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力挽狂澜 不以觉受论功夫
 
{返回 果煜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559
不以觉受论功夫    
86.12.12 
 
不以觉受论功夫
禅悦为食.法喜充满
修行的作用
业障现形
身的觉受
痛的经验
 八触
心的烦恼
散乱
气的偏颇
什么才是真的?
结论
 
 
不以觉受论功夫
首先大家看到的是一张沙漠的照片,这乃代表我们打坐过程中的某种境界。有人说:这张照片很好看哩!但如果你真身历其境,却很不是味道呢!因为在沙漠里,前也茫茫,后也茫茫,天南地北都是一片沙,甚至不知道那边有绿洲。在图片里面,有很多人与骆驼;于是大家后面跟着前面,倒还不至太孤单恐惧。
 
可是打坐却不然。虽亦觉得,自己好象到了沙漠一般,坐了老久,总无进步,前也茫茫,后也茫茫。三年五载下来,还嗅不到绿州的气息。这时不只是在沙漠里,而且是自己独在沙漠里,所以乃更焦灼气馁。很多禅书,都形容此,曰「山穷水尽疑无路」。然「山穷水尽疑无路」后,其将如何呢?
 
下面又有一个对句,曰「柳暗花明又一村」。很多时候虽觉得已无路可走,可是若我们坚持下去的话,竟然发觉别有洞天府地。于是从「山穷水尽疑无路」的困境,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闲雅,这中间怎么过渡的呢?就是要坚持以『不以觉受论功夫』的观念.心态,而能心不被境转。最后,才能否极泰来,而突破山穷水尽的关卡。所以今天所要讲的主题,即是「不以觉受论功夫」。
 
禅悦为食.法喜充满
关于禅坐的觉受,虽经常可听到「禅悦为食,法喜充满」的意境。可是很多人坐到现在,却还不知道禅悦为食是什么?甚至如果有的话,也是非常短暂渺茫的。比如打禅七时,在七天间,可能有一支香、两支香,类似于禅悦为食.法喜充满。但其它大部份的时间里,还都将在煎熬里度过。事实上如果你一天到晚,期待着禅悦为食、法喜充满,你反会觉得更遥远.更坐不下去。尤其我个人觉得:对正开始用功的人来讲,禅悦为食、法喜充满,反将比不用功的人更遥远.更渺茫。为什么呢?
 
很多人的观念,都认为:既努力用功,则当得到一些成果,如轻安,或一些愉快的经验等。尤其以信愿为导向的修行法门,如净土宗之类,乃更强调于:既学佛.修行后,必白天事事如意,晚上夜梦安详。于是以种种顺遂,来肯定学佛的进步,或修行的成就。
 
但是我们要知道:世间的顺境,往往是学佛的逆境。比如钱赚得很多,可能连道心都被赚走了。或者人缘很好,眷属围绕;于是能用功修行的时间,就更少也。所以道:富贵学道难。富贵在世间人看来,是求之不得的顺境,可是就学佛而言,却反是逆境也。
 
反过来说,世间的逆境如生病或烦恼之类,或将是学佛修行的转机处。所以虽信愿法门都强调于感应─因为学佛修行,所以事事如意,夜夜安祥。但真学禅的人,却不如此认为:
 
修行的作用
因为真正的修行,乃不当从「有所求、有所得」去启修的。如果顺着世间人的想法.欲望,而去努力赚得;这跟世间人的本质,还是没有什么两样。比如说有的人以作生意而求赚钱,有的人向神许愿而乞发财,手段虽不一样,目的云何不同?只五十步笑百步尔!故如为求世间的顺境安乐而发心学佛,即与佛法不相应也。
 
修行其实是为了消除业障。我们听闻佛法,都知道要了解佛法的道理还容易;但要使我们的身心,和法相应可太难。有时候我们也明知道,自己不该贪,不该瞋,可就是做不了主,为什么呢?过去的业障习气还未消除故。佛法中所谓的解门和行门,解是知道道理,而行乃从消除业障着手也。因此,修行不是为求得什么境界,不是为得到什么成就。而是当从修行的过程里,去消除我们无始以来的业障习气。若无明.业障.习气愈消除得多,身心的障碍越少,自然就与佛法相应了。
 
那业障在什么时候消呢?业障在现形时消。所谓消业障,未必业障乃不知不觉地消失了。有时候是现形了,然因能用佛法的智慧去对治、消除,才得真消业障。所以我要提醒的是:既修行是为了消业障,而业障乃于现形时消;所以越修行的人,业障反越容易现形。譬如新净衣,不沾泥尘。这即如净洁的衣服,沾不得一点尘埃:故稍有污染,即须马上清除。而若是沫布,则反正已够脏了;故再染一些,也无所谓。
 
