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入中论》第九次课程 第十八讲之:蕴空观伏慢
 
{返回 入中论讲记·110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656

《入中论》第九次课程总第十八讲之:蕴空观伏慢
 
主讲人: 上明下贤法师
主办:北大禅学社
时间:2009年5月24日晚
地点:北京大学二教407室

     蕴空观伏慢  

    治慢第六,蕴空观。治七慢,析蕴等为微尘,至无分,证人无我。

    对治慢心的观来源于对五蕴的分析。慢有七种,在《俱舍论》卷十九中,对我们心和心所的结构,都已列得非常清晰。

    一,慢。慢是怎么来的?“于劣,于等,如其次第,谓己为胜,谓己为等,令心高举,总说为慢。”

    与不如自己和与自己同等的人相比较,发现自己已超过了下等,只要超过了下等,就产生我慢心,容易满足;对与自己同等的,有没有超过就不管了,反正这种我慢心就生起来了,这总称为“慢”。

    二,过慢。“于等,于胜,如其次第,谓胜,谓等,总名过慢。”

    与和自己同等的人、与比自己强的人比较,认为自己超过同等的人,又认为,与比自己强的人一样,这就称为“过慢”。

    三,慢过慢。“于胜,谓胜,名慢过慢。”

    自居高位,认为超过了上等人,就是我超过了所有人,这是“慢过慢”。

    四,我慢。“于五取蕴,执我、我所,令心高举,名为我慢。”

    我慢是对五蕴生起“我”和“我所”的执着。我们本身对五蕴产生“我”的执着,这就已是一种我慢在形成。对修行人来说,对色身不能过分执着的原因就在这。原则上,“我”就是心,但心所依的完全是身体,这个身体不是真正独立实有的身体,它实际就是对五蕴集聚的一个执着。对五蕴集聚的执着生起了,其实我执、我慢执就生起来了,这就是“我慢”。

    五,增上慢。“于未证得殊胜德中,谓已证得,名增上慢。”

    自己没有获证的,认为自己获证了,判断超过了自己的实际水平,这称为“增上慢”。

    六,卑慢。“于多分胜,谓己少劣,名为卑慢。”

    卑慢就是比不过上者,但比中、下者还要强,而生慢心。寒山大师所写的“他人骑马我骑驴,仔细思量我不如,再看身后推车汉,比上不足下有余”,就属这种。不管怎么说,还有值得骄傲的地方,这是“卑慢”。

   (与极优越、远远胜过自己的人相比,却说自己只比人家差一点点,这称为“卑慢”。)


    七,邪慢。“于无德中,谓己有德,名为邪慢。”

没有德而自认为有德,以所行过失为功德而生的慢心,叫做“邪慢”。尤其外道,邪慢的部分为多数,因为他根本就不知道所做的这些就是过失,反以这些为功德,所以称为“邪慢”。

    慢的种类虽多,灭这些慢的方法并不复杂。灭这些慢心的方法就是分析五蕴。六界指的就是“地、火、水、风、空、识”,把五蕴分析成为“地、火、水、风、空、识”。你也不要一下子用人无我空性的方式就说:“它本来就是没有的,怎么是有呢?”暂时我们达不到,那就采取一个步骤,把四大列为其中分析的一个中间台阶,就先分析这个色身,它最小的单位,坚硬的部分肯定是地大,暖性的部分肯定是火大,我们就采取这种方式来分析。这么一种方式分析过了以后,就发现,一只手原来是由地、火、水、风等等的很多极为微小的微尘组成的。

    以前的课程,对微尘没分析过。微尘一开始就是一个“尘”字,有时也分为刹那。偏重于方位,偏重于处所来说的,叫做尘;偏重于时间、前世后世来说的,前一段时间、后一段时间的,称为“刹那”,所以佛经里经常有“尘刹”。

    《俱舍论》卷十二中说:“极微为初。指节为后。应知后后皆七倍增。谓七极微为一微量。积微至七为一金尘。积七金尘为水尘量。水尘积至七为一兔毛尘。积七兔毛尘为羊毛尘量。积羊毛尘七为一牛毛尘。积七牛毛尘为隙游尘量。隙尘七为虮。七虮为一虱。七虱为穬麦。七麦为指节。三节为一指。”

    分析色,至最小,为极微。七个极微为一微尘,七个微尘为一金尘,七个金尘为一水尘……以此类推。

《楞严经》中还有一个特殊的称呼,叫做“邻虚尘”。“邻虚尘”是什么意思呢?你如果是说离空性最近、最擦边的一个最小的微尘的单位,那就是“邻虚尘”,它跟虚空已经差不多,差不多就是没有,这么样的一种尘,这个单位已经是最小的了。

    但到了中观,还不服,学中观的人都不承认有邻虚尘,说邻虚尘也无法保证它邻虚,它不是邻虚,它就是虚,没有微尘可以存在。为什么?因为如果有一个邻虚尘在这,那我们可以采取一个方式来分析它:

中观论师说:“这个邻虚尘可不可以再分?”

