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入中论》第十次课程 第二十讲之:大毗婆沙论的形成
 
{返回 入中论讲记·110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734

《入中论》第十次课程总第二十讲之:大毗婆沙论的形成

主讲人: 上明下贤法师

主办:北大禅学社

时间:2009年5月30日晚

地点:北京大学理科1号楼1114室

    大毗婆沙论的形成

    第四次的结集,二十个部派就基本形成了。这次结集是在迦湿弥罗,迦腻色迦王时期。迦腻色迦王支持根本说一切有部这些原始部派的长老,但因相关问题的争议没有统一,就使第四次结集形成了一部保护根本说一切有部的论典。
    为什么要保护根本说一切有部呢?迦腻色迦王认为,其他十九个部派,离佛教真实的精神都太远了。为保护根本说一切有部,集中五百位阿罗汉尊者,以经典作依据,把他们的正见全部集中,形成一部论。在众多经典中抽取精要,使这一部论能足够完成根本说一切有部的发展体系,使其有体系地进行发展。《大毗婆沙论》只是一部论,但它有两百卷之多,而且几乎集中了当时经藏的精华,集中了五百位大阿罗汉的智慧才形成,这是迦腻色迦王一生中最大的作品。
    《大毗婆沙论》是四次结集中最后一次结集的最后一个作品。这四次经典结集,可说,前面是跟佛有关的经律论的成就,而第四次结集使部派中产生了第一个系统的依据——《大毗婆沙论》。论藏时代就从第四次结集的结尾部分开始。
    因为《大毗婆沙论》的产生,日后为了维系哪一宗派的主张,造一部论就成为一个众望所归的做法。但这个做法不是一般人能做成的。比如,五百位大阿罗汉的智慧才形成《大毗婆沙论》,那么以后的论典要形成,若说有优于《大毗婆沙论》的观点,那作者一个人的智慧,要超过五百位大阿罗汉的智慧,有这样的能量才能来做这件事。
    《大毗婆沙论》出现于公元二世纪末(约佛灭度后六百年),这些观点当时主要活跃在迦湿弥罗。
 迦湿弥罗就是根本说一切有部那些上座比丘飞离江面后所到达的地方。当时,迦湿弥罗的这些长老都很珍惜《大毗婆沙论》,把它作为根本说一切有部的宗论(宗派依据的论典),这些长老就被称为“毗婆沙师”——他们的弘法都说自己依据的就是《大毗婆沙论》。凡依据《大毗婆沙论》的,在当时弘法的地位就会被确认;不是讲这部论的,当时的地位就很难被确认。
     有部见解的系统化,就出现在这样一段时间。《大毗婆沙论》出现的前后,还出现过另外一部论:迦旃延尼子著作的《发智论》。在《发智论》出现的前后,又有《六足论》等一些论典出现。伽腻色伽王在《大毗婆沙论》中的叙述方式,着重是为辨析《发智论》和《六足论》观点的对错。为辩论这些问题,《大毗婆沙论》结集成功。
     《大毗婆沙论》的形成,实际使根本说一切有部的理论水平达到了顶点。

 


{返回 入中论讲记·110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入中论》第十次课程总第二十讲之:大天引起部派分裂
下一篇:《入中论》第十次课程 第二十讲之:学习四部宗派,汉译宗依完备
 《入中论》第十次课程 第二十讲之:唯识宗的宗依
 《入中论》第八次课程 第十六讲之:从比附玄学到立足般若,《肇论》之功..
 《入中论》第七次课程 第十三讲之:概论缘起(其中的生成与逻辑因果)..
 《入中论》第四次课程 第八讲之:忍辱方使真变幻
 《入中论》第九次课程 第十七讲之:不要不服气
 《入中论》第七次课程 第十四讲之:破四生而小心简别如来藏
 《入中论》第六次课程 第十二讲之:天魔
 《入中论》第六次课程 第十一讲之:小乘四果位:小乘以灭法为存在..
 《入中论》第七次课程 第十三讲之: 生成因果关系之二:主体与运动的关系..
 《入中论》第十次课程 第二十讲之:有部的二谛标准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觉明上人对持咒行人的开示[栏目:觉明法师]
 维持正定&平静的能量[栏目:清净的法流]
 大品第三 入出息论[栏目:无碍解道·大品]
 佛教圣众因缘集 十九、毁谤恶报 如影随形[栏目:佛教圣众因缘集]
 教他作,罪加三[栏目:宣化上人]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栏目:在闹市中修行]
 藏传佛教寺院教育的中兴时期[栏目:尕藏加教授文集]
 永远不会退转[栏目:慈成加参仁波切·微教言]
 To the Last Breath - Epilogue[栏目:Maha Boowa]
 四四三 小菩提童子本生谭[栏目:第十篇]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