业障现形
故一个不修行、不用功的人,反道不觉得自己有业障。这且用个比喻:就如一个抽烟者,如果他继续抽的话,反不觉得烟瘾可怕。但如有一天,想戒烟了,他才会发觉烟瘾的力量有多狂暴。其次又如顺流而下,虽很痛快,可是却乃生死流;而要修行的话,就得逆流而上,但逆流就会产生身心很大的压迫。所以越修行的人,才越感觉到业障的存在。甚至业障的现形,都会比一般人快。
 
所以不必怀疑,为什么有些人无恶不作,但一辈子也没遭受过什么严重的磨难。而某些修行人,受的痛苦或磨难,乃比他们还多。这是不公平的吗?不!此但为修行人业障现形的快,不必等到下辈子才报。对一个修行者而言,既知不可能逃避果报;则宁可在理智还清楚、还有道心时受报。这我们才得以借佛法的智慧,来安抚.对治.消除。反之,如等到下辈子再受报,则谁也没这份把握。而那些作恶多端者,如受报的话,就可能直下三恶道去也。以真修行者,既过去生的业将现形,也今生造的业会受报;因此从世间人来看,反是逆障重重,磨难特多。
 
于是因修行的关系,将把自己的业障逼出来时,身心就会产生相当多的困境和险阻。而我们唯有用正知见和信心.毅力,慢慢去降伏这些障碍,才能峰回路转.柳暗花明。所以常谓: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其实刚开始修行,即使有魔,也是内魔而已!而内魔者,即来自过去生中的业障。既修行是消业障的过程,也是降伏魔难的过程,因此我们不可能不着魔的。因此一个修行人,应先有这样的心理准备:不是从顺境,而增加我们的智慧。反之,当从逆境而消除我们的业障。
 
下面我们详细描述业障现形的现象。大致而言,业障现形,可从三方面来讨论:首先是身体的觉受;其次是心的烦恼,第三乃境界的干扰。
 
身的觉受
现首先讲身的觉受:对初学禅坐的人而言,最直接的反应,就是身体会痛、会痲,甚至会痒。以我们从小就认定一个观念:痛就是苦,痛就是病,痛就是负面的。所以一痛,就想避免。可是痛,事实上也与业障的现形有关系。在中医上有曰「痛则不通,通则不痛」。如果气通顺的话,是不会痛的;反之,因气冲着不顺畅的地方,才会痛。所以痛,也可说是一种自我检查。
 
在打坐时,若发觉什么地方痛,即谓那部位有病也。(然此病,用西医的方法,未必检查得出。)然何以未坐前,不痛呢?因未坐前,脉虽不通,气亦不足,故气还不得冲击于不通处;故虽不通,还不会觉得痛。而禅坐者,以气渐养足故;欲从不通处而疏通也,所以才会觉得痛。因此痛的现象,既表示我的气养足了,也表示彼病正在调理当中─等调理过后,非唯不痛,并且病乃痊愈也。所以既非不痛,才是正常的;(有时候,若痛到极点,反变成麻木不仁也。)也非痛,即是不利者。
 
于是以前,虽不通而不痛,反是不正常的;而现在欲从不通而疏通,故觉得痛,才是正常的。而痛,尤将发生在:一.宿疾未消处,有一些过去生的病,表面上好象好了,至少症状不再那么明显;可是病根犹在。于是或劳累过度,或天气变化,或饮食不节,便马上旧病复发。此病根未除者,即表示脉未全通,故容易再阻塞。而现在因打坐调脉,欲疏通病根者,反会觉得痛。二.旧伤未复处,同理有些旧伤处,表皮虽愈合了。但事实上,筋犍还未全愈合。故打坐,也将觉得痛。
 
所以若打坐时,觉得身体有某部位在痛,其实都是正常的。因为从未有一个人是完全健康的─即使西医也检查不出毛病的所在,也未必就是完全健康的。故广义地说,这些脉不顺畅的部位,亦可说是身体的业障。而经过痛、痲、痒的过程,而使脉较顺畅了,亦可说是消业障的过程吧!
 
