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第三十 心材喻小经
 
{返回 第一篇 根本五十经篇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743

  北传无此经。
  本经是婆罗门滨加罗库奢(pingalakoccha)问世尊,如六师外道之各自称,实际上其自己有作证吗?世尊答:其问题暂置之,以闻予之说。大体和前经同样趣旨之说。

  如是我闻。
  一时,世尊在舍卫城只陀林给孤独园。尔时婆罗门滨加罗库奢诣世尊之处,诣而问讯世尊,交谈友谊亲睦之语后,坐于一面后。于一面坐之婆罗门滨加罗库奢白世尊曰:“卿瞿昙!此等沙门婆罗门有僧伽1、有伽那,为众之师,为世所知,有名望,是众人所遵崇之祖师,即如富兰那迦叶,末伽梨拘舍梨子,阿耆多翅舍钦婆罗,婆鸠驮迦旃延,删阇耶毗罗梨弗,尼乾陀若提子,彼等皆如自容许证知耶?或皆不证知耶?或者证知或者不证知耶?”世尊曰:“实如婆罗门云:“彼等皆如自容许证知耶?或皆不证知耶?或者证知、或者不证知耶?”其如是者,暂置之。婆罗门!予为汝说法,谛听、善思念之,予将说。”愿乐欲闻!世尊!”婆罗门滨加罗库奢应诺世尊。世尊乃曰:
  “婆罗门!恰如欲心材之求心材者,探索心材而持斧入林,立于有心材之大树,以过心材,以过肤材,以过皮,以过薄皮,以截取枝叶,以为“心材”而持去。具眼者见彼应如次言:“实此人不知心材、不知肤材、不知皮、不知薄皮、不知枝叶,如是,实此人欲心材、求心材、探索心材而持斧入林,立于有心材之大树,以过心材,以过肤材,以过皮,以过薄皮,截取枝叶以为心材而持去,如是应用彼心材者,依此心材而所作之物,彼应不成就。”
  婆罗门!或恰如欲心材之求心材者,探索心材而持斧入林,立于有心材之大树,以过心材,以过肤材,以过皮,截取薄皮以为“心材”而持去,具眼者见彼应如次言:“实此人不知心材、不知肤材、不知皮,不知薄皮、不知枝叶也。实此人欲心材、求心材、探索心材而持斧入林,立于有心材之大树,以过心材、过肤材而截取皮,以为心材而持去,如是应用其心材者,依此心材所作之物,彼应不成就。”婆罗门!或恰如欲心材、求心材者,探索心材(而持斧入林),立于有心材之大树,以过心材,截取肤材,以为“心材”而持去。具眼者见彼应如次言:“实此人不知小材,不知肤材、不知皮、不知薄皮,不知枝叶。如是此人欲心材、求心材、探索小材而持斧入林,立于有心材之大树、以过心材、以截取肤材为心材而持去,如是应用其心材者,依此心材所作之物,彼应不成就。”
  婆罗门!或恰如欲心材、求心材者,探索心材,立于有心材之大树,以截取心材,如是“心材”而持去。具眼者见彼应如次言:“实此人知心材、知肤材、知皮、知薄皮、知枝叶,实如是,此人欲心材、求心材、探索心材而持斧入林,立于有心材之大树,截取心材,如是心材而持去。如是,应用彼心材者,依此心材所作之物,彼必成就。”
