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禅林风雨 3.数息要略
 
{返回 果煜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754
数息要略
 
今日讲的内容,对于已打过禅三的人来说,可说是老生常谈。但对刚开始用功的人,或许会有一些帮助。今日的重点在说明禅坐用功的方法及一些在用功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反应,和要用什么心态来看待它,最后如何坚定信心,恒续用功。
 
从松入门
 
相信大家都学过初级禅训班课程,也都知道调身的要领。调身最重要的是:身体要放松。很多人把打坐看得太严肃,于是求好心切,身体就会不知不觉的紧张。因此上坐之初,要将身体放松、心情放松。一般人身体比较容易绷紧的部位:一是肩膀,有些人肩膀会用力,甚至会拱起来;二是小腹会用力,故要检查一下看看自己有没有将上述部位放松。因大部分的人都坐小蒲团的关系,故身体应稍微往前倾斜,而不是正垂直地面,如此重心才可能落在臀部与膝盖的三角形内。反之,若重心落在臀部的上方或后侧,则坐不久就会腰酸,且不容易打直。
 
注意当下的数字
 
其次讲数息,数息首先注意鼻端,然后再看呼吸。呼吸有进有出,如果数进,就不数出,数出就不数进。如果你呼气比较长,比较穏定,则数呼息较好,尤其是身体健康的人或年轻的人以数出息为佳(反之则数入息)。数息从鼻端开始,吐气时便数一,数到气吐完才止。吸气时虽不数数字,但要保持正念,知道自己正在吸气,等第二次吐气时,再数二,如此从一数到十。
 
数息时,首先注意到鼻端,因此,知道有身体的存在,再顺着鼻端察觉到呼吸的出入,知道有呼吸的存在,再顺着呼吸来数数字。但重点是要把注意力放在数字上,而不是放在身体上,也不是放在呼吸上。虽最初须看着身体来数呼吸(尤其是看着鼻端),但数久后便应该不再意识到鼻端的存在,而只知道有呼吸的进出。如此,虽仍有呼吸但已慢慢忘记身体的存在。进一步再顺着呼吸去数数字,而且只把注意力放在数字上,到最后呼吸虽仍有进出,但也已不觉得其进出,而只知道一个数字接一个数字,若能把注意力完全放在当下的数字上,心就能安定。
 
顺着自然呼吸数息
 
数息最重要的,就是要顺着本来的呼吸而数。人都有呼吸,我们要顺着本来的呼吸而数。有很多人,尤其是外道练气功的人,刻意把气吸到小腹,直到涨满,这是练气功,而不是修定的法门。因为刻意就已是妄想了,而打坐就是要尽可能的减少妄想。所以要顺着本来的呼吸而数息,不能用控制呼吸来数息。这说来虽轻松,但很多人还是不能做到,反而容易形成控制呼吸的状况。大家都会呼吸,但很多人一想到要数息,呼吸反而弄乱了,甚至要用力才有呼吸可数,这主要是紧张所造成。这就像我们都会走路,但很多人围着你看时,你反而不知道要先踏左脚,还是先踏右脚,于是走起路来便很别扭,这是紧张所致。
 
也有人因求好心切而造成呼吸控制。打坐当然会有妄想,因为一般人一天到晚就在妄想之中。而很多初学打坐的人便希望用数字来压制妄想,希望在妄想还没有出现前,就以数息把妄想压下去,因此就加强数息的速度及注意力,使妄想不起,这样呼吸便变得愈来愈快,胸部也就愈来愈紧,甚至头会痛,这都是求好心切而造成呼吸混乱。要检查一下,看自己是否有控制呼吸、或呼吸变得与平常不太一样的状况发生。因此,打坐时首先要放松心情,如果已放松心情而呼吸还是混乱,暂时不要数息,先随息好了,只看着呼吸的进出。数息比较紧,不数则心情易于放松,放松后就容易恢复为自然的呼吸。然后,等气安定了再来数息。
 
