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入中论》第九次课程 第十七讲之:余论无此法
 
{返回 入中论讲记·110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805

《入中论》第九次课程总第十七讲之:余论无此法

主讲人: 上明下贤法师

主办:北大禅学社

时间:2009年5月24日晚

地点:北京大学二教407室
 

余论无此法

所以,到最后月称论师就以一首颂词,说明了中观道最核心的要素:

若离于本论,余论无此法。

若离开这一论典,其它论典没有这一法要。什么法要呢?是以纯正的世俗梯,能够上世间正高楼的办法:只要你是以你目前善巧的方式在随许世俗,不观察时随许世俗,观察时走向究竟世俗谛,只要采取的是这个方法,你就一定有一个圆满的果实可以得到,任何凡夫都可得到这个果实。

在这里的关系是什么呢?暂时的世俗分成不观察和观察两部分,另外还有究竟世俗谛。分成这三部分,这是我们所要确立的世俗谛。

不观察时,是我们在平时庸俗生活中常用的方法,这就不需要观察。世间生活虽有感性、理性、佛性这些部分,但很多时候,我们对这些部分还是用不观察的办法,在不观察时连这个也并不分得特别清楚。

而观察不一定都有结果,但这个观察能把界别分清,能给我们一些生活经验:该生气的,不该生气的,该讲究的,不该讲究的,这些我们就知道了。

但这些都属暂时世俗谛。还有究竟世俗谛。我们可以把如来藏理解为究竟世俗谛,但究竟世俗谛的如来藏一定本性自然空寂、本来空寂。

这就是关于世俗谛的智慧。

世俗谛这部分智慧跟如来藏的关系如何处理呢?在究竟世俗谛中,我们可以建立如来藏这个智慧的理解,但暂时不观察时,连如来藏我们都不要去管。不观察时,那就是我们普通的生活,普通生活中我们对如来藏无法兼顾——即使我们本来生命里有再大的智慧,我们也没办法去理清或去得到它。

从自生的破除,我们又再次回顾世俗谛的建立。

 


{返回 入中论讲记·110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入中论》第九次课程 第十七讲之:随许时节因缘
下一篇:《入中论》第九次课程 第十七讲之:止观并修列表
 《入中论》第七次课程 第十四讲之:如幻的因果联络
 《入中论》第十次课程 第二十讲之:四次结集,纷争日繁
 《入中论》第九次课程 第十八讲之:人无我的修法
 《入中论》第七次课程 第十四讲之:破四生得无生
 《入中论》第九次课程 第十七讲之:从不显现到显现的自生过程
 《入中论》第九次课程 第十八讲之:慈心观治瞋,缘起观疗痴
 《入中论》第八次课程 第十五讲之:“真唯识量”的来源
 《入中论》第八次课程 第十六讲之:构建真如影像、反对即是魔说
 《入中论》第十次课程 第十九讲之:因果同在时,二者非因果,如秤之两头..
 《入中论》第四次课程 第八讲之:做点功课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佛识慧集 <十五>伟大的佛陀[栏目:佛识慧集]
 忏云老法师对戒杀戒淫之开示[栏目:忏云法师]
 观修人身难得对于修法的意义为何?[栏目:上师瑜伽精要之每日一问]
 蔬菜最好以淡味进食[栏目:一生要素]
 净土大经科注 第三二五集[栏目:净土大经科注讲记·净空法师]
 去除猜疑 学习感恩——宽见法师答居士问[栏目:宽见法师]
 《金刚般若 研习报告》第六集[栏目:金刚般若研习报告·净空法师]
 生与死的禅法 十六、“往生”的修习与实践——说“临终中有”之三[栏目:谈锡永居士]
 菩萨化身为贫女[栏目:菩萨应化篇]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