  婆罗门!如是此人想以信由在家而为出家行者,“我为生、老死、愁、悲、苦、忧恼所困扰,沉溺于苦,为苦所征服,然,实知作此全苦蕴之终。”彼如是为出家行者以得利养、恭敬、声望,彼以其利养、恭敬、声望而欢喜,满足志望,彼以其利养、恭敬、声望,自赞毁他:“予得利养、有名声、彼等其他之比丘少名声、少势力。”而且从利养、恭敬、名声不更发起,为其他上妙法作证之志望,不努力、耽溺、缓慢。婆罗门!恰如欲心材、求心材者,探索心材而持斧入林,立于有心材之大树、以过心材、过肤材、过皮、过薄皮,截取枝叶以为“心材”而持去,如是应用其心材者,依此心材所作之物,彼应不成就。婆罗门!予谓彼人是此类者。婆罗门!于此又或人以信由在家而为出家行者:“予为生、老死、愁、悲、苦、忧、恼所沉溺,沉溺于苦,为苦所征服,然者,实此知作全苦蕴之终。”彼如是为出家行者,而得利养、恭敬、名声。彼不以其利养、恭敬、名声为欢喜,不为满足其志望,彼不以其利养、恭敬、名声而自赞毁他,而且从此利赛、恭敬、名声,更发起为上妙他法作证之志望,努力不耽溺、不怠慢。如是彼得成就戒,彼以成就其戒而欢喜,以满足其志望,彼以成就其戒而自赞毁他:“予持戒、持善法、彼等其他之比丘是破戒者、持恶法者。”而且由成就戒,不更发起为上妙他法作证之志望,不努力、耽溺而缓慢。婆罗门!恰如欲心材、求心材者,探索心材而持斧入林,立于有心材之大树,以过心材、过肤材、过皮,以截取薄皮为“心材”而持去,如是应用其心材者,依此心材所作之物,彼应不成就。婆罗门!予谓彼人是此类者。婆罗门!于此又有一人以信由在家而为出家行者:“我为生、老死、愁、悲、苦、忧、恼所沉溺,沉溺于苦,为苦所征服。然者,实知作此全苦蕴之终。”彼如是为出家行者而得利养、恭敬、名声。彼不以其利养、恭敬、名声而欢喜,不满足其志望,彼不以其利养、恭敬、名声而自赞毁他。由利养、恭敬、名声、更发起上妙他法作证之志望,努力而不耽溺,不怠慢。彼得成就其戒,彼以成就其戒而欢喜,然亦不满足其志望,彼不以成就其戒而自赞毁他,而且由戒成就而更发起为上妙他法作证之志望,努力不耽溺、不怠慢。如是彼得定成就,彼以成就其定而欢喜,而满足其志望,彼以成就其定而自赞毁他:“予有等持、心寂静、彼等其他之比丘无等持,心不成寂静。”而且不由定成就而更发起为上妙他法作证之志望,不努力、耽溺而怠慢。婆罗门!恰如欲、材、求心材者,探索心材而持斧入林,立于有心材之大树,以过心材、过肤材截取皮,以为“心材”而持去。如是应用其心材者,依此心材所作之物,彼应不成就,婆罗门!予谓彼人是此类者也。
  婆罗门!于此又有一人以信由在家而为出家行者:“我为生、老死、愁、悲、苦、忧、恼所困扰,沉溺于苦,为苦所征服。然者,实知作此全苦蕴之终。”彼如是为出家行者而得利养、恭敬、名声,彼不以其利养、恭敬、名声而欢喜,不满足其志望,彼不以其利养、名声而自赞毁他。而且从利赛、恭敬、名声而更发起为上妙他法作证之志望,努力、不耽溺、不怠慢。彼得戒,彼以成就其戒而欢喜,然亦不满足其志望,彼不以成就其成而自赞毁他,而且从戎成就而更发起为上妙他法作证之志望,努力,不耽溺,不怠慢。彼得定成就,彼以成就其定而欢喜,然亦不满足其志望,彼不以成就其定而自赞毁他,而且从定成就而更发起为上妙他法作证之志望,努力,不耽溺、不怠慢。彼如是得知见,彼以其知见而欢喜,以满足志望,彼以其知见而自赞毁他:“予住于知见,彼等其他之比丘不住知见。”而且由知见而不更发起为上妙他法作证之志望,不努力、耽溺、缓慢。婆罗门!恰如欲心材、求心材者,探索心材而持斧入林,于有心材之大树,以过心材,截取肤材以为“心材”而持去。如是应用其心材者,依此心材所作之物,彼应不成就。婆罗门!予谓彼人是此类者也。
