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入中论》第九次课程 第十七讲之:余论无此法
 
{返回 入中论讲记·110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444

《入中论》第九次课程总第十七讲之:余论无此法

主讲人: 上明下贤法师

主办:北大禅学社

时间:2009年5月24日晚

地点:北京大学二教407室
 

余论无此法

所以,到最后月称论师就以一首颂词,说明了中观道最核心的要素:

若离于本论,余论无此法。

若离开这一论典,其它论典没有这一法要。什么法要呢?是以纯正的世俗梯,能够上世间正高楼的办法:只要你是以你目前善巧的方式在随许世俗,不观察时随许世俗,观察时走向究竟世俗谛,只要采取的是这个方法,你就一定有一个圆满的果实可以得到,任何凡夫都可得到这个果实。

在这里的关系是什么呢?暂时的世俗分成不观察和观察两部分,另外还有究竟世俗谛。分成这三部分,这是我们所要确立的世俗谛。

不观察时,是我们在平时庸俗生活中常用的方法,这就不需要观察。世间生活虽有感性、理性、佛性这些部分,但很多时候,我们对这些部分还是用不观察的办法,在不观察时连这个也并不分得特别清楚。

而观察不一定都有结果,但这个观察能把界别分清,能给我们一些生活经验:该生气的,不该生气的,该讲究的,不该讲究的,这些我们就知道了。

但这些都属暂时世俗谛。还有究竟世俗谛。我们可以把如来藏理解为究竟世俗谛,但究竟世俗谛的如来藏一定本性自然空寂、本来空寂。

这就是关于世俗谛的智慧。

世俗谛这部分智慧跟如来藏的关系如何处理呢?在究竟世俗谛中,我们可以建立如来藏这个智慧的理解,但暂时不观察时,连如来藏我们都不要去管。不观察时,那就是我们普通的生活,普通生活中我们对如来藏无法兼顾——即使我们本来生命里有再大的智慧,我们也没办法去理清或去得到它。

从自生的破除,我们又再次回顾世俗谛的建立。

 


{返回 入中论讲记·110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入中论》第九次课程 第十七讲之:随许时节因缘
下一篇:《入中论》第九次课程 第十七讲之:止观并修列表
 《入中论》第九次课程 第十七讲之:不要不服气
 《入中论》第七次课程 第十四讲之:凡夫、二乘和菩萨的三重境界
 《入中论》第四次课程 第八讲之:不证空性假神通
 《入中论》第四次课程 第八讲之:小康社会
 《入中论》第四次课程 第八讲之:忍分三类:生忍、法忍、无生法忍..
 《入中论》第九次课程 第十七讲之:破自生的思路
 《入中论》第五次课程 第九讲之:单在人无我大小乘人修行有何不同..
 《入中论》第十次课程 第二十讲之:尘刹构成的世界
 《入中论》第十次课程 第十九讲之:他生中的能作因、俱有因、同类因..
 《入中论》第八次课程 第十六讲之:深入灭(一切戏论)定的关联次第列表..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第八章 如意自在 第一节 禁行、善恶、戒律(2)[栏目:般若锋兮金刚焰]
 阿弥陀经疏钞演义 第三十九集[栏目:阿弥陀经疏钞讲记·净空法师]
 在每个修行的层次里都要取舍因果[栏目:达真堪布]
 人生无量寿[栏目:生命的密码·迷悟之间]
 禅门骊珠集 第一篇 禅宗以外的禅师 竺道生[栏目:禅门骊珠集]
 马祖道一丛林建设及其现代意义[栏目:温金玉教授]
 礼佛真仪往生西方[栏目:圣像灵异篇]
 楞严八十分义 文殊选音闻分第五十[栏目:乘一法师]
 持名念佛,不是昏沉,便是掉举,这种现象是什么原因?如何对治?[栏目:大安法师·开示问答]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