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从三聚净戒论菩萨戒的时空适应 九、结论
 
{返回 菩萨戒指要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315

九、结论

佛戒分为两类:声闻比丘律仪及菩萨三聚净戒。声闻律仪是佛住世时代亲口所制,佛灭之后,既无人敢增亦无人敢减,所以,在原则上是固定的,纵然各部派所传的律本也有出入,却未曾跟着时空的变迁而常常增减,以致仅能在本无原除十种不善。」并且列举《摄波罗蜜多论》、《十地经》及月称论师语,证明行十善业道,断十种不善,是「生善趣解脱路」,「此(十善)为摄尽尸罗本」(注二)。受三聚、行十善,也值得参考。

我们读禅宗《少室六门》的〈第二门破相论〉,见到其主张:由持三聚净戒而行六波罗蜜,方成佛道。云何成佛?乃以三聚净戒制贪瞋痴的三类毒心,而成无量善聚。由于菩萨摩诃萨在因地时发三条誓愿:1.「誓断一切恶」,故常持戒,对治贪毒;2.「誓修一切善」,故常习定,对治瞋毒;3.「誓度一切众生」,故常修慧,对治痴毒。三毒除则心垢净,心净则国土净。如此则三聚净戒能够成就,即是佛道成就(注三)。

禅宗好从简便扼要,故亦以三聚净戒为摄心净心、顿悟成佛之法,据说,当日本道元禅师来中国天童寺求法,如净禅师即以三皈、三聚净戒、十重禁戒等共计十六条戒,传授给他,他也以之传回了日本,成为彼国曹洞宗传授菩萨戒的定式(注四)。这也值得我们参考。

我们读六十卷本《华严经》卷一八及八十卷本《华严经》卷二七,均谓住于离杀等五戒,是为「安住如来三种净戒」,是为「菩萨摩诃萨住三聚净戒」(注五)。

除十种不善。」并且列举《摄波罗蜜多论》、《十地经》及月称论师语,证明行十善业道,断十种不善,是「生善趣解脱路」,「此(十善)为摄尽尸罗本」(注二)。受三聚、行十善,也值得参考。

我们读禅宗《少室六门》的〈第二门破相论〉,见到其主张:由持三聚净戒而行六波罗蜜,方成佛道。云何成佛?乃以三聚净戒制贪瞋痴的三类毒心,而成无量善聚。由于菩萨摩诃萨在因地时发三条誓愿:1.「誓断一切恶」,故常持戒,对治贪毒;2.「誓修一切善」,故常习定,对治瞋毒;3.「誓度一切众生」,故常修慧,对治痴毒。三毒除则心垢净,心净则国土净。如此则三聚净戒能够成就,即是佛道成就(注三)。

禅宗好从简便扼要,故亦以三聚净戒为摄心净心、顿悟成佛之法,据说,当日本道元禅师来中国天童寺求法,如净禅师即以三皈、三聚净戒、十重禁戒等共计十六条戒,传授给他,他也以之传回了日本,成为彼国曹洞宗传授菩萨戒的定式(注四)。这也值得我们参考。

我们读六十卷本《华严经》卷一八及八十卷本《华严经》卷二七,均谓住于离杀等五戒,是为「安住如来三种净戒」,是为「菩萨摩诃萨住三聚净戒」(注五)。

批注

寂天造,陈玉蛟译注《入菩萨行》五八-七五页。宗喀巴造,法尊译《菩提道次第广论》卷一一.三一二-三一三页。《少室六门》的〈第二门破相论〉。(《大正藏》四八.三六七页下)镜岛元隆氏「禅戒の成立と圆顿戒」,被收于日本佛教学会编《佛教にあける戒律の问题》二七八页。参考前「四、弹性的三聚净戒」之注三及注四。《大正藏》二五.三九三页中。《大正藏》二五.三九五页中。

 


{返回 菩萨戒指要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十善业道是菩萨戒的共轨 一、前言
下一篇:从三聚净戒论菩萨戒的时空适应 八、有收有放的三聚净戒
 附录二 菩萨戒会诵戒仪
 从三聚净戒论菩萨戒的时空适应 一、佛戒的起源
 附录一 传授菩萨戒仪范
 适应时空的菩萨戒会
 明末的菩萨戒 二、云栖袾宏的菩萨戒
 附录三 传授幽冥戒仪范
 从三聚净戒论菩萨戒的时空适应 三、由约而繁的菩萨戒
 十善业道是菩萨戒的共轨 九、十善是凡圣同归大小兼备的菩萨戒法
 十善业道是菩萨戒的共轨 八、消极的十善法升华为积极的菩萨行
 十善业道是菩萨戒的共轨 五、十善是世间善业道也是出世间无漏道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楞伽经白话解卷四 一切佛语心品第四 第一章 辩证不二观如来[栏目:楞伽经白话解]
 《解深密经》讲义科判[栏目:智德法师]
 普劝修诵金刚萨埵法门(益西彭措堪布)[栏目:金刚萨埵法门]
 平常心 Normality - 教外之教导 Teachings Outside of Buddhis..[栏目:平常心 Normality]
 中论释 总论[栏目:中论释]
 佛教基础学之佛学问答 3 (照光法师)[栏目:疑问解答]
 唐以后唯识学的南下[栏目:严耀中教授]
 8.学佛要及时[栏目:海涛法师说故事]
 《入菩萨行论》讲记(二十六)[栏目:入菩萨行论讲记·达真堪布]
 在每天修行中身体发出泥腥味,不想吃东西、无饿感,是什么原因?[栏目:阿宗白洛仁波切·学修释疑]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