痛的经验
大致而言,痛会有几个不同的阶段:刚开始是闷痛,有某一部位或某一关节,觉得比较紧,闷闷郁郁的,似痛非痛,很不顺心。其次,从一部位的闷痛到集中于某一点的刺痛.锥痛,所谓「刺痛.锥痛」即像用针去刺.用锥去捣般地疼痛难捱。而这点,即是不通之处也。
 
对于这种痛,有何有效的对治办法吗?我觉得最好的方法就是继续坐而已!因为我们要知道,何以必打坐三十分钟或一小时后,才会觉得痛?这即表示我们必经过三十分钟,甚至一小时的禅坐后,才得把气养足,所以才会痛。故如果痛,就放腿的话;气一散失,当然可以不痛,可是真正的问题还没有解除。若下次再坐,还得重痛。这听起来,似蛮残忍的,可是事实就是这个样子。你能熬久一点,才能对疏通有所帮助。当然如能一次就熬过去,最好,可是太不容易;但能熬得越久,对疏通也就越有正面的帮助。
 
所以我们必在观念上先接受它,即痛是正常的,痛是好事。以痛既对气脉的疏通有帮助,也对心理的专注有帮助─因为你就一直觉得痛,痛到没办法打其他的妄想也。这其实也是另一种好处,只是很多人都不觉得尔。
 
如在观念上,我们已接受:痛是好事。那么在熬忍时,至少心能不矛盾。而心不矛盾者,即虽痛而不苦也。痛和苦,其实是两回事:痛是身体痛,苦是心理苦。心苦者,为想逃避而避不了,故心生矛盾而苦也。现既接受它了:痛得好,继续痛。则虽痛而不苦也。
 
当然某些的观想,也能有效地减免身的痛,心的苦。比如一般人都怕痛,故碰到痛就想逃避,事实上痛未必如我们想象中那么可怕。于是且狠下心来,看你要痛到什么地步。这时因我们不想逃避了,反而没有那么苦。或者将痛的身体,痛的部位,看成另一个对象─是他痛,不是我痛,而能安心不动。但总不出:从了解而接受它而已!
 
于是痛到最后,就能从「痛苦」而变成「痛快」。至于何谓「痛快」?唯乃「如人饮水,冷暖自知」,虽非全不可说,但听了太多,却总是让心更不安份而已!所以还是安心忍痛吧。
 
八触
以上所说,痛既如此。至于《小止观》里的八触:痛、痲、酸、痒、冷、暖、动、摇。其实有关身体的觉受何止这些,有时候觉得身体变大了,有时候觉得身体变小了;有时候身体上升,有时候身体下坠,有时候身体却不见了。种种怪异陆离的现象,说都说不完。但大致来讲,都是身体在调适气脉过程中,所自然产生的反应。如气脉全通,反无任何现象。甚至全不通,也没任何现象。倒是从不通到通的过程里,会有各式各样的觉受。所以对于这些种种觉受,我总说一句话:即过程而已!
 
于是既是过程,则我们何能期待它不发生,或期待它很快过去呢?反正该来的时候,他就来了;而该走的时候,也就走了。有觉受,算是什么功夫吗?其只是业障现形而已!但欲业障现形,至少还得坐到某种程度,才会现形哩!因此对于身体的种种觉受,不妨说是消业障的过程吧!
 
所以我要申明的是:觉受坏,不见得就是功夫退。有时候我们会起错觉:以前还可坐一个半钟头都不痛,而现在竟一个钟头不到,就开始痛了?为以前业障还未现形,而现在现形了也!脚的痛,前既已捱过去了,不是当就不痛了吗?怎现在又痛起来了呢?以前是以前的层次,而现在更有新的层次。所以绝不能用觉受来论功夫的进退。
 
反之,打坐时身心都很舒服,且能持续良久。却未必代表功夫的长进,为什么呢?因为若长进的话,必会很快找到下一个问题。而新的问题,又是新的挑战和磨练。以我多年来的经验,「禅悦为食」的情况即使有,也不会太多和太长。因此钟心期待于「禅悦为食」,或自我暗示于「禅悦为食」。反是病态,而不长进的。
 
既觉受好,未必进步;觉受坏,也未必退步。那什么才是真功夫呢?既修行,则不必太计较于功德。但如果一定要问功夫的话,当然以「不觉不受」才是真功夫。因为「无心才是道」嘛!故如有任何觉受,都是从有心中得;而既有心,即非最高境界。
 
事实上,很多人在打坐过程中所发生的问题,有一半以上皆有关身体的觉受,像头痛,腰酸,胸闷等等。似必须赶快去问师父,但师父将说些什么呢?也不过是「继续坐」而已啊!其实大众也明白法师将怎么答。可是还得问问,比较保险,一群扶不起的阿斗哩!
 