不管气息在体内的变化
 
用数息法虽要注意呼吸的进出,但不要管呼吸在身体里面的变化,即使说呼吸可能变得比较深、比较细;可能在身体的某一部位会有暖热等感觉,都不要注意气在身体上所产生的种种不同感受。如果能照上面所说的,顺着自然的呼吸数息,把注意力放在数字上面,不要去管身体上的感受,那打坐自然会上路。虽禅训班中也提到,经过禅坐之后呼吸会变深、变细、变长,但那是在打妄想之后才发觉到的,发觉到呼吸变细,是因为你已没有把注意力放在数字上面。就大部分人来讲,只要还有呼吸在,就可以数息。但很多人会自我暗示,说自己呼吸已经很弱了,大概已不能数息了,这是自我暗示所形成的错觉。只要还有呼吸在,不管是粗或细,深或浅,都能数息。若是没有呼吸,按经典上讲「四禅止出入息」,那应该已经入定了。因此数息的方法可以从散心、专心,到一心,而不用担心老是在数息而不会进步的问题。以上是数息的要领,顺着自然的呼吸而数,注意当下的数字,不管气息在体内的变化,从散心数到一心。
 
不以妄想为碍
 
不迎不随──对待妄想的一个大原则就是「不迎不拒」,大家都知道打坐是训练我们的心不要打妄想,也不随妄想去打转。不打妄想就是不去想昨天的事、明天的事、或打坐以外的种种事。但妄想有时候是从自己的心里跑出来的,在妄想出现时,要很快地警觉到自己在打妄想而立刻截止它,此即常言:「不怕念起,只怕觉迟。」刚开始修行的人,免不了会有妄想,故不要怕有妄想,但要能立即警觉到自己在打妄想。
 
妄想与我们的警觉性有很大的关系,最初没有打坐时虽知道自己也有妄想,但总不觉得妄想很多。而稍微用功打坐,才会发觉到自己的妄想是那么多,这为什么呢?因为打坐用功的人有比较高的警觉性,能在念头一起时,马上发觉自己在打妄想。就佛法来讲,我们的念头就像波浪一样有大有小、有粗有细。念头随时都是有的,就看自己能不能察觉。很多人稍打坐一段时间,就觉得自己已经没有什么大妄想,心已平静了,但一柱香还是很漫长。如果真的坐到妄想很少时,时间会很快的就滑过去,为什么既觉得没有什么妄想,而时间还是很难挨呢?主要原因是在于心里有妄想,而自己的警觉性不够,故不能察觉。甚至是因自我暗示,认为自己已经很静了,所以没有用心去察觉妄想的存在。因此,看到自己有很多妄想,并不是坏事,至少表示你已有比较高的警觉性。一般没有修行的人,整天在妄想里打转,也不觉得那是妄想。所以打坐首先不要怕妄想。
 
佛来佛斩──一切的念头只要离开数息的数字,就称为妄想。有很多人在打坐时起了一些念头,他还觉得这个点子不错,怎么以前都没想过,现在虽知道它是妄想,但等我把它想清楚了再放下不迟。于是即使自觉那是妄想,因舍不得放下,故还在妄想里打转。因此,「佛来佛斩,魔来魔斩」,便是认定一切离开数息方法的念头都是妄想,都应该很果断的将它剔除。
 
不拒不留──很多人在还没上坐前就已准备打仗,既和自己的身体打仗,也与自己的妄想打仗,如此打坐一定很累。不要怕妄想,不要跟妄想为敌,妄想还没来,不要准备和妄想作战。因为在准备与妄想为敌的当下就已经是妄想了。又有很多人认为自己妄想很多无法打坐,事实上,一般人当下只能打一个妄想,觉得妄想很多是因为他把过去的妄想累积下来,累积愈多就觉得自己负担很重,终于把自己的信心给压垮了。因此,有些人不是数息而是在数妄想,愈数愈多就成为自己的负担和修行的障碍。真会用功的人一察觉到妄想马上丢掉,于是当下就没有妄想了,也没有妄想的影子留下。所以只要一察觉到妄想的存在,就立刻回到方法上。会用功的人,知道正念与妄想恰如跷跷板一般,如果不提正念,只是拚命去压制妄想,则妄想反而愈压愈多。聪明的人不管妄想的存在与否,只是专心的去提正念,专心的去数息,如此妄想自然不见了。所以一个真正会用功的人,是不以妄想为碍的。
 
妄想的分类
 
妄想首先分「大与小」。数息时,一打妄想就会把数字打掉,等过一段时间后,才再想起数息,这种妄想称为大妄想,因它能将数息的方法完全切断,前后的数字完全忘记。其次是小妄想,如果从一数到十,数字不间断,但在数字之间仍有小妄想,尚未把数字打断,此称为小妄想。打坐首先要把大妄想部扫除,而只剩下小妄想。如果坐了很久,还是有很多大妄想,表示你根本没有用上方法。
 
