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入中论》第十次课程总第十九讲之:玄奘大师译《道德经》为梵文—打下佛法区别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伟大基础
 
{返回 入中论讲记·110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856

《入中论》第十次课程总第十九讲之:玄奘大师译《道德经》为梵文—打下佛法区别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伟大基础

主讲人: 上明下贤法师

主办:北大禅学社

时间:2009年5月30日晚

地点:北京大学理科1号楼1114室

    玄奘大师译《道德经》为梵文—打下佛法区别中国传统文化的伟大基础

大家下午好!

接着上节课,今天学习《入中论》如何破他生。

破他生前,我们已了解到,自生的观念有问题,无法成立。自生的思想,较早是源于迦毗罗仙人,几万年前就有了这一明显的思想派别。而且自在黑著作了《金七十论》,论中介绍了迦毗罗仙人,他一千年到人间一次,反复提醒一位婆罗门青年:“这个世间是无常、不清净的,你应该开始修行。”通过三次提醒,青年人认为他的话有道理,开始修行了。

大家若以后补充阅读《金七十论》,可能会发现,真谛三藏翻译这部论时,有的地方没直接区分佛门和外道的名相,混用在一起。由此,我们能感受到一种——玄奘大师在经论翻译中为后世留下的巨大恩德。《金七十论》对世界造物之神的称谓,所用的中文词就是“世尊”;翻译最后修行获得寂灭,“涅槃”等等词汇都用进去了。也就是说,若不能明辨是非,或对中观见比较明晰,看这部论时,会觉得,《金七十论》描述的神造出世间,获得解脱后世间被他收回、神我、自性在独立的过程中通过修行,神我自性又收回世间,恢复独立,回归涅槃,这一过程中,整个状态和我们修行得到涅槃的状态一模一样,就会认为这是条百分百正确的修行道路。

这一点,唐代玄奘大师译经时就注意到了。他到那烂陀寺学习期间已获得很大的成就。当时他附带做了另外一些工作,将汉传佛教某些过去的资料以及汉文化的传统经典翻译成梵文。《道德经》就是其中一例,现在《道德经》有玄奘大师很好的梵文译本。

    当时有很多人劝玄奘大师:“您翻译《道德经》时,若翻译‘道’,就直接用梵文的‘涅槃’翻译;若翻译修行,您就翻译成佛教的道次第;若翻译世间的一些概念,您就完全以佛教的因果轮回、六道这些词汇配置进去。这样一来,后来的印度人理解中国传统文化时,就会认为中国所有的传统文化归属于佛教教义,这不就让佛教更发扬光大吗?”

    玄奘大师当时坚决反对,认为翻译过程中不能这样做,“道”与“涅槃”有区别:“涅槃”是没有余依,是最为究竟的获得空性正见的智慧,《道德经》中的“道”,包容不了这么庞大的信息量。所以他直接借用道家学说中有类似含义的词汇来表述,以表达效果相应的梵文词汇翻译,不与佛教词汇混淆。(如中观,被俗称为中道,这也是不严谨的,有被俗解成中庸之道、或中和之道的嫌疑)

    玄奘大师译《道德经》为梵文,借用国际间文明系统的巨大框架,打下了佛法区别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伟大基础,成为保障佛教永恒不变异的金刚甲胄。虽然,文化如水,佛法如船,水涨可以船高,但是,如果船已经不别于水了,那么,非但佛法之船不能渡人,且其唯一功效,只能是推助俗流,哪能有解脱“苦”的效用呢?
 


{返回 入中论讲记·110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入中论》第九次课程总第十八讲之:修“止、观”的利益
下一篇:《入中论》第十次课程 第十九讲之:有别于外道知识而独立存在—从思想根源上 保障佛教永远不可能被俗化
 《入中论》第五次课程 第十讲之:四地修行中的大小乘差别
 《入中论》第四次课程 第八讲之:杀行刨不开杀心
 《入中论》第八次课程 第十五讲之:本无宗
 《入中论》第五次课程 第十讲之:大问题:同一事物的多重概念重叠使用..
 《入中论》第一次课程 第一讲之:略谈“法”
 《入中论》第七次课程 第十三讲之:智为先导、随缘立言
 《入中论》第七次课程 第十四讲之:断见就是常见
 《入中论》第七次课程 第十四讲之:论“无生”
 《入中论》第六次课程 第十二讲之:魔产生的二十四种原因
 《入中论》第六次课程 第十一讲之:分别二谛与四谛的智慧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在家菩萨戒本释义 非时非处行欲戒第二十[栏目:在家菩萨戒本释义]
 人生之路何去何从 第一篇 堪忍阎浮 4 八苦 1 生苦[栏目:人生之路·宽运法师]
 桂仑法师与七塔寺[栏目:黄夏年教授]
 为何息入时间较长,息出时会中断?[栏目:海云继梦·禅修释疑]
 How to Awaken Your Heart[栏目:Pema Chodron]
 心包太虚 礼让他人[栏目:开悟·证严法师的生活禅心]
 佛教与生活(传恒法师)[栏目:其它法师]
 《金刚般若 研习报告》第五十六集[栏目:金刚般若研习报告·净空法师]
 兔角不用无,牛角不用有[栏目:圣严说禅]
 《入中论》第九次课程 第十八讲之: “观”的正行[栏目:入中论讲记·110]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