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转化主观的感受 - 没有一个不变的「我」
 
{返回 真正的快乐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585
真正的快乐 
圣严法师
转化主观的感受 - 没有一个不变的「我」
 
   转化主观的感受
  
  没有一个不变的「我」
  
  在我们的生命过程中,心中诸多的烦恼现象,总是围绕着「我」在打转。为了「我」,总是觉得不满足、不自在,经常渴望、渴求着身外之物,不时的埋怨、怀疑、嫉妒、贪求、瞋恨,而造了种种业。等到必须受报时,往往又不希望受报,就像欠了债却赖帐不还,因此又造了更多的业,这就是佛教所说的「五蕴炽盛苦」。
  
  所谓的「五蕴」:色、受、想、行、识,就是我们身心的组成,也就是构成人身的要素,可以分成精神和物质两个部分。物质的部分叫做「色」,它是形状、形态的意思,也就是身体的物质现象。其余四种都属于心理、精神现象:其中「受」是感受的意思;「想」是在感受以后所产生的认知;「行」则是在认知产生之后,兴起应该如何处理、如何反应的决定。这三种属于心理层次。
  
  而第五蕴叫做「识」,识是我们生命的主体,是从出生到死亡、从此生到来生,是整个生命过程中的主体。当我们的身体和心理两部分互相组合、影响之后,就会产生行为、动作,行为发生以后,就会形成一种力量,我们称之为「业力」,也就是我们的意识本质。行为包括身体、语言、心理三方面,因此「识」就是由身、口、意的行为所造成,并余留下来的一股力量。我们现在造了意识的因,带着这些意识,有可能在这一生就接受果报,也有可能到来生才受报。
  
  一般人以为「识」就是「灵魂」,但「灵魂」是持续不变、永远相同的,而「识」却不断地变化着。只要继续造业,无论是善业或恶业,识的成分都会随着改变,当我们接受果报时,识的成分也会随之不同。所以,接受果报的同时就在造因,造因的同时又会接受果报,如此循环不息,识的内容因此经常在变化。
  
  所谓的「我」,其实就是由五蕴的身心现象结合而成的,这是一种因缘的和合,其中并没有一个永恒不变的灵魂。所以,昨天的你和十年前的你是不一样的,甚至一小时前的你和现在的你也不太一样,不仅身体不一样,我们的心理状态、行为模式和意识的内容也随时在改变。因此,由五蕴所构成的我,是经常不断变化的,根本不是真正的我,也没有一个不变的我。
  
  「五蕴炽盛苦」的起因,就在于不明白我们生命的主体—识,是变动不拘的。《心经》中说,观世音菩萨「照见五蕴皆空」,所以能「度一切苦厄」,而凡夫就是因为不知道「五蕴皆空」,所以苦不堪言。
  
  如果我们不知道「五蕴皆空」,五蕴就会变成制造烦恼的工具,不断地产生烦恼,就像烈火燎原一般,为我们带来很多痛苦。能够明白「五蕴皆空」,五蕴就不再制造烦恼,而转变成修福、修慧的工具,帮助我们得到彻底的解脱。

{返回 真正的快乐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转化主观的感受 - 随时转换主观的感受
下一篇:找到幸福的起点 - 许一个不会落空的愿
 得到真正的快乐 - 最快乐的人
 如何面对生死与聚散 - 让爱情发挥正面的力量
 你快乐吗 - 「痛」并不等于「苦」
 如何面对生死与聚散 - 不再为情所困
 找到幸福的起点 - 什么都不求
 如何面对生死与聚散 - 真正懂得感情的人
 如何面对生死与聚散 - 心理健康了,身体才会健康
 如何面对生死与聚散 - 死亡并不可怕
 找到幸福的起点 - 许一个不会落空的愿
 找到幸福的起点 - 合乎因果的追求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意供 Mental Offerings[栏目:旅途脚印 Footprints on the Journey]
 具足什么样的条件才能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呢?[栏目:达真堪布·学修问答]
 江西云居山真如禅寺传戒开示(一九八八年九月)[栏目:一诚法师]
 我今生受了五戒,中阴身再投胎,那护法神会不会保护我啊?[栏目:宽见法师·心灵答疑解惑]
 慈心起欢喜[栏目:开悟·证严法师的生活禅心]
 诽谤圣者造什么样的业?受什么样的果报?[栏目:玛欣德尊者答疑]
 《摄大乘论》要义 入所知相分第四[栏目:刚晓法师]
 人生真正的目标[栏目:净空法师·开示集九]
 因是子静坐法 序[栏目:蒋维乔居士]
 宣隆大师传 20、浅谈《发趣论》(Paṭṭhāna)[栏目:宣隆古创迦韦大师·宣隆大师传]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