妄想又可分为「粗与细」,粗妄想是起心动念主动去打的妄想,譬如想昨天公司里发生的事,想明年度的计画,都属于粗妄想。在打粗妄想的当下,自己是知道的。而细妄想不是自己去打的,而是从内心自己涌现出来的一些念头,恍恍惚惚,在当下似乎很清楚,但一回想就不见了。这种情况有点像作梦一样,梦不是人设计出来的,而是过去的业识在睡觉时现形了,变成各式各样的境界出现。而等觉醒后,梦境立刻消失,只剩下一个印象。细妄想也是一样,从被发觉到已经消失,只剩下一若有若无的印象。打坐最初出现粗妄想,坐久后粗妄想慢慢消失而有细妄想的出现。
 
第三是「显与隐」。粗妄想与大妄想都是很明显的,但有一种妄想却是若有若无,经典上说:「三轮不空。」一个人在打坐的当下若还知道我在打坐,在用数息的方法,这种知道「我」、「方法」、「数字」即所谓「三轮」、三轮不空是不可能入定的。故一个人打坐方法用得上,应该从大妄想变成小妄想,由粗妄想变成细妄想,从显妄想变成隐妄想,最后才能舍隐妄想而进入一心的境界。
 
一般人在数息时,通常会发生一种情况,就是呼气刚出来时,警觉性比较高,等气慢慢吐出时,警觉性也跟着降低。等气吐完变成吸气时,就变成空档,而必须等到第二口气再吐出来时,警觉性才又提高,如此用心不平等就像波浪一样。于是便老在波浪低潮时打妄想。故要训练「用心平等」,从一口气刚吐出来到吐完甚至到吸气,都是保持同样的专注,同样的警觉性,「用心平等」自然能减少妄想出现的机会。
 
超越时空
 
数息要注意当下的数字,譬如数三时只知道是三,而不想到前面是二,后面是四。很多人数息数久了,会觉得厌烦。如数字数过了就丢掉,不将之累积下来,则当下只有一个数字,就不会觉得厌烦无聊。同样对未来的数字也不要去注意分别,如果能做到只注意当下的数字,就已超越时间。因为时间从过去、现在到未来是连续的,而时时刻刻注意在当下的数字,时间便不连续了。如在数的当下也不想到是我在数息,就能超越心物的差别(心指在数的我,物指被我用的方法,被我数的数字);能超越心物的差别,就能超越空间。因此专注于当下的数字,不起分别,就能超越时空,进入定境。在定境中数而不数,不数而数。
 
业障现形
 
众生从过去无始劫来造业无数,业在平时反不觉得它是障碍。譬如一个人常常抽烟喝酒,在平常反不觉得它是问题,但等真要戒烟酒时,才会觉得烟瘾酒瘾的逼迫顽强。因此,不用功的人还不觉得自己有业障,而真正用功上路的人,反会因业障的现形而产生身心的魔难。业障现形可分为二大类:一在身体方面,二在心理方面。身体方面首先会酸、痛、麻,某一部分特别感觉到闷胀,发热、刺痛,严重时像有针在刺,又像被蚂蚁蜜蜂螫咬一般的全身痛。一般人认为痛直觉就是病,而病就是要命,因此一痛就紧张。而中医却认为「通则不痛,痛则不通」,身体某一部位会痛,便表示那部位气血不通,或通称气脉不通。以打坐言,若某部的气血全部不通,也不会痛,完全通也不痛。只有从不通到通的过程,因为要把那些障碍逼出来,在正邪交征之间反而会痛。换言之,痛是好事,平常不打坐还不知道那里不通,还痛不起来,现因为打坐,内气较足,故输往不通的部位,要将不通变通,所以反而会痛。因此,心理上要有承担,要从了解痛的原因而去接受它,痛是好事,而非平常所想的痛是生病,痛会要命。
 
事实上每个人都有病,只是病有严重与不严重的区别而已。严重的躺在床上,不能工作,必须看医生。而还能吃饭睡觉,自己就觉得很健康。但事实上都一样有病,只是病得较不严重而已。甚至这种病,一般的医生也检查不出来,但一打坐,那些病就慢慢显现出来,而有痛的觉受。所以要接纳它,然后是不管它,痛让它痛,而继续用方法。
 