其实大原则都一样,既知道是过程而已,则继续坐也。继续坐,则觉受如长江后浪推前浪,虽不断现起新的现象,却总是渺茫短暂而虚幻的呀!所以有关身体觉受的问题,如有正知见的话,便根本不是问题已!
 
心的烦恼
就禅坐而言,有关心的烦恼,不是昏沉,就是散乱。现首先讲昏沉。昏沉的原因当然很多,譬如有的人上坐后,以觉得无所事事故就睡觉,这怎么办呢?以道心不够,方法不牢,故昏沉也。于是乃须从提起道心.抓紧方法,而能去除昏沉。有的人则为太累而昏沉。
 
而有的人却既非太累,也非道心不足;虽很想用功,可是还不免昏沉。这很多时候,乃为身体有障碍。一般来讲,初打坐时,气都是先下沉再上升,下沈到丹田,然后再慢慢上升至头顶等。而在上升的过程里,以要通过颈部.头部乃比较困难。所以有很多人,便因气上不了,而弯腰驼背,而垂头丧气。如果通不过腰,腰就挺不直而弯腰驼背;如果通不过颈,头就抬不起而垂头丧气。
 
有时候我们看初学者,反而坐得又稳又直;倒是一些老参竟坐得歪七扭八的。似功夫退了,其实不然。初学者,或气还只在下沉的阶段,故还显现不出脉障之所在。而老参者,既下沉后,复上升;故才显现出种种脉障现象。
 
于是以气上不了头部故,头部乃缺氧;不只打坐时会昏沉,就是平常时也会比较健忘。所以很多人将疑惑:「我们不是当越修行,越有智慧吗?现却不比以前灵光了!」禅坐修行可能不免有这个过程,但若过了这个阶段,便不只头脑会更灵光,情绪也将更稳定。
 
这昏沉有时候,不只是弯腰驼背,垂头丧气而已!根本已不省人事了。所以即使劝:昏沉的人,可自举手请打香板。而这些重昏沈者,根本已不知道自己在昏沉,不知道自己手在那里?头在那里?怎可能举手请香板呢?
 
而这些人你要不要打他香板呢?他虽不举手,我主动帮他打。但打过几次后,你的手却也软了─因为根本没有用。打时醒一下,等一会又昏过去了。似这种情况,怎么办呢?余意:乃继续坐,以待熬过难关。
 
所以有的人进禅堂后,可能要连续昏沉个三、五天,才会慢慢清醒过来。甚至若非连续用功的话,这种昏沉健忘的现象,可能将持续几个月或半年之久。所以这时候,虽用功不得力,反应比平时更卖力去坐,才能早日突破关卡。
 
因此对从脉障而引起的昏沉,我认为:虽用功不得力,还应继续熬忍,以待脉通。而非下坐经行,或拜佛忏悔。因为如下坐,气就散掉了;虽能不昏沉,但也等于前功尽弃。而等重上坐时,却一切依然故也。故虽打坐时,摇摇晃晃地没办法用功,可是至少我们的气还维持着。而气若维持的愈久,才有慢慢疏通的可能。所以虽只傻傻地昏沉在那里,还是有代价的。
 
以我的归纳:一般人或许要坐上半个小时后,才会开始昏沉。而既昏沉后,也要花上半小时至一小时,才能逐渐柳暗花明。在还没清醒过来以前,就下坐,今天坐的等于白费。而若在脉刚疏通一点,你就下坐了,这还太委曲了;待逐渐清醒后,至少要继续坐上半个小时、一个小时才合算。于是这加起来,一支香至少要两个小时以上,才有实效。否则每次都像烧开水一样,水未滚就拿下来,每次都是旧戏重演。于是即使坐了三、五年,也没什么进步!
 
于是,既痛的时候要继续坐,也昏沉的时候要继续坐。因唯有继续坐,才能使气足脉通,而消除业障也。
 
散乱
下面再论散乱。有些人觉得因妄想太多,以至于没办法继续打坐!其实有那么夸张吗?至少妄想,只想在心里,它会将你的腿掀下来吗?当然不会!因此为妄想太多,以至于没办法继续打坐;其也只是为「求好心切」而心急败坏也!于是当宽缓其心,以无得失.不急进的心态而安身于座。
 
