昏沉与散乱
打坐头脑要清楚,心要专注在方法上,但常发生两个大问题──就是昏沉与散乱。昏沉是精神提不起来,散乱是心有太多妄想与杂念。引起昏沉与散乱的原因主要有二:第一是心理原因;第二是身体,也可说是气脉的原因。我们先分析其形成的原因,再提出对治的方法。
昏沈的心理现象
首先谈心理上的原因。以昏沉而言,精神提不起来,最重要的原因是对打坐没有很强的意愿,如用一般的说法,就是没有志气。要有气,才能提起精神;而气从那里来呢?就是从志而有。故当行者打坐意愿愈高,志向愈强烈,气也才愈旺盛。没有志气的人当然提不起精神来,尤其在打坐时,又没有其他事情好忙,心就很容易昏沉下来。
此中昏沉又可分初学者与学得较久的人之不同。初学者可能对打坐的信心不够,也许听说打坐不错,但还没有体验到;或者他本身对打坐没有很大的意愿,但他的师长朋友劝他打坐,他只好依样画葫芦的坐一坐。因此打坐的时候,身一静下来头脑便不管用了,于是就开始昏沉。另有一种坐得比较久的人,虽然每天维持定时的打坐,早上坐或晚上坐,已经把打坐当成一种定课。这种人既有修持的意愿,甚至本身也曾在打坐中得到受用;但因为他已把打坐当作定课,故变成一种机械式的坐法,时间到了就上座。故从形相来看,他对打坐是有意愿的;但对正在坐的当下而言,因为已把打坐当作例行公事处理,所以很不容易于每次上座前,同时再把意愿重新提起来。师父于禅七时,总提醒行者,于上座前要顶礼发愿,殆为此故。若疏忽了这一点,虽一样是上座,但效果却有天渊之别。对于经常打坐而有一点功夫的人,大妄想是不会有,小妄想也不太多,如再加上心中的意愿也不强烈,就很容易进入昏沉的状况了。
对治的光明想
这种因意愿不高引起的昏沉现象,要如何克服?首先,经典上说要观眉心做光明想。首将注意力放在眉心间,以如注意力在上,气就往上行。但有些时候,不知不觉就昏沉了,很多人根本来不及意识到昏沉,就已在昏沉中了。所以还能提起观眉心的念头,这种昏沉还不算严重,至少他还警觉到昏沉的存在。至于做光明想,光明想有两种观法:第一是形色的光明,照耀在我们的眉心或头顶上,于此观想中气就会往上提,于是昏沉的现象就能为之降伏。其次,更重要的光明想是我们要提起对打坐的信心与意愿,也就是要发愿。有些人发的愿比较小,只希望身体健康或情绪穏定。有的人愿比较大是希望能开悟了生死、成佛甚至度众生。发愿无论是大愿或小愿,至少在上座时必重新将愿提起来,就能使昏沉稍为减少。
以个人的感受而言,如果发的愿是要开悟度众生,对打坐实际用功的帮助比较有限;此因大部分的人,即使发愿要开悟,也好象与数息用功没有关系,因为他不知道如何从数息到达开悟。因此,所发的愿最好是在打坐之中就能达到的境界,如初级禅训班中所提到打坐有七个层次,若行者已反省到自己是在第三或第四层次。当我们能够很清楚的悬记所要达到的层次,我们的意志才能提高,而相对于妄想昏沉的敏感度也才会增加。总之想对治昏沉,就是要有志气,要在上座前预想所要达到的目标。
散乱的心理因素与对治
以上已说心理昏沉的形因与对治。其次,散乱是杂念很多,根据我的分析,散乱可分为两种:第一是无记性的,有时在打坐中妄想杂念很多,东一个、西一个,前后彼此没有关系,这种情况称为杂念。杂念对打坐而言,虽是一种干扰;但从杂念本身来看,并没有比较强烈的烦恼性,因为它只是一类散乱,既没组织、也没主题的妄想而已。如果能够将心专注在方法上面,这些杂念就会慢慢消失,而不可把注意力放在讨厌杂想上,愈讨厌妄念反而愈多。我们且不管它,把它当作业障,仍旧专心的数息,等过一段时间业障消了,这些妄想杂念就会慢慢减少。第二是烦恼性的妄想,这大部分都有主题,打坐时前后的妄想围绕住一个主题,而这个主题就是我们放不下的执着。譬如在家人或爱情、婚姻上的困扰,白天放不下,工作时放不下,打坐时当然也放不下,所以坐在那里东想西想,就是想这个问题。有些人遭受委屈,或被上司冤枉,或部属不听话。这些妄想都是根据同一个主题在想,想来想去,不出这个范围,这种妄想有烦恼性,或贪、或瞋、或卑、或慢。