观痛:如果数息数得好,痛就不是问题,但有时痛会愈来愈痛,痛到最后根本无法数息。如果已无法用方法,则可以采用观痛的方法,把注意力完全放在看痛上面。观痛又可分为二大类:一为推远:一般人脚痛就以为是身体痛,而身体痛又变成心痛,于是整个人痛成一团。我们要确认痛是身体痛,是身体的脚痛,是脚踝痛。将痛框定在一点,将痛看成客观的对象。一般人对于痛,因想到那是我在痛,因此,便紧张恐惧,现在将它推远一点,只远远的看着它痛,使痛变成与我无关。
 
观痛的第二类是拉近:痛时仔细的看清楚,一般人对于痛是厌恶的,故多采取排斥的态度。于是因想要排斥而排斥不了,想逃避而逃避不掉,反而更增加心里的痛苦。因此反过来,干脆仔细的去看是那一点痛,是如何的痛法,以直接面对痛的心态去观痛,甚至要如前所谈,认为痛是好事,而欢喜接受。
 
用观痛的方法,不论是推远或拉近,都可以使我们由痛苦而变成痛快。痛苦是因身体在痛而心里更觉得恐惧紧张,如果能从了解它而接受它,甚至用观的方法去看痛,反而会有一种痛快舒畅的感觉,身体虽仍然在痛,而心里却有超脱自在的感受。
 
浮躁、瞋暴:打坐时会有浮躁不安,甚至瞋怒暴动的心态。有时坐着脚虽不痛,但心里很想动,甚至觉得气很多,很想发泄,这时看到种种的人事,都觉得看不顺眼,瞋恨心特别重,这也是打坐碰到障碍,没办法疏通,不通所以不安,所以气愤暴动。很多禅修的人瞋恨心很重,不是因为禅坐而致瞋恨心变重,而是因为气血障碍所致,瞋怒的业障现前。因此,无论是自己或他人碰到这种状况,先要了解是气血不通所引起的病变,要能安忍,继续用功。人都希望在顺境中修行,但事实上每个人都会碰到逆境,因此能在逆境下继续用功才是可贵的。总之,酸、痛、麻,浮躁不安、瞋怒暴动都要捱得过。
 
昏沉无记:很多人打坐最初散乱得很厉害,妄想很多,接着慢慢又变成昏沉,严重时,甚至自己根本不知道是在昏沉中。这种昏沉也是因为气血不通,气上不到头部所产生的重昏沉,而不是因为睡眠不足或工作太累所造成的。这时唯一的方法,就是继续打坐,只要坐到气足了就会慢慢疏通。所以上坐之初,会稍清醒,然后昏沉,而过一段时间后又清醒了。因此在昏沉的时间内,即使用不上方法,还是要继续打坐,必须要熬过昏沉的盲点,才能柳暗花明又一村。
 
如果打坐一天、二天之后还是昏沉,可以用另一种方法对治:用刻意呼吸的方法,先尽可能吸满气,如一口气不能吸满,再吸第二口气。吸满后憋气一段时间,称为「持」。等憋不住了,再慢慢吐出。等吐到腹内压力减小后再快吐,称为「射」。如此吸满、憋持、慢吐、快射的刻意呼吸主要是为疏通气脉上的障碍,而早点恢复到清醒的状态。有些人昏沉兼散乱,迷迷糊糊中,又觉得如梦如幻,这也是气血不通的现象。
 
晃动震荡:晃动也是气血不顺所产生的现象,对某些人而言,那也是必经过程。然往往因动了以后会有舒服的感受,因此会造成错误的期待,而变成自我暗示的晃动,如此则将持续而不停止。但如果是自然的反应,则动过一段时间后,会慢慢穏定的。在产生晃动的当下,最好用意识来控制使不动或小动。最好在动的当下能保持数息的方法,避免因身动而使心散乱,即使在身动时也要心不动。
 
幻视幻听:打坐时有些人会有身体变租、变细、变高等幻觉,甚至还有幻听发生,听见很多杂音,甚至是有意义的声音,也会看到很多不同的境界、景观、颜色。这些现象多是身体气血从不通到通的过程中,所产生的幻觉,也是过去生的业障种子,因为打坐而起现形,这些境界都是虚无缥缈的。因此在打坐时,要常保持警觉性,不要被这些境界带走,而产生贪、瞋、痴等妄想杂念。如果方法正确,心情放松,则身体所产生的任何反应都是正常的过程,无须在意。如果进而能了解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就更能安心用方法了。
 
