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鼓钟声 圣严法师
国际家庭年
每一个家庭都希望能够很幸福、和谐,可是,现在全世界的家庭,却在不安定、不安全的边缘。透过今(一九九四)年的国际家庭年运动,或许可以改善这个现象。
所谓家庭,是指夫妇和父母、子女和兄弟姊妹的组合,大家生活在一起。
原本,家庭应该没什么问题才对。可是,这个时代社会的诱因很多,工作的流动率很高,同一个家庭的每一个人,都在主张要有自己的生活空间、生活方式、生活方向,问题就发生了。
男女结婚时,是为了爱而结合,很少能够看到彼此的差异在那里。但是,结婚之后,就会发现他是他、你是你,夫妻两人各有所好、各有所需、各有所是,彼此就会有冲突矛盾、不平衡,慢慢地便演成家庭纠纷,甚至造成分居,然后离婚的结局。
也有人为了孩子,夫妻两人就一直忍、忍、忍,到了中年以后,想「算了啦,就这样子了。」可是,等孩子结婚后,原本有儿女的家庭不见了,只剩下夫妇两人。这时候,两人若能恢复互相照顾、关怀、体贴,那还是能够生活得很愉快。若是两人渐行渐远,就可能变成你做你的,我做我的;有些人在孩子离开家之后,夫妇也离婚了。
我在美国有一个中国女弟子,嫁给西方人,孩子读高中时,夫妻分居,后来就离婚了。离婚后,外国先生很快地再找到一个太太,这位中国太太很痛苦,她问我:「怎么办?」
我说:「你把精神寄托在宗教信仰上,或是培养一个兴趣,不一定要依赖先生或孩子。」
过一段时间后,她又来找我诉苦:「我回家是一个人,出外是一个人,我在外边和在家都是一样的,我觉得家只是睡觉的地方,不是家。」
我说:「这样的话,你还是需要找一个老伴啰!」
最近,她找到一个喜欢的人做她的老伴,他们住在一起,也没有准备要结婚,她问我:「在佛教里,这样是不是不对?」
我说:「如果你每天换男友,那是不行的,若你有个固定的伴侣生活在一起,没有第三者参与,应该不会造成社会问题及家庭问题。」
此类同居的方式,在东方社会中还不能被认同,在西方社会已是司空见惯了。
在这个时代,要把家庭维系好必须花一番心血。例如,要求儿女常伴左右就是没办法做到的事,他们会读书、工作,然后结婚,根本无法永远留在身边。所以,一个家庭还是以夫妻两人的相处最重要。
有一位企业家,太太过世后非常难过,虽然儿孙很孝顺,可是他觉得:「儿女、媳妇毕竟不如老伴,老伴知道我想吃什么,什么时候要什么,什么时候不要什么,即使儿孙像二十四孝中的孝子般孝顺我,还是不如老伴。」
老伴很重要,但必须互相尊重、不吵架,才有意义。我认为,夫妇最好培养相同的信仰、相同的兴趣。一个人念佛,两个人都念佛;一个人诵经,两个人都诵经;一个人做义工,两个人都做义工,像这样的夫妇,生活、步调尽量一致,是最好不过了。
要保障家庭的温暖、温馨、和乐,建立佛化家庭是最好的办法。佛教讲智慧慈悲,当彼此要吵架时,就是没有慈悲;自己听了对方讲两句话就觉得烦恼,那是没有智慧。有智慧就应该化解气愤,有慈悲就能体谅对方,那还有什么好吵的?
夫妻两人不论在物质生活条件上如何,若在精神生活上能够互相体谅、关怀和尊敬,把对方当菩萨看,你们这个家庭就是人间净土了。
对于国际家庭年运动,我们在家的佛教徒不仅要赞成,而且要努力地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