  婆罗门!于此又有一人以信由在家而为出家行者:“我为生、老死、愁、悲、苦、忧、恼所困扰,沉溺于苦,为苦所征服,然者,实知作此全苦蕴之终。”彼如是为出家行者而得利养、恭敬、名声。彼不以其利养、恭敬、名声而欢喜,不以满足其志望,彼不以其利养、恭敬、名声而自赞毁他。而且从利养、恭敬、名声而更发起为上妙他法作证之志望,努力,不耽溺、不怠慢。彼得戒成就,彼以成就其戒而欢喜,然亦不满足其志望,彼不以成就其戒而自赞毁他,而且从戎成就而更发起为上妙他法作证之志望,努力,不耽溺、不怠慢。彼得定成就、彼以成就其定而欢喜,然亦不满足其志望。彼不以成就其定而自赞毁他,而且从定成就更发起为上妙他法作证之志望,努力,不耽溺、不怠慢,彼以得知见,彼以其知见而欢喜,然亦不满足其志望。彼不以其知见而自赞毁他,而且从知见更发起为志望上妙他法之作证,努力,不耽溺、不怠慢。
  婆罗门!云何从知见更为上妙之法?婆罗门!于此比丘以离欲、以离不善法,有寻、有伺,由离生喜乐以成就初禅而住。婆罗门!此谓由知见更为上妙之法。婆罗门!复次,比丘寻伺已息,内清净,心向一处,无寻、无伺,由定生喜乐以成就第二禅而住。婆罗门!此亦谓,由知见更为上妙之法。婆罗门!复次,比丘不染于喜而住于舍,正念、正智而以身正受乐,圣者之所谓成“舍、念、乐住”以成就第三禅而住。婆罗门!此亦谓由知见更为上妙之法。婆罗门!复次,比丘舍乐、舍苦,先已灭喜忧,不苦、不乐,成舍念清净,以成就第四禅而住。婆罗门!此亦谓由知见更为上妙之法。婆罗门!复次,比丘以出离一切色想。消灭有对想,以不作意种种想,故成“虚空无边,”成就虚空无边处。婆罗门!此亦谓由知见更为上妙之法。
  婆罗门!复次,比丘以出离一切虚空无边处,成“识无边,”以成就识无边处。婆罗门!此亦谓由知见更为上妙之法。婆罗门!复次,比丘以出离一切识无边处,“任何亦无存在,”以成就无所有处。婆罗门!此亦谓由知见更为上妙之法。婆罗门!复次,比丘出离一切无所有处,以成就非想非非想处。婆罗门!此亦谓由知见更为上妙之法。
  婆罗门!复次,比丘出离!切非想非非想处,以成就想受灭,而且依彼智而见知漏灭尽。婆罗门!此亦谓由知见更为上妙之法。婆罗门!此等为由知见更为上妙之法。
  婆罗门!恰如欲心材、求心材者,探索心材而持斧入林,立于有心材之大树,截取心材,如是“心材”而持去。如是应用其心材者,依此心材所作之物,彼应成就,婆罗门!予谓彼人是此类者也。
  婆罗门!如是此梵行不以利养、恭敬、名声为功德,不以戒成就为功德,不以定成就为功德,不以知见为功德。婆罗门!此乃彼不动之心解脱,婆罗门!此为此梵行之目的,此为心材,此为究竟。”
  如是说时,婆罗门滨加罗库奢白世尊曰:“善哉!卿!瞿昙!伟哉!卿!瞿昙!恰如倒者起,如被盖覆者露现,或如迷途者得教以道,或如闇中持灯,使有眼者见诸色,如是卿瞿昙以种种方便示法。此我归依卿瞿昙及其法、归依比丘僧伽。卿!
  瞿昙!容受我从今以后,终生归依为优婆塞。”

