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不思善 不思恶
 
{返回 圣严说禅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7744
不思善 不思恶
  问:
  
  不思善、不思恶,乍听之下会觉得此人很糊涂,没原则。但它更深一层的意思是不是叫人不要自我中心,不要有主观的价值判断呢?
  师:
  
  不思善、不思恶的人,乍看之下的确像个糊涂虫。没有善恶的标准当然很危险,他很可能根据本能去做事,不管对别人、对环境会有什么影响。在这个世界上,不论个人、团体或全体人类,都需要善恶的标准,怎么可能不思善、不思恶呢?这里的「不思善、不思恶」是从禅宗修行的立场来说的。当六祖从五祖弘忍得到法的传承之后,五祖劝六祖到南方隐匿起来,否则可能有人对他不利,六祖于是带着衣钵到了大庾岭。当五祖的门下发现法已经传到岭南去了,很多人就动身去追。其中有位曾任将军的出家人叫惠明禅师,追上了六祖,六祖遂把衣钵放在大石上,自己躲在草丛里。惠明看到衣钵,心中产生反应,大叫:「我不是为衣钵而来,是为求法而来。」六祖听到这句话,受了感动,从草丛里出来对惠明说:「在不思善、不思恶的情况下,什么是你惠明上座的本来面目呢?」这个本来面目就是「明心见性」的「心」和「性」。「心」是智慧,「性」是佛性。一定要到心中无罣碍,心中不存任何痕迹,这时再看一看你的本来面目是谁。《涅槃经》中说,一切众生都有佛性,人人都可成佛。人本来具备的条件跟佛完全一样,所以叫本来面目。如果常常有善、有恶、有好、有坏,心中始终被这观念所混淆,就会愚痴而没有智慧,唯有不思善、不思恶,才能明心见性。这两句话使惠明当下就开悟了,后来有好几位禅师叫弟子照着这两句话去做,也蛮有用。
  
  其实善与恶要分层次,一般人必须有善、有恶的区别,如果不思善、不思恶,一定会对社会产生困扰。至于对修行人或个人修养来说,嫉恶如仇或太执着于善都不太好。真正的洒脱自在是在善恶之上,这才是最究竟的最高境界。
 

{返回 圣严说禅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渠今正是我,我今不是渠
下一篇: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离家舍不在途中
 一钵千家饭
 无功德
 杀人刀 活人箭
 渠今正是我,我今不是渠
 道非物外,物外非道
 放下著
 磨砖成镜
 兔角不用无,牛角不用有
 自家宝藏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在念佛堂念佛,如果感到极度疲倦,是否继续坚持,或者做充分休息?[栏目:净空法师·开示集十二]
 我心中的佛学与科学(明纯)[栏目:佛教与科学]
 断除执着才能断除私心[栏目:达真堪布]
 没有信愿者不能仗佛力往生[栏目:普陀遗珍·印光大师开示精编]
 刀口之蜜[栏目:无常的真理·迷悟之间]
 正确的自我疗愈法[栏目:香·隆立嘉措仁波切]
 玄奘精神 第3节:第一章 进退由心,大德之境(2)[栏目:玄奘精神]
 佛法大系[栏目:太虚法师]
 虚云大师——近代中国禅宗第一高僧[栏目:虚云禅师思想研究与纪念文]
 公道[栏目:智空和尚讲禅]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