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第二篇 安心就能安世界 - 越慈悲,越智慧,越无忧
 
{返回 是非要温柔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245
是非要温柔:圣严法师的禅式管理学 
圣严法师
第二篇 安心就能安世界 - 越慈悲,越智慧,越无忧
 
   第二篇 安心就能安世界
  
  越慈悲,越智慧,越无忧
  
  聪明的人,不一定智慧。
  
  真智慧一定少烦恼。
  
  但只有深入他人内心世界,关怀对方,才能得到真智慧……。
  
  通常,人有三种生命:一种是肉体的生命,它是由母亲怀胎十月所生;第二种是历史的生命;第三种是智慧的生命。
  
  短短几十年的肉体生命之后,还有历史的生命,但是仅有少数的人能够留名青史。所以,站在佛法的立场,我们除了有肉体和历史的生命,还有永恒的、无限的、超越于时空的智慧的生命,我们称它为法身慧命。
  
  当母亲生下我们这个身体,就像是一块未经雕琢的矿石,要不断地琢磨,才能成为一块晶莹剔透的宝石。
  
  因此,父母生下我们之后,必须经过一再地学习及锻炼,然后在成长的过程中,渐渐产生智慧。
  
  越慈悲越智慧
  
  有智慧的人,才能为自己及他人解决困难,否则,这个人一定生活得没有意义,既为自己带来痛苦,也为他人制造麻烦。有些人一生下来就特别聪明,这并不意谓有智慧。事实上,聪明的人也可能是烦恼心很重的人;如果聪明而烦恼很少,乃至没有烦恼,那才是清净的智慧。
  
  智慧是可以培养的,而佛的智慧便是从慈悲心产生的,慈悲心越重,智慧越高,烦恼也就越少。所谓「慈悲」,就是多为他人设想,常替他人处理问题,相对地,困扰自己的问题也会越来越少,也就越有「智慧」了。
  
  如何以慈悲心来帮助他人?一定要通过观念和方法的,如果仅仅用财物,只能解决一部分问题。必须要从心理的、观念的、方法的,来帮助他人解决困难,这样才是根本而能持久。
  
  所以,慈悲和智能是一体的两面,是分不开的,只是它的功能和表现不同而已。有智慧的人,他的内心世界经常能保持平静、清楚、明白,不受任何环境的情况所困扰,同时能关怀他人,做他人的知音、知心,让自己深入众生的内心世界,这就是慈悲心的表现。
  
  曾有一对医生夫妇来看我,这位医生太太总是在我面前赞叹她先生、体谅她先生,而她的先生也非常疼爱她、照顾她。他们彼此谅解、相互赞叹,真是一对知音、知心、知己的伴侣,他们互相进入彼此的内心世界。
  
  一般人所谓的爱,是占有、是征服,希望对方谅解自己,要求对方属于自己。在这个世界上,许多的人都是这样子的。不想进入对方的内心世界,而是强迫别人来接受自己的想法,这不是智慧、不是慈悲。
  
  不同的立场或身分,会有不同的体验表现,能够使自己不产生矛盾、冲突、不愉快,这叫作智慧。
  
  当人人在恭维你时,你是否骄傲自满、觉得很了不起?倒霉的时候,大家都离开你、不睬你,把你当瘟神来看,你是否觉得很寂寞、很窝囊,并且怀恨这些人?大丈夫能屈能伸,得意时不会发狂,倒霉时更无需自卑。有智慧的人,不论在任何时间、任何立场、任何情况下,心里都是坦荡荡的,都是自在的,无牵、无挂、无碍的。
  
  有智慧就一定有慈悲。譬如说,做父母的如果能进入自己孩子的内心世界,那么,这个孩子一定懂得孝顺、感恩;否则,只是要他来体谅你、接受你,或强迫他进入你的内心世界,两代间的代沟将会越来越宽、越来越深。为人子女的也并不是只要买些衣物食品给父母,就叫孝顺,而是要进入老人家的内心世界,随时体验、体谅、体察他们的心情,才是最重要的。(原载《天下杂志》一九五期)

{返回 是非要温柔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第二篇 安心就能安世界 - 净心种福报
下一篇:第一篇 多情须讲理 - 办公室的相处伦理
 第三篇 心量要大,自我要小 - 学着说到做到
 第二篇 安心就能安世界 - 如何提升人品?
 圣严法师 自序
 附录 人心微尘勤洒扫
 第二篇 安心就能安世界 - 安心就能安世界
 第二篇 安心就能安世界 - 放下关卡,举重若轻
 第二篇 安心就能安世界 - 讲伦理,不要讲论理
 第二篇 安心就能安世界 - 生活中的修炼
 第一篇 多情须讲理 - 包容才能沟通
 第一篇 多情须讲理 - 如何识人、用人、留人?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中国佛教史概说 第十三章 南宋的佛教 第四节 宋儒与佛教[栏目:中国佛教史概说]
 数气住心窍诀法[栏目:丹增嘉措仁波切]
 略论明心见性[栏目:元音老人]
 福州开元寺修证观音菩萨法门捷法[栏目:本性法师]
 无边愿力的菩贤菩萨[栏目:文珠法师]
 论佛教孝道观(刘兴恩)[栏目:佛教与孝道]
 问号的得失[栏目:人生加油站·迷悟之间]
 干亲陋俗可废止矣[栏目:观念·圣开法师]
 同沾法喜 同得加持[栏目:传喜法师]
 什么时候你需要心理咨询?[栏目:佛网文摘]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