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入中论》第九次课程 第十七讲之:止观释名
 
{返回 入中论讲记·110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645

《入中论》第九次课程总第十七讲之:止观释名

主讲人: 上明下贤法师

主办:北大禅学社

时间:2009年5月24日晚

地点:北京大学二教407室 

    止观释名
 
破完自生,我们要学的另一内容,就是上次课学过的一些实修基本知识。

上次我们讲了从闻思到思维观察,到观察修,到最后产生解悟,一直到登入初地、破三重关等等这些修行理路。这些修行理路依据什么来建立呢?我们所依据的,基本是修止和修观的两条基本路线。这两条基本路线,上次的说明并不全面,只是我们修止和修观时常用的一些经验。关于止和观,我们今天还要补充学习一些内容。

早期汉传佛教的禅偏重于止,唐以后偏重于观。止、观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呢?止的名字叫做“奢摩他”,观的名字叫“毗钵舍那”。黑板这个表格,第一条是“释名”,就是对名字作一个基本解释。

止(奢摩他)的部分是指的寂止。在我们心里,寂止会是一些什么样的感受呢?寂止的感受:或者说气住脉停,或者说念头逐渐专一,——深层次的专一,还有浅层次的专一,——总之它与散乱相反,绝不是顺着散乱去的。散乱分两种:一种是向外的散乱,叫做“掉举”;一种是向内的散乱,叫做“昏沉”或“沉默”。只要是清晰地一心专注,寂然不动,就一定是离开向内的沉默、昏沉,或者向外的散乱。清晰一心专注,而寂然不动,这就是“止”,就是“奢摩他”。单独抽出来,大家可以记住“奢摩他”这个词,将来会非常有用。只要是关于实修的佛教经论,乃至现在新翻译的南传佛教经论,都会把“止”翻译成“奢摩他”。这是非常普遍应用的一个词。

“观”称为“毗钵舍那”。毗钵舍那包括两个部分:一部分是从思维方面进行的观察,一部分是实修中、定境中的智慧选择。这个观,实际就是我们上次所说的,修行中,从闻思,到观察修,到最后的定解、解悟的过程,这些都属于观。上次也介绍了一些止的内容。毗钵舍那是对观进行说明的。

对中观正见、中观正理,为什么我们心静、散乱心很少时理解就快,自我的感受和思维都容易契入对观的理解上,而散乱时做不到呢?原因是止和观有连带关系,不是独立的。

若基础的止做不到,进行观有一些困难。太过分散乱,就会成为我们正理思维的障碍。像这里所说破四生的道理,即便人为地思考这个道理,也还是要比较专注才能想清楚。太过分散乱,就是你为什么弄不懂中观的原因。

当然,观也有助于止。上次所说的一些修行方法,如白骨观、慈悲观,其实都是止法,还不是真正的观,只有“中观”的“观”才是真正的观。前面所说的慈悲观、数息观、循身观、四念处观,这些都属于止法,是修止的功夫,“心一境性”的功夫,都是为了让心能专注,让心不过分散乱。

心为什么需要对治呢?因为它太散乱了,太偏执到一个角落里去了,让心摆不正,所以需要有这些对治。

真正的观只包括两种:对人无我空性和法无我空性这两个目标的直接观察。对这两个目标,首先,我们只能在闻和思的范围内进行观察;到后面,就能有一些能断的能力进行观察;再往后面,我们就能产生解悟或定解来进行观察。所以,这个观事实需要一些基础,需要我们的心摆得比较正才容易上路。

 


{返回 入中论讲记·110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入中论》第九次课程 第十七讲之:止观并修列表
下一篇:《入中论》第九次课程 第十七讲之:诸经论广释止观特性
 《入中论》第八次课程 第十五讲之:六家七宗(列表)
 《入中论》第十次课程 第十九讲之:因果同时则不一相续,同一相续则绝非同..
 《入中论》第五次课程 第九讲之:四正断四神足、五根五力与暖位
 《入中论》第四次课程 第八讲之:一杯水的世界
 《入中论》第八次课程 第十六讲之:八阶段之四、真如影像单空修行..
 《入中论》第十次课程 第十九讲之:异熟果
 《入中论》第七次课程 第十三讲之:概论现前地—正觉现前、现见缘起..
 《入中论》第一次课程 第一讲之:略谈“法”
 《入中论》第六次课程 第十二讲之:天魔
 《入中论》第五次课程 第九讲之:灵魂深处闹革命,再向老师掏老底..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8-嗅的那一刻[栏目:法义精华]
 二十九、卤猪蹄[栏目:现代因果实录]
 世间的生活[栏目:清净的法流]
 地藏菩萨本愿经讲记 (第二卷)[栏目:净空法师]
 欲望彩虹[栏目:慈诚罗珠堪布·微教言]
 现在末法时期,修行佛法难,成就的人少,是什么原因?[栏目:格花堪布]
 那先比丘经 第十六问 为善应预先做或事後做呢?[栏目:那先比丘经·白话文]
 十、圆守师:父母尊重我的选择[栏目:宁玛的红辉]
 第二部 3.擦掉悲伤的眼泪[栏目:西藏医心术]
 前行讲记 第一百四十九讲 普贤上师言教-因果不虚-所断之不善-断除恶语[栏目:大圆满龙钦宁提前行引导讲记]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