因此,对治的方法有三种:第一是先定下心来不管他,继续用数息的方法,一直数到心比较能专注的时候,再回头看这个问题,也许就会觉得其实很简单。最初心很乱,怎么想怎么钻都不知道该怎么办?现在专心数一段时间后却突然知道该怎么处理了。第二是用思考,我们之所以有问题烦恼,一定是在思想上有一些矛盾,心中有执着。在打坐的时候,先安下心来,不要急着求解决,再慢慢用佛法的思考、佛法的智慧来化解。如果问题能够化解,妄想就能减少,以后碰到类似的问题就不会起烦恼、打妄想了。如果对佛法的智慧、体验还不够深,能力不够时,不妨去请教一些过来人。他们对这些问题也许有比较直截了当的处理法,能对我们开示出明白的路来。故宁可把这些问题开诚布公的请教别人,而不需要折腾时间,心总在散乱之中,无法安止。第三是直观无常,不论是因贪心、瞋心、慢心所引起的烦恼,若直观生命无常,随时都会死亡;而一旦死亡,这些问题就没有任何意义了。人都死了,股票算什么?命都保不住了,受到一点小委屈又算什么?所以当我们对世间的问题不能放下、不知道如何处理,就用无常观、无我观,再回头看那些问题就不是问题了。
气脉不调的昏沉现象
接着谈生理的病症,尤其是关于气脉的问题。有些人之所以昏沉主要的原因是由于生病或工作太累。因为身体需要恢复健康,故身上的气都集中在有病的部位,于是头部的气因较少,故产生昏沉的现象。另一种原因是打坐之过程中会通调气脉,当气脉上有某一点阻塞,则身体会自动调节,将大部分的气集中在这一点,因而使头部的气变少,就会昏沉。这种因调适气脉而产生昏沉的现象,在打坐的过程中非常普遍。因为初学者的气脉大都还没有这么明显的变化,故反而坐得很有精神。但打坐渐久之后,气脉的病况慢慢显现,因此产生昏沉的现象也就不足为奇了,这也可说是他的业报现形。这种昏沉状况如以调心的角度来看,是用不上功夫的。但如果能继续维持打坐的姿势,还有助于通调气脉。
我们打坐可能有这样的经验,坐了十分钟或二十分钟时,精神还不错,因为刚开始打坐气还不够。等到半个钟头之后就开始昏沉,这是因为此时的气已慢慢集中在生病、不通的部位。在昏沉的时候,无法提起精神,腰打不直,头抬不起。但如果继续打坐,又坐上半个钟头以上,则本来不通的部位慢慢通了,头脑又开始清楚了。
对治这种昏沉,不要一昏沉就下坐睡觉,如只是睡觉,这一点便永远不通,而这个问题也永远没办法解决。相反地,如确定昏沉是因气脉不通所引起的,最好的方法就是继续坐,坐到头脑清楚甚至尽可能增加打坐的时间,以求早一点把不通的地方打通。如果我们除了知道这是气脉不通的现象之外,还能更清楚的知道是那一点不通,一般而言,会有昏沉状况的脉道是从背部往头部的气脉,譬如背部、夹脊、身柱、颈部的大椎,后脑的风池、玉枕、脑户穴等,当我们慢慢确定那几个点不通,就可以在上座之前或在昏沉之时,对那几个阻塞的部位多加按摩,或多做一些有关的瑜伽运动,这样能使那一穴位的气脉早日疏畅,对昏沉就会有较好的疏导作用。
气脉横行的散乱病态
同样,气脉不通也会引起散乱。第一种不通是整个气流根本不通,就停止下来,因此昏沉;另一种是气碰到障碍就往旁流溢,有如走在一条路上,前面遇有阻塞,有些人就会绕道而行一样。然绕道而行可能各有各的绕法,因此穴道不通,气还可能走,但不归于正脉。因此心就散乱,杂想很多,无法制止。很多时候散乱与昏沉混杂出现,甚至不清楚自己是在什么状况,头脑虽不太清楚,但乱七八糟的念头还是辗转出现。这就是因为穴道阻塞,使气横行的现象。对于这种散乱,最好先使气归于正脉,故应维持数息的方法。心能专注,气才不会乱走。总之,在打坐之中,很多昏沉与散乱的原因是与气不调适有很大的关系。
对治的标与本
最后,我们应谨记,心与气是互相影响的,昏沉的原因在心理上是意愿不够、没有志气,在身体上可能是因病、因累,或因气脉不通。但如果气不顺,而心力却很强,意愿很高,还是可以把精神提起来,还是可以维持不昏沉。同样的,我们数息的方法、修定的方法用得好,即使气脉碰到障碍或将散乱,但心能收摄,还是可以不散乱。因此在打坐的过程中,身体情况与打坐情况未必成正比。属于身体的原因,也不一定要用身体的方法克服,心力强的话,可以直接用心理的方法来解决。所以禅宗很少提到因气脉不顺而产生昏沉与散乱的现象,而是努力于提高对修行的意愿、对打坐的信心,就能克服那些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