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中论》第九次课程总第十七讲之:止观并修列表
主讲人: 上明下贤法师
主办:北大禅学社
时间:2009年5月24日晚
地点:北京大学二教407室
止观并修列表
|
止 |
观 |
释名 |
奢摩他,寂止,心不外散不内昏,清晰一心专注,而寂然不动心为“止” |
毗钵舍那,对法性的观察与现见智慧,在“止”的基础上,了认诸法本性无漏的智慧 |
诸经论广释特性 |
一心专注某一所缘,乃至于刹那散乱也没有,为“止” |
以正理抉择所知法,乃至能直观认知,此“直观认知”与抉择都是“观” |
喻 |
大小乘无量三摩地,均源于此,如大树枝叶花果,均以树根为本 |
无量功德均源于此,如大树枝叶花果均以此树根为本 |
不可缺一 |
如夜观壁画,无风动,灯亮,方能看清,观依于止是此理 |
浑浊水中,虽无波动,并无微见,止依于观是此理 |
进入的条件 |
1) 衣食无顾虑 2) 居处无恶友恶兽等隐患 3) 居处区无流行疾病 4) 师友戒见相同 5) 居处昼无喧扰,夜静声寂 6) 衣食等少欲知足 7) 断买卖贸易杂缘,断医卜星算等邪命 8) 行为不损他,有则速忏 9) 断非分名利追执 |
1) 依止中观正见 2) 听闻无误教授,引正见成熟 3) 明晰了义与不了义间经论宗旨的界别 4) 余论无此法,依龙树月称此唯一中观道 5) 精进 |
善巧 |
1) 心过外散,可专注或思维佛像而摄心 2) 自然正坐,离沉掉 3) 以礼佛,皈依,忏过等摄心 |
1) 着力寻求解悟(定解) 2) 自思其价值,世尊为求四句偈剜身燃千灯 3) 舍身忍苦求法 4) 有如一览众山小,能破正理如执掌地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