不以觉受定优劣
 
刚用功的人多半不稳,时好时壤。很多刚开始打坐的人,才觉得这支香坐得很好,呼吸很顺,妄想很少,心中法喜充满。但到下支香,便又可能腰酸背痛。刚开始用功时,每支香的差别很多,所以一支香坐得好,不须得意知足,在你觉得好的当下,心早已松散了。而坏的时候也不要气馁,重要的是,不要以觉受来判定自己的优劣。痛的时候,也不要以为自己退步了,事实上痛反而是进步,因为气足才会痛,如果打坐而致身心变得浮躁不安、昏沉,那也是因为用功才把业障逼出来的。因此无论在昏沉、浮躁,在酸痛,或在自己觉得心已很静时,任何好或坏的觉受,都要放下不管,继续用功。
 
落实安定开朗
 
真正的进步要能落实在生活上,而不要只在蒲团上计较自己的境界,境界就像一场梦而已。打坐能使身体比较健康,健康经常是从捱痛中得到的。许多人经过比较长时间的修行,如三天、五天、七天的打坐、念佛而致身体健康,这并不一定是佛、菩萨的加持,而是自己打坐气足的结果。因此能使身体健康,则表示自己已有进步。其次是心理的安定落实,现代很多人心理毛躁空虚,不能稳定,如果因为打坐而使心理上较安定笃实,则表示自己已有进步。再其次是性格的开通明朗,有些人个性闭塞,甚至非常粗鲁,如果打坐禅修一段时间后,性格因而改变,刚强者变柔软,或较弱者变坚强,闭塞者变得较开通,忧郁寡欢者变得较明朗,则表示自己已有进步。到最后是观念的统合,人大部分是生活在观念里,如果一个人悲观,则他的世界就是悲观的世界;如果观念刻薄,他就处在刻薄的世界里,所以打坐到最后是要改变我们的观念。佛法说众生「无始无明」,人就是活在很多错误的观念与狭隘的观念里而自找麻烦、自讨苦吃。禅修真正的进步是要使我们的观念更开通、更无碍。我们打坐,不要把得失放在蒲团上的感受去衡量,一支香坐得好,不代表身体就能变得健康,更不代表性格就能变得要开朗。而是经过踏实而长久的修行后,身体、心理、性格、观念的进步方会慢慢显现出来。因此一个人打坐是否进步,修行是否进步,自己应该比别人更清楚才是。
 
水到渠成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真正有信心的人,反而不急着看到成果,而没有信心的人则要马上兑现。现在很多人希望在修行上能很快有觉受、有体验、有果位。这样的人好象很用功,其实是没有信心,而没有信心的人最容易受到摧残。因此真正的信心是要种因,而不急求果。要找到正确的方法,安心用功,而不是急着看到一种虚妄的果。虚妄的果,很多时候是可用自我暗示来骗取的,而更可怕的是,招惹鬼神院欺瞒,他让你以为得道了,而不自觉地受到鬼神的摆布。
 
真用功后,必垢尽明现,就像镜子上有很多污垢,只要将污垢慢慢刮掉,光明一定显现出来,要努力的是去除污垢,而不必去等待光明。常言「水到渠成」,如果经常灌溉,自然形成水路,修行须从因修,而不是于果上计较。只要将心安在方法上,而有恒心有毅力的去用它,则成果不须等待就会自然而成。
 

{返回 果煜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禅林风雨 4.成佛之道──禅定偈颂讲记
下一篇:禅林风雨 2.禅坐者的心态
 佛法原典 杂因诵
 禅林风雨 5.守一与还虚
 法云灌顶 开悟与解脱
 《天台小止观》讲记 证果第十
 脚跟着地 农禅寺禅修干部营讨论题纲 6.外延的准则
 脚跟着地 农禅寺禅修干部营讨论题纲 5.观念的提升
 破茧而出 智慧解脱
 天心明月 21.禅与人生
 天心明月 17.佛法与企业
 涟珠甘露 从菩萨道到成佛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金刚经·现代文)一合理相分第三十[栏目: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现代文]
 Basic Buddhist Concepts[栏目:Basic Buddhism Guide]
 慈氏学闻思修班 第三次讨论[栏目:慈氏学·专题栏目]
 第五部 天眼第一 阿奴卢塔 第四章 僧团中的生活[栏目:佛陀的圣弟子传]
 准提即是大光明[栏目:准提法门法要]
 第二十九课[栏目:量理宝藏论 第五品 观所诠能诠]
 何为痴心[栏目:慈成加参仁波切]
 点灯供佛的感应故事[栏目:供灯]
 过程是美丽的(达亮 )[栏目: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18 弥兰的故事[栏目:佛经民间故事]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