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入中论》第六次课程 第十一讲之:般若玄谈第三种:六家七宗
 
{返回 入中论讲记·110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167

《入中论》第六次课程总第十一讲之:般若玄谈第三种:六家七宗

主讲人: 上明下贤法师

主办:北大禅学社

时间:2009年4月25日晚

地点:北京大学二教407室

般若玄谈第三种:六家七宗

佛教通过了在鸠摩罗什大师之前的好几代法师的从简到丰的翻译过程,汉传佛教的很多“名义”跟印度的佛教已经挂上钩了。到鸠摩罗什大师的时候,形成了一个集大成的气象。当时的三千义学僧侣就围绕着他,云集在终南山边“草堂营”,大师手持梵卷,口出秦音,弟子下坐,全力记校,都帮他做翻译的工作,这时好几个派别都逐步兴盛起来。

可般若中观的弘传并不顺利,尤其佛教般若的“名义”,大江南北并不能很好地进行统一。如“空性”这一词汇,在当时的长江以南就有好几位论师把它直接解释成为“道”,就是《道德经》里面所用的那个“道”。在此之前,“般若、中观、空性”这些名词在中国人的习惯当中不常用,用什么词汇呢?就用“道”。

还有的法师就说这个修为的过程称为“德”,相互借用,出现了佛道儒混用的局面。般若、涅槃、无生、不生不灭等法义很难去确定,南方和北方论师们的争议其实是因为翻译名义的定义规则不够统一。翻译的确是一个大工程。

魏晋期间,这一局面持续一百多年以后,大江南北有名的论师至少就有七家,这七家有两位论师基本上是共同的一个宗旨,可分可合,加另外五宗,也就形成了六家和七宗。

六家七宗各有所执、各有所主,因为对“道”或“涅槃”等关键语义用法以及对内含的理解不同,就有各不相同的很多提倡。

比如说青辨论师在《般若灯论》里面所提及到的“外境真实,而内心是无自性”,像这个就是当时的一家。或者护法论师所提倡的,“内心是真实,外境是虚妄,是无自性、无自体的”,像这样的思想也是其中的一家。

这些思潮的形成,有些是出于思想的判断,也有些纯粹是出于生存需要。唉!“不拿佛法做人情”,这句话,古代就已经在接受挑战了,何况今天?


{返回 入中论讲记·110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入中论》第六次课程 第十一讲之:般若为净第二种:莲社开宗
下一篇:《入中论》第六次课程 第十一讲之:中国中观第四种:僧肇大师与《肇论》
 《入中论》第八次课程 第十六讲之:构建真如影像、反对即是魔说
 《入中论》第七次课程 第十三讲之:十二缘起之一:概述
 《入中论》第七次课程 第十三讲之:十二缘起之三:生起的过程
 《入中论》第四次课程 第八讲之:人类成段食,社会成封建
 《入中论》第五次课程 第九讲之:“无罪”是四地精进的真实指标
 《入中论》第六次课程 第十一讲之:五地谈禅第一种:安那般那
 《入中论》第十次课程 第十九讲之:错误—常见的他生因果理解
 《入中论》第四次课程 第八讲之:不证空性假神通
 《入中论》第九次课程 第十八讲之: 概说“止、观”以对治为加行..
 《入中论》第八次课程 第十六讲之:深入灭(一切戏论)定的关联次第列表..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勿任意说上师是菩萨的化身及如何择师[栏目:择师知见]
 扮鬼吓佛[栏目:教化]
 《修心八颂》讲文一 背景资料[栏目:宽见法师]
 平分遗产[栏目:佛教寓言故事]
 印祖故事 91、出关说法论息灾,根本方法在念佛[栏目:常惭愧僧印光法师的故事]
 福德日记10月30日─感恩的心[栏目:福德日记]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