如果我们回观妄想,妄想殆可分为两种:一是有主题的执着,一是无主题的杂念。有主题者,比如股票下跌了,我怎么处理呢?或者孩子的功课不好,应如何加强?于是以牵挂放不下故,既白天晚上都在想这问题,也打坐时还撩绕不去。这主题,即是我们执着放不下者。对放不下者,如勉强用修定的方法去压制,也顶多是以石压草而已!虽暂时伏了,还将再长出来。故对有主题的妄想,乃需用佛法的知见去对治消除。如自己还没把握,不妨寻善知识或同参道友来共开导劝勉。必将问题真正消除放下,才能安心用功。
 
其次,如是无主题的杂念,便跟气脉的不调有关系。气脉不通调,就像交通阻塞一般:有的人只乖乖僵在那边,不知如何是好?有的人却眼明手快,即找到小路而回绕出去。于是僵在那边,不知如何是好者,便将昏沉;而找到小路很快回绕出去者,即成散乱。
 
于是因小路很多,故妄想也就很杂。所以散乱,其实也是另种转机:以如是有主题的散乱,则应用佛法对治消除。若心结解决了,也算是消除业障吧!反之,如只是杂念纷飞;则唯有更加紧用功,以求「摄心归脉」,而渐消除脉障。或者不只昏沉,还兼散乱。其实还都差不多,皆「摄心使气归脉,安忍以待业消」而能熬过层层关卡。
 
气的偏颇
前已谓:若气上不了头部,所以会昏沉.健忘。然若气上得了头部,而下不来;便像晚上喝茶睡不着一样,精神似特别好,杂念也特别多。若气长期积溺头部,也将使瞋心、慢心变重。以人生气时,气乃往上冲;故或怒发冲冠,或脸红脖子粗。同理气若在上,也比较容易动肝火.起瞋心。其次,气若积头顶,也将使慢心变重。俗谓「眼睛长在头顶上」,其实不是眼睛长在头顶上,而是气积头顶而已!
 
在调脉的过程中,气不免有偏颇的现象。有时偏上,有时偏下,有时偏前,有时偏后。有时郁结不动,有时浮泛窜流。于是因气的偏颇,故情绪也受波折。气偏上,如前谓:易于瞋慢。气偏下,则成贪卑。偏前为阴柔,偏后成阳刚。气郁结不动,则觉得郁郁寡欢,甚至人生乏味。气浮泛窜流,则妄想攀缘,焦燥不安。以上种种情绪的波折,其实也是业障现形尔。甚至种种幻视、幻听的现象,都无所谓。见怪不怪,其怪自败。既知是消业障的过程,则一切就随它去吧!
 
什么才是真的?
于是种种境界,不管是身体的酸痛痒,或心里的贪瞋痴,昏沉.散乱.无记等,是顺或逆?我们根本分不清楚!这到底是功夫进步了,还是功夫退步了,才产生的现象?其实以禅的见地来看,那有什么境界是真的!一切境界根本都是假的─所谓假的并不是说,它根本不存在,而是都只过程而已!
 
所以什么才是真的呢?就境界而言,都是假的。但如你一定要问「什么才是真的?」则我,只好勉强说:「不动心,才是真的。」于境界生化时,心不被转,这才是真的。所以真与假,不当问境界,而是当问你的心。
 
所以打坐会着魔吗?其实症结不在「魔非魔」,而在「着不着」。心若执着,即一切是魔;反之,心不执着,何魔之有?于是以不执着.不动心故,即得超越一切真假之外!以下请看,道树禅师的公案:
 
晚乃卜寿州三峰山,结茅而居。常有野人,服色素朴,言谭诡异。于言笑外化作佛形及菩萨.罗汉.天僊等形;或放神光,或呈声响。师之学徒睹之,皆不能测。如此涉十年,后寂无形影。
 
师告众曰:「野人作多色伎俩,眩惑于人。只消老僧不见不闻,伊伎俩有穷,吾不见不闻无尽。」
 
道树禅师晚年,于三峰山结茅而居时。常看到一些奇怪的人,或穿著特别形色的衣服,或谈些诡异非凡的事相。有时候于言谈间,变成佛的样子,变成菩萨.罗汉.天神等样子。有时候还放神光,有时候还出异响。道树禅师的徒众,都不知道,那是什么现象?而道树禅师却总是以不变应万变。如此经过十年之后,这些奇奇怪怪的现象,终于消失了。
 
最后道树禅师,才总结说:这些野人,乃山精妖怪等所变现也。故喜欢秀出种种花样.技俩来眩惑于人。只消老僧既不见也不闻,丝毫不管它。则它花样.技俩,再怎么变,总是有变完时;而我不见.不闻.不管它,却可用之无穷呀!
 
