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如何面对生死与聚散 - 即使生病,也不痛苦
 
{返回 真正的快乐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4895
真正的快乐 
圣严法师
如何面对生死与聚散 - 即使生病,也不痛苦
 
   如何面对生死与聚散
  
  即使生病,也不痛苦
  
  在医学领域里,无论是传统中医或现代西医,在面对人类各种病苦时,仍然有很多无法突破的瓶颈。所以,我们常常会听到很多被疾病缠身的例子,即使尝试过各种医疗方式、受尽折磨,却依然无法解脱病痛。
  
  疾病大约可分为生理与心理两种。所谓「病从口入」,生理上的疾病经常是由于吃了不洁的东西所引起的,有时病媒也会由耳朵、眼睛或身体任何一个部位侵入感染。换句话说,只要我们的卫生常识不够,不懂得保养、保健,就很容易使身体生病。
  
  心理疾病的产生,则是由于人的六根受到污染,导致心灵、头脑发生问题。所谓「六根」,就是眼、耳、鼻、舌、身、意,亦即眼睛、耳朵、鼻子等五官加上身体及脑神经的反射、反应作用。心理的疾病是从我们的六根进去的,这类疾病要找心理医生用心理学的方式进行治疗。
  
  然而,身心是互相影响的,生理疾病会影响一个人的情绪,同样的,心理疾病也会引发身体不适。目前一般的中、西医大多仅以药物治疗,或是用针灸、推拿、穴道按摩等物理方式来帮助病人,但这只能治标而无法治本。在预防疾病方面,也仅限于宣导维护环境卫生、提倡个人生活规律、饮食均衡、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等,还是无法照顾到我们的内心。
  
  即使心理医生也是如此,他们往往只是问问病人过去的成长背景、生活经验,有无任何创伤经验或心理不平衡之处,然后再加以疏导、化解。这种治疗方式表面上可以达到某种程度的效果,暂时缓和病人的症状,但仍然无法彻底治疗。
  
  在跟我学禅的西方弟子之中,有许多都是心理医生、心理治疗师,或是心理学家,例如在英国的一班学生之中,就有几十位都是心理医师。他们平常为病患解惑疗伤,结果自己却有颇为严重的心理问题,即使用心理治疗的方法也解决不了,因而前来找我,希望我以禅的方法帮助他们。
  
  我们常把「病、苦」连在一起说,但疾病所引起的痛苦究竟属于生理的?还是心理的?乍看之下,好象是生理的,因为是身体有病、感觉疼痛,所以才觉得苦。其实,痛不一定是苦,苦是一连串的不甘愿、无奈、没有希望、不知如何是好的心理感受。如果心理健全、有所寄托,观念也非常通达,那么身体的病只是单纯的痛而已,并不会成为问题,内心也不会觉得苦。
  
  例如,有位老人家长期受癌症的折磨,他所面对的生理上的疼痛,是常人难以体会的。但是由于佛法观念的帮助,虽然痛却不苦,临终时,还有阿弥陀佛前来接引,老人家觉得前途无限光明,不但走得很欢喜、也很安详,可见佛法的确有治疗病苦的效果。
  
  在众多形容佛的名号当中,有一种名称是「大医王」,因为他是世界上最好的医生、医生之中的医生,尤其专门医治人们的心病。所以,只要对佛法有信心,任何患病的人都可以少受一点苦,只要心理上的苦没有了,病情就会跟着减轻,这也是佛法救苦救难的功能之一。

{返回 真正的快乐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如何面对生死与聚散 - 老化是自然现象
下一篇:什么是苦 - 少欲知足真快乐
 如何面对生死与聚散 - 老化是自然现象
 找到幸福的起点 - 许一个不会落空的愿
 得到真正的快乐 - 快乐不需向外寻求
 得到真正的快乐 - 最快乐的人
 找到幸福的起点 - 感谢抱怨的人
 如何面对生死与聚散 - 让爱情发挥正面的力量
 什么是苦 - 一点也不苦
 得到真正的快乐 - 无常就是永恒
 找到幸福的起点 - 化自私的欲望为奉献的愿望
 转化主观的感受 - 慈悲是为了保护自己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续高僧传卷第三十一[栏目:续高僧传]
 地藏经 北京夕照寺开示 第十一集[栏目:海云继梦法师文集]
 礼拜自己的庄严[栏目:佛网文摘]
 弥勒净土略说(如吉)[栏目:弥勒菩萨专题文集]
 阿毗达摩概要精解 导读(节译)[栏目:菩提长老]
 成佛之道 13 大乘不共法 性空唯名系(摘要)[栏目:厚观法师]
 佛教美术与佛教[栏目:太虚法师]
 佛教的宏观世界与微观世界[栏目:传喜法师]
 修习正念的二十个练习[栏目:一行禅师]
 修法之上导师的重要性[栏目:普巴扎西仁波切]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