩萨所现的报土,4.佛为小乘凡夫及地前菩萨所现的化土。天台宗也说有四土:1.凡圣同居土,娑婆是同居秽土,极乐是同居净土;2.方便有余土,为小乘圣者所居;3.实报无障碍土,亲证法身的菩萨所居;4.常寂光净土,唯佛所证的法性土。弥陀净土究竟属哪一层次?净影寺的慧远、三论学者吉藏,以极乐世界为应化土。摄论学派的诸师,依据摄论等的见解,主张弥陀净土是报土。天台宗则以之为凡圣同居的净土。蕅益大师主张依据持名念佛的断惑多少,而生四种层次的净土,也就是说,弥陀净土分为四等,由持名而带惑往生与断惑往生的不同,便生不同的净土。由此可见,念佛的法门有深浅,净土的层次也有高下。谁敢说学佛而不念佛,又有谁敢说修行而不生净土呢?
最后,我还是劝大家好好念佛,不管程度如何,最好是把自己当成初机的钝根,若心存虚骄,就是不切实际,明明是凡夫,偏偏以圣人之位衡量自己,不仅仅是增上慢,还很可能是大欺诳。因此说,念佛法门是三根普被,利钝皆收,绝不是骗人的话。愿诸位莲友能好好念佛,求生西方净土,每周六都要来参加念佛会的共修,同时还要带动亲友们一起来修行,使得七宝池中的莲花越来越多。
莲花分九品,希望大家品品高升,均臻上品上生,念佛要精进不懈,莲花才会越开越大,不仅共修时要念,平常也要念。共修时念佛,能集大家的力量成为支持每一个人精进的力量,所以很重要;平常念佛,则能继续增长你的信心、愿心、深心。
(一九八六年三月八日于农襌寺福慧念佛会开示,陈果益居士整理,本文现收录于《佛教入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