以上公案乃昭示我们:业障有穷尽,道心无穷时;以无穷对有穷,何不功到垂成?前面一直在说业障现形故,身体会有酸、痛、痲等种种觉受,甚至心里也会有贪、瞋、慢等种种反应。然不管怎么说,对一个修行者而言,业障总是有穷尽的─随缘消旧业,不再造新殃。而我们的道心却是无穷的─以不变应万变。那么以无穷的道心,来应付有穷的业障,何愁不功到垂成呢?只要我们能以信心、毅力而继续坚持到底的话,这些业障磨难总是会慢慢过去的。
 
结论
这也就说,我觉得打坐其实也没什么秘诀,非必倚赖善知识。善知识能帮助你什么呢?帮助你在业障现形时,继续打坐而已。我们不要想:善知识能帮我消业障,甚至能代替我背业障!自己的业障合当自己去消。但观念正确的人,才有办法消业障;若观念不正确,旧的业障还未消了,又染上很多新的业障。
 
所以禅坐,虽正知见确有必要;但知见建立后,却只是继续坐而已!而很多的花样.技术,甚至口诀,都只是让人更不安心而已。像我个人虽对身体的气脉,有比一般人更多的了解;但这是我坐出来的,既经历过种种过程,自然会对它慢慢清楚。而非有个善知识一步一步地指引我,下一步会怎样,下一步当如何。不是先知道,再去打坐;而是坐过后,自然明了。坐到业障慢慢消了,就会越来越清楚。
 
而在这过程里,最重要的心态,乃:不以觉受论功夫。因为若用觉受来论功夫的话,大部份的人都会退转。真修行绝不是今天很快乐,明天更快乐,越修越快乐。如果真是这样子的话,我们也用不着拖到今天还来打坐,当早就成佛了。以能在顺境中继续修行,何足为奇?反之,在逆境里能继续用功,才是难能可贵。
 
事实上,逆境不唯是逆境,有时逆境反才是转机的关键。而转得过.转不过,就得靠正确的观念也。所以对于一个真学禅的人,要有这样的心理准备:就是越修行,业障越现形的快.越现形的多;而现形处,反才是关键处,转机处。这时我们除了心里明白之外,更重要的是能坚持到底.继续用功。腿痛要继续坐,坐到不痛;心烦要继续坐,坐到不烦。如此日积月累,即使短时间不觉得自己有进步;但长时间下来,半年或一年以上,自己或别人都会觉得身心已有改变。这改变不是坐间的觉受,而是能落实于生活间的观念与心态─更纯熟的观念,更开拓的心胸。
 
所以禅坐刚开始当然需要听闻学习,一些基本的方法和观念。但到后来,便得越来越靠自己。而现在的人,乃刚好相反,自己不想用功;却希望很快得到一些秘笈,甚至成就。于是以心不安份故,外魔便很容易乘虚而入。或者,虽不着魔,但只守株待兔而旷费时日,一无所成。所以今天当以这样的知见:不以觉受论功夫,来肯定我们修行的信心跟毅力,而继续用功。如此持之以恒,功不唐捐,至少会有一些成就的。  

{返回 果煜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力挽狂澜 智慧的修炼
下一篇:力挽狂澜 世间与菩提
 法云灌顶 开悟与解脱
 涟珠甘露 净土思想校正
 法云灌顶 用心与卖力
 脚跟着地 禅与净
 天心明月 11.轻松与放逸
 一苇过江 附录:禅七心得
 禅悟密法 中脉的层次
 《天台小止观》讲记 调和第四
 涟珠甘露 略述禅宗的印证心法
 禅林风雨 3.数息要略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禅悟密法 两类话头的参法[栏目:果煜法师]
 纠正行为 做快乐人[栏目:仁焕法师]
 心的力量不可思议[栏目:达真堪布·微教言·2013年]
 24、焦芽败种[栏目:百喻故事广释]
 修行是要把自己变成黄金[栏目:传喜法师]
 A Taste Of Freedom - Convention and Liberation[栏目:Ajahn Chah]
 2011百日共修 不共之五内加行 上师瑜伽(九)[栏目:达真堪布·百日共修开示]
 漫说《杂阿含》(卷二)~C 第37经(我经)、38经(卑下经)[栏目:界定法师]
 随缘渡生与渡日[栏目:药师山·紫虚居士]
 「忏悔」是一种〝勇于面对自我〞的修道[栏目:法藏法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