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学佛的基础 四、佛教的特色
 
{返回 法鼓山智慧随身书·学佛入门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282
学佛的基础
 
 
   四、佛教的特色
  
  佛教的特色在于涵容而有层次、正信而不迷信、神圣而非神秘。
  
  (一)涵容而有层次
  
  佛教是以「法」为救济,不是以人或神为救济。佛法对世间的一切法没有偏执,所以是无我、慈悲、智慧的。因此世间的一切善法,都是佛法,任何对社会人心和生活有帮助的宗教、哲学、知识、技能,都不排斥。所以佛教是涵容世间所有善法的。
  
  佛教把善法,分为五个层次:人、天、声闻、缘觉、菩萨。
  
  人,是指具足完美的人格。尽人的责任和义务,这是最基层的条件,若加上修行利他的布施,当然更好。行善的定义是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独善是人的善法,兼善是天的善法。具备人天标准,再加上禅定及智慧等的修行,最后得到解脱而进入涅槃的,是声闻及缘觉二乘的层次。以人天善法做基础,发大菩提心,永无止境地为他人的利益而努力,不求回馈地为众生服务、贡献,这是自觉觉他,大乘菩萨行的层次,菩萨的最高层次便是佛,是以上述的四个层次为基础而达到空、无相、无愿的境界。
  
  (二)正信而不迷信
  
  「迷信」有四项特征:盲目崇拜、不合情理、似是而非、邪正不分。
  
  所谓「盲目崇拜」,就是人云亦云,听说某人神通很灵,就不经理性的思辨而趋之若鹜。这好象有事时听说找流氓比警察有效,便找流氓帮忙一样。流氓可能在一时间比警察管用,为你解决了当前的问题,但是它的后遗症是可想而知的。
  
  所谓「不合情理」,是指违背因果原则。例如相信「稻无天水不发,人无横财不富」,而不择手段,大做投机生意,谋取不合理的利益,大放高利贷等,都是不合情理的。带来的后果,很可能是身败名裂,甚至倾家荡产,家破人亡。又如媚鬼贿神求横财,或用符咒求横财等,纵然能让你一时间好象发了财了,可是来得快,去得也快。凡是不合情理的,不论借神的力量也好,鬼的力量也好,人的力量也好,因其不合乎因果的道理,所以是迷信。
  
  所谓「似是而非」,是指任何宗教都有它自己的一套道理。有的说靠神的力量或加持的力量,只要信他、依他,一定会灵、一定会验,可以叫你即身成佛,立刻开悟,或是有病祛病,没病消灾。在他们开出的万灵保单上也有冠冕堂皇、似是而非的理论,但是对真正的原因则讳而不谈。对这样的宗教,最好谨慎,以免后患。
  
  所谓「邪正不分」,是指鬼神现象所制造的迷信,是不分邪正的。鬼神往往通过灵媒及乩坛等的工具,以劝人为善、助人为乐的善良姿态,诱人去信从,当你进了他们的门之后,则是顺之者昌,逆之者亡,威胁利诱,使你恐惧,也使你驯服,若要脱离则可能会发生身心的障碍及家庭和事业上的困扰了。他们的是非标准与常人不同,他们的因果观念也暧昧不清。
  
  佛教的「正信」,就是以佛、法、僧三宝为信仰的对象。信佛,不是崇拜佛的肉体,而是崇拜佛陀的智慧和慈悲,以及佛陀留给我们的恩德。
  
  信佛陀的教法,使我们依教奉行而达到自利利他的目的。释迦牟尼佛临要涅槃之时,有弟子问他:「您老人家入灭后,我们怎么办呢?」佛说:「你们应以法为师,以戒为师。」就是依赖佛所说的正法,建立信心,如法修行,就能得解脱,证菩提。
  
  信教团的比丘、比丘尼僧,由僧代代相传,传法受戒,以僧代表三宝,住持佛法。以僧宝为正信的对象,并不等于把出家人神格化,而是出家人以法为师,依戒而住,以定、慧自修,并教他修,即使他们还没有成佛,也没有开悟,出家人的形象,已为佛教作了清净离欲的表征。
  
  正信是信佛、法、僧三宝,缺一不可。如果只信佛而不信法、不信僧,这等于是信鬼神一样;如果只信法而不信佛、不信僧,这等于是书呆子一样;如果只信僧而不信佛、不信法,这等于是拜了个干爹娘一样。一定要佛、法、僧三宝具足,才算是正信的佛教。
  
  (三)神圣而非神秘
  
  「神秘」是高不可攀但又可以感觉到他的威力;处处可以控制你但又不知他从何来;随时可给你照顾但又不知是何理由;随时可给你惩罚而又处处寻他不着;往往表现出超乎常情的能力,却又未必真的对你有用。这些现象,有的是由人操纵的幻术,有的是出于自我的心理反常,有些是真的由神鬼的灵力所产生。
  
  佛、法、僧三宝是神圣的。佛是伟大人格慈悲与智慧的究竟圆满者;法是除烦恼证菩提的道理和方法;僧是上求无上正觉,下化无边众生的修行者。此三者均非一般世间的宗教所及,所以是不可思议的神圣,而非鬼神伎俩的神秘。佛教徒要发无上的大菩提心,学佛、修法、行菩萨道,以佛法帮助众生,使众生已生之恶速断、未生之恶不生,此即令众生早日得离苦。还要使众生已生之善增长、未生之善速生,此即令众生早日得安乐。不为自己求安乐,但令众生得安乐,便是无我的大菩提心。不必用大菩萨及活佛的形象来劝导人,而是显现众生相来劝化众生于不着痕迹之中。所以是神圣而非神秘。

{返回 法鼓山智慧随身书·学佛入门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学佛的基础 五、佛教与非佛教的区别
下一篇:学佛的基础 三、佛教及其基本教义
 因果与因缘 三、行善止恶持戒积德
 佛教的基本认识 六、佛教是世界性的宗教吗?
 因果与因缘 一、受邀演讲因缘
 皈依三宝的意义 三、皈依三宝的方法
 佛教的修行方法 二、修行的意义
 你是佛教徒吗? 三、灵媒与乩童
 你是佛教徒吗? 六、生天与享福
 怎样修持解脱道 三、佛教的解脱工作
 在家居士如何学佛 四、定
 佛母摩耶夫人 一、摩耶夫人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3.成唐的故事 Cheng Tang And The Net[栏目:放生故事 The Story About Free Captive Animals]
 积德加上努力,才能一帆风顺[栏目:净空法师·开示集六]
 《入中论》第四次课程 第八讲之:世界为何有末日[栏目:入中论讲记·110]
 印光大师舍利灵变记[栏目:佛法修行止偏法要·印光大师]
 不要凭感觉为自己的修行打分[栏目:普巴扎西仁波切]
 论佛法、见地和科学及其相关问题(杨全)[栏目:佛教与科学]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51La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