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念等本空──九十三年度结夏开示
 
{返回 惟觉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052
念等本空
──九十三年度结夏开示
 
  每个人都想成道,但必须在修道的过程中先了解什么是「道」。释迦牟尼佛初转*轮,在鹿野苑讲四谛、八正道,最后于娑罗双树间涅槃,还是讲四谛、八正道,说法四十九年始终不离这个法门。修行,不但要先明白道理,明白自己发心修行的目的是为了明道、修道、成道,更要彻底了解什么是「道」,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才不会走入迷途,空过一生。
  《四十二章经》第十八章<念等本空>,佛陀告诉我们如何修行、如何悟道。诵经、念佛、持咒,乃至于修种种善法都属于方便道,目的是要藉由方便以达到究竟;如果执着了这些方便道,就不容易契悟究竟的道理。
 
  「佛言:吾法念无念念,行无行行,言无言言,修无修修。会者近尔,迷者远乎。言语道断,非物所拘。差之毫厘,失之须臾。」「佛言」,表示是释迦牟尼佛所说的法,佛陀告诉大众怎么修行、怎么悟道。「吾法念无念念」,「念」是心念。有些人在念字旁边加上口字,认为是用口念,但是如果没有心的发动,口也没办法作用。所以「念」的旁边不应加一个口字,因为重要的是「心」在念。「念」的上面是「今」字,下面是「心」字;「今」就是现在,是指现在这一念心,不是过去的那念心,也不是未来的心,而是当下这念心。时时刻刻要活在当下,当下就是诸位听法的这念心。过去的已经过去,未来的事情还没到来,想得再多也没有用。所以要观照当下这念心,所谓「当体即是,动念乖真」。
 
  一般人虽然明白这些道理,但是仍无法安住这念心,所以要藉由诵经、念佛、持咒来安住心念。念,是把心念安住在一个定点,就像用拐杖来帮助行走,等到自己可以走得很安稳时,就不需要再用拐杖了。一般人的心是念念迁流,有烦恼、杂念、恶念、昏沉……如果没有念头,自己在哪里呢?「我」在哪里呢?一般人认为身体是「我」,这是我的身体,我的四肢、五官……这是「色身」,如果对身体产生执着,就会产生过患,也会障碍修行。但是,修行离开了身体也不行,所以要明白身体是「假我」,是肉体上的「我」,身体并不是「道」。「道」在哪里?心就是「道」。
 
 

{返回 惟觉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明心见性 见性成佛──九十三年度结夏开示
下一篇:生命中之新生命
 如何累积福德、增长福报
 道──九十三年度结夏开示
 习禅讲义
 一百年新春团拜导师开示
 惟觉老和尚佛法禅法问答
 喜施获福
 九十八年僧众精进禅七导师开示
 佛法与教育
 八关斋戒的意义与功德
 三心不住关自出--老和尚开示「三关」之意义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人心决定相貌[栏目:净空法师·开示集三]
 摄大乘论讲记 第三四卷[栏目:净界法师]
 佛教和现代科学[栏目:佛教与科学]
 慈悲的音声[栏目:海涛法师]
 业障消除菩萨光中现瑞相[栏目:南海普陀山传奇异闻录]
 五百罗汉 276、名无尽尊者[栏目:五百罗汉]
 法海集四 第三部分:六十如理论 释正文[栏目:法海集]
 第一次闭关随笔 生命随笔[栏目:能弘法师]
 移民的终极目标[栏目: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杂阿含经卷第四十七(一二四八)[栏目:杂阿含经]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