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生处转熟 熟处转生
 
{返回 惟觉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474

生处转熟 熟处转生(一)

佛,就是这念心定慧等持,

具足慈悲心、平等心,

将一切善法,转生疏为究竟圆满的圣人。

修行即是修正错误的行为,以及不正确的思想观念。也就是佛法中所说的:「生处转熟,熟处转生」,做到了,身心就能清凉、自在。

例如:有人抽烟成习惯之后,烟瘾一来就很难过,浑身上下不对劲,这就是「熟」;学佛以后,知道抽烟不好,杀、盗、淫不好,即渐渐远离这些熟悉的恶习,进而完全戒除,就会使得身心平静、轻安。

佛,就是这念心定慧等持,具足慈悲心、平等心,将一切善法,转生疏为究竟圆满的圣人。

世间上,要想事业成就,离不开人道;就出世间而言,要想追求真正的自在,希望超凡入圣,达到佛菩萨的清净境界,还是要以人为基础。而人是以心为根本,以慈悲心、谦卑心、恭敬心,对待身边所有的人,大众彼此都客客气气、欢欢喜喜,诸佛菩萨也就随之欢喜。

 

生处转熟 熟处转生(二)

我们这念心,「生处转熟,熟处转生」,

以慈悲心去关照众生,将原来生疏的善法,转为熟悉的;

而原来熟悉的恶法,转为生疏的。

使得众生欢喜,诸佛欢喜,

当然也就能得到诸佛菩萨的庇佑。

我们这念心,「生处转熟,熟处转生」,以慈悲心去关照众生,将原来生疏的善法,转为熟悉的;而原来熟悉的恶法,转为生疏的。使得众生欢喜,诸佛欢喜,当然也就能得到诸佛菩萨的庇佑。

所以我们今天讲自在,是最高的境界,如来佛的自在,再其次菩萨的自在,再其次贤位菩萨的自在,再其次一般众生的自在,再其次愚人的自在,再其次邪知邪见的自在。都认为要自在,每一个人的观念不一样,所以我们要想得自在,第一个,要有正知正见。正知正见是以人为根本,先建立完整的人格,这个就是正知正见。希望我们每一个人要想得自在,要想得大自在,要成就佛的智慧、成就佛的功德、成就菩萨的功德,真正是得到自在了,第一个是生死自在、第二个是神通自在,这样子智慧无碍,在什么地方?我们这个心,都能得自在。

一般人都做不到,做不到,反而还认这是不可能的事情。其实翻过手掌、翻过来手背,看看我们愿不愿意把它翻过来,愿不愿意把我们的习气改过来。改过来了,第一个身体健康、人格完整,我们到哪个地方去,都能得自在,行、住、坐、卧,我们都不怕,都能得自在。

否则坐在这里也害怕、坐在那里也害怕,普通一般人所说:「不做亏心事,不怕鬼敲门。」为什么?得到自在了。要想达到这个境界,也要有个次第。就是刚才所说以五戒、人为根本。人是最重要的,无论是禅也好、净也好、密也好,律也好,都是以人为根本。所以今天讲到这里为止,要想得到最高的自在,先要从我们人做起,万丈高楼是从地起,这样子就不会走错路、就不会走远路。最后祝福大众,学业成就,事业成就,道业成就,发菩提心,永不退转。

 


{返回 惟觉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放下屠刀 立地成佛
下一篇:「三关」的意义
 六祖坛经般若品
 道──九十三年度结夏开示
 开悟三帖药
 得戒和尚 上惟下觉大和尚于九十七年度在家菩萨戒会开示
 踏破须弥现全身
 发菩提心 成无上道
 真实「自在」的人生
 九十八年僧众精进禅七导师开示
 如何明心见性
 习禅讲义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中观思想的实践[上](释传道)[栏目:中观宗文集]
 佛与众生世界的交流[栏目:圣赞法师]
 身体端正是入道的基础[栏目:万行法师]
 在纪念虚云老和尚圆寂40周年法会上的讲话(一诚法师)[栏目:虚云禅师思想研究与纪念文]
 量子佛学(1)[栏目:量子佛学]
 杂阿含经卷第十三(三一四)[栏目:杂阿含经]
 什么是“苦集灭道”?[栏目:达真堪布·学修问答]
 禅宗诗歌境界 第八章 杨岐宗禅诗[栏目:吴言生·禅学三书]
 六字大明咒一历耳根,即可以直接关闭六道轮回之门?念弥陀之人...[栏目:明证法师·开示问答]
 慧远问大乘中深义十八科并罗什答 第六章 次问受决法并答[栏目:慧远大师作品解读]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