    他们肯定说:“不能再分了,这就是我们这个世界上最小的物质单位,就是因为它,证明我们这个世界上有物质,否则,我们世间所有的事物都是由虚空组成的,就因为它,所以这么一种物质不可以再分。”

    中观论师说::“好,给你做个实验。你相信全世界邻虚尘不止有一个吧?”

    他们说:“对,那肯定有很多很多的邻虚尘。”

    中观论师说:“拿六个来,左面放一个,右面放一个,上面放一个,下面放一个,前面放一个,后面再放一个,六个方向夹住它。夹住它以后,几个邻虚尘的这几大方向都有接触点。接触点是有的,你们承不承认?”

    他们说:“承认。”

    中观论师说:“既然承认就好办,既然承认了,上面有接触点了,下面有接触点,有左边的、有右边的接触点,对吧?”

    他们说:“对。”

    中观论师说:“既然有六个方向的接触点,那么这个邻虚尘就被分成了六个方向。既然有方就一定能分,这就是方位的特性。方位的特性就是这样的。既然有了前后那就把它剁成两半吧,前面一半后面一半。前面一半和后面一半在接触事物的时候,它们绝不可能同时接触,肯定有个时间的早晚或者方位的前后。”

这样一来,邻虚尘还是无法立足,邻虚尘也得破,破到什么程度呢?破到它没有自性,没有自体,这个自体保不住了。

    对五蕴的分析,也是按这个破邻虚尘的方式,把我们身体的五蕴分析成为微尘。凡属于物质的部分,分析成为微尘;凡属心念的部分,善、恶、苦、乐这些心,都分析成为无可再分的心理刹那。只要分析到了这个程度,我们整个的生命就被照亮了,人无我空性就得到了。

    人无我空性用这种呆板的办法也能得到。表面看来,这种呆板的办法纯粹就是学理分析,但事实上,可以直接让我们破除对五蕴的执着,清理掉我慢心,直接获得人无我空性的证悟。这是对治慢心的方便。

治疑散心第七,数息观。专注气息,十次;心随气进出;出时在鼻与足趾间,息为八种微尘,与心同为刹那;安住。

    第七部分是数息观,对治疑心。对治疑心的方便就是专注于数息观。数息观的修行也需要一些善巧,虽是对治的方法,但若使用得好,对治会非常行之有效,帮我们尽快地离开散乱、疑心,如果对治地不是很善巧,或经常转换所缘,也容易出现一些问题。

 


{返回 入中论讲记·110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入中论》第九次课程 第十八讲之:慈心观治瞋,缘起观疗痴
下一篇:《入中论》第九次课程 第十八讲之:人无我的修法
 《入中论》第七次课程 第十三讲之:十二缘起之一:概述
 《入中论》第七次课程 第十四讲之:如来藏概念之由来
 《入中论》第九次课程 第十八讲之:由“止”的正行成就五验相
 《入中论》第五次课程 第九讲之:怎样的努力能算精进
 《入中论》第十次课程 第十九讲之:遍行因、异熟因
 《入中论》第七次课程 第十三讲之:十二缘起之二:无明为因、生死为果..
 《入中论》第五次课程 第十讲之:看颜色必生烦恼,用颜色你是画家..
 《入中论》第十次课程 第十九讲之:同类因
 《入中论》第十次课程 第十九讲之:第一次经典结集
 《入中论》第五次课程 第九讲之:白骨观的问题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佛教炼心术讲义(纲目)[栏目:道坚法师]
 慈悲喜舍对治三毒[栏目:宣化上人]
 宗镜录略讲上册 (第四十章)[栏目:南怀瑾居士]
 五百罗汉 065、观身无常尊者[栏目:五百罗汉]
 《菩萨戒修学法要》讲记 第五卷[栏目:菩萨戒修学法要讲记]
 经典禅诗 第一章 前分灯时期的禅诗 一、六祖慧能的“菩提本无树”[栏目:吴言生教授]
 佛陀的古道 第一章 佛陀[栏目:毗耶达西法师]
 Buddhist Approach to Friendship[栏目:Buddhist Article]
 宗镜录卷第七十四[栏目:永明延寿大师]
 快乐的秘方(柯佑)[栏目: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