 



第二十一
※品名Opamadhamma-vagga原文缺,以暹罗本补之
1 沙拉沙拉,吧拉吧拉Sarasara bharabhara

第二十二
1 对于以下七喻,请看中部第五十四经
2 解说(veyyakarapa)此乃师与弟子之返复问答,解说意义不明处的经。后世,佛记说他者之命运, 成为特殊之事,而让为授记。
3 有明(vedalla),谓持明(智),有明(智)之语义,此为弟子互相(有时师和弟子)问答,谓以达明 (智)之经,以前之解说几乎同样,后来属此者,多为广长,而至vepulla(Sk.vaipulya)译为方广。
4 羊趾形杖(ajapada-danda)如羊蹄之变叉的杖。
5 焦劳paritassati之译,想是由pari-tarsyati来的。北汉译有恐怖,原语是paritrasati吧。
6 拔柴篱者,是abbulhesika之译,abbilha是拔esika或isika是柱、杙之意,应译为“拔杙”,于此处汉 译有“破郭”由前后之关系译拔柴篱。

第二十三
1 胀上蛙(uddhummayika)注为蛙(manduka)汉译相当于此者,有水母虫。

第二十四
1 传车(rathavnita)接传之车,于一站站的换车而驶。
2 龙(naga),对高德比丘之尊称语,故译为龙象。

第二十五
1 译为猎师原语nevapika,语义是撒饵以捕之之意。汉译为猎师。
2 对以下之食物,见第十二经狮子吼大经中之同文。
3 达达伽达(Tathagata),普通译为如来(Tatha-agata)或如去(Tatha-gata)不论那个译法皆是佛陀之意。然于此佛陀亦含于其中(尤唯后世佛之意义而已。)一般“如是来,如是来者,”即指人间之有情为适当。特以音译而不为意译。

第二十六
1 牡马(Valava)(SK.vadava)此语荻原氏之梵汉辞典作骡今一般辞典皆译为牡马。
2 伽尸城(kasinam pura)意为伽尸族城。波罗奈西即今之Benares(恒河中流之宗教都市,谓最圣地。)

第二十八
1 “以筋革”(naharu-daddukna)依注释为“搔皮革”(camma nillekhanena)

第二十九
1 心材,见第十八注
2 一时之解脱(samaya-vimokkha)非永远解脱,故亦有堕的可能。若依佛音注,此指达四色界者和 四无色界者。对此,其次之“非一时之解脱asamaya-vimokkha,是永远解脱而没有堕,依佛音注,为四圣道,四沙门果及涅槃。

第三十
1 僧伽sahgha是教团,次之伽那gana亦是同义语,谓团队、工会,用于一般种种职之工会,同时于宗 派上的会,为宗派之团体。


 


{返回 第一篇 根本五十经篇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第三十一 牛角林小经
下一篇:第二十九 心材喻大经
 第十八 蜜丸经
 第四十八 憍赏弥经
 第三 法嗣经
 第四十一 萨罗村婆罗门经
 第三十六 萨遮迦大经
 第三十四 牧牛者小经
 第十九 双想经
 第三十一 牛角林小经
 第十二 师子吼大经
 第十五 思量经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高僧大德代替众生受苦是否推翻了谁造业谁得果的理论?[栏目:达真堪布·学修问答]
 香积佛[栏目: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大圆满前行广释 第五课[栏目:大圆满前行广释]
 建立慈氏学的人:访韩镜清教授(黄夏年)[栏目:慈氏学·专题栏目]
 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一九八集[栏目:净土大经解演义·净空法师]
 成唯识论疏翼 第二冊 卷三 十七、引大乘教证有第八[栏目:韩镜清教授]
 念佛可以圆转五浊为五清[栏目:大安法师]
 心灵的品级[栏目:佛网文摘]
 唐法成《瑜伽师地论释》科(王孺童)[栏目:唯识学研究]
 08-021业报与轮回[栏目:海涛法师弘法讲义-2008年]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