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入中论》第九次课程 第十七讲之:止观并修列表
 
{返回 入中论讲记·110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849

《入中论》第九次课程总第十七讲之:止观并修列表

主讲人: 上明下贤法师

主办:北大禅学社

时间:2009年5月24日晚

地点:北京大学二教407室

止观并修列表

释名

奢摩他,寂止,心不外散不内昏,清晰一心专注,而寂然不动心为“止”

毗钵舍那,对法性的观察与现见智慧,在“止”的基础上,了认诸法本性无漏的智慧

诸经论广释特性

一心专注某一所缘,乃至于刹那散乱也没有,为“止”

以正理抉择所知法,乃至能直观认知,此“直观认知”与抉择都是“观”

大小乘无量三摩地,均源于此,如大树枝叶花果,均以树根为本

无量功德均源于此,如大树枝叶花果均以此树根为本

不可缺一

如夜观壁画,无风动,灯亮,方能看清,观依于止是此理

浑浊水中,虽无波动,并无微见,止依于观是此理

进入的条件

1) 衣食无顾虑

2) 居处无恶友恶兽等隐患

3) 居处区无流行疾病

4) 师友戒见相同

5) 居处昼无喧扰,夜静声寂

6) 衣食等少欲知足

7) 断买卖贸易杂缘,断医卜星算等邪命

8) 行为不损他,有则速忏

9) 断非分名利追执

1) 依止中观正见

2) 听闻无误教授,引正见成熟

3) 明晰了义与不了义间经论宗旨的界别

4) 余论无此法,依龙树月称此唯一中观道

5) 精进

善巧

1) 心过外散,可专注或思维佛像而摄心

2) 自然正坐,离沉掉

3) 以礼佛,皈依,忏过等摄心

1) 着力寻求解悟(定解)

2) 自思其价值,世尊为求四句偈剜身燃千灯

3) 舍身忍苦求法

4) 有如一览众山小,能破正理如执掌地图


{返回 入中论讲记·110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入中论》第九次课程 第十七讲之:余论无此法
下一篇:《入中论》第九次课程 第十七讲之:止观释名
 《入中论》第六次课程 第十二讲之:死魔
 《入中论》第十次课程 第十九讲之:有别于外道知识而独立存在—从思想根源..
 《入中论》第六次课程 第十一讲之:五地谈禅第一种:安那般那
 《入中论》第六次课程 第十二讲之:魔的种类
 《入中论》第五次课程 第十讲之:找来些许依靠
 《入中论》第四次课程 第八讲之:忍分三类:生忍、法忍、无生法忍..
 《入中论》第七次课程 第十四讲之:凡夫、二乘和菩萨的三重境界
 《入中论》第四次课程 第八讲之:你侮辱我人格,还侮辱我智商?
 《入中论》第五次课程 第九讲之:怎样的努力能算精进
 《入中论》第十次课程 第十九讲之:遍行因、异熟因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宗镜录卷第七[栏目:永明延寿大师]
 《碧岩录》十五则讲记 第二十 第十二则 洞山麻三斤[栏目:冯学成居士]
 弥勒净土略说(如吉)[栏目:弥勒菩萨专题文集]
 重在内心的觉悟[栏目:传喜法师]
 印证心灵真谛——佛教的“厌离”与“清净”[栏目:坦尼沙罗法师]
 355.大明僧宝禅师悟道因缘[栏目:480位禅宗大德悟道因缘]
 找到正确的思维模式[栏目:宽见法师]
 藏传之密宗的修行,要以显教为基础。我想知道的是,显教的修学与密宗是什么关系?密宗与显教有什么不同?[栏目:索达吉堪布·问答释疑]
 03-059《分别善恶所起经》辑要[栏目:海涛法师弘法讲义-2003年]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