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入中论》第六次课程 第十一讲之:再谈循身观
 
{返回 入中论讲记·110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044

《入中论》第六次课程总第十一讲之:再谈循身观

主讲人: 上明下贤法师

主办:北大禅学社

时间:2009年4月25日晚

地点:北京大学二教407室

再谈循身观

上回课上我们讲的是第四菩提心焰慧地。在焰慧地中了解到精进是怎样才能无过失;怎样精进才能以最捷径方式获得“道”;在精进过程中,最为核心而跟人无我相关的修行体系之三十七道品到底是哪些内容;对于三十七道品,尤其是其中与我们的实修有关的、有关于四念住、四正勤这些修行方法,我们做过一些分析了。

在课后还有同学问,修行循身观有时不知该掌握一个什么尺度:比如说从头向脚,这个中间用多少时间去修习循身观是合理的,是适合于我们现在初发心来用功?

对这些问题,还没有办法一概而论,只能根据个人当时的境况来确定。

拿个简单的标准来说,比如循查头部,让头部的某一部位成为循身观对象时,第一步是念头到达,然后注意力也真的就在头部。确定注意力已经达到头部的时候,才能够转换另一个目标,进行下一个部位的循身观,这个确认的过程纯粹就是经验。我们得行一行,如果完全没有试行,(缺乏身心经验)根本不知道怎么回事。在摸索这个经验的过程中,只能每一个步骤自己反复反复地磨练。如说我们来做背部的循身观,即使念头已经想到背部了,但往往注意力还在别的地方,或者是有杂念在担心身外的一件事;或者是想得过头了,想到了背部的里面,想到了脊椎骨的部分;或者是想到内脏的部位。这个也都不合适,此事完全要真的确认自己注意力就在背部这个确定的点上,才能来做下一步的循身观察,或者是从上部一直到下部注意力进行推移,所以循身观是需要多次来锻炼的一种观照修为。

做循身观有多少必要呢?上一回我们也说过,人主要的粗大烦恼,停留在对于五蕴、对于补特伽罗的这个“我”的执着上,循身这样的一种修行,是刻不容缓、必不可少的。不要说我们菩萨只是修行六度,我们就够了,有布施、持戒、忍辱这些修行,我们就不必要对内观、般若、安那般那念进行修治。

不能这么说,这一部分的修行是人人必需的。

虽然大乘的佛教,尤其是中观道,我们提倡“一空一切空”,但是我们还没有哪一个人可以对于人无我空性放手不修,在这个前提之下,三十七道品仍然是一个菩萨的必修之道。但回过头来说,因为一空一切空的原因,因为我们所宗旨的修行理念是人无我空性和法无我空性同时修的,每一个修行其实具备着双重意义,当循身观的部分修行得好的时候,我们习气的部分也相应得到解除,法无我空性自然也能够有所证得,所以它既有必要又充满利益,对于三十七道品的修治还是刻不容缓的。

只有如法地进行修习,并且本着一个健康的修行理念,才能够达成第四地菩萨所说的这种精进。这不光是对四地菩萨精进的一个描述,也是我们将来要走的菩提道的(任何人的菩提道的)一个全面描述。熟悉了精进修治三十七道品,那么我们往下面就要学习第五地了。

 


{返回 入中论讲记·110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入中论》第五次课程 第十讲之:以生命为梦想,随梦想去远航
下一篇:《入中论》第六次课程 第十一讲之:五地谈禅第一种:安那般那
 《入中论》第九次课程 第十七讲之:不观察时随许世俗
 《入中论》第七次课程 第十三讲之: 六种逻辑因果关系
 《入中论》第七次课程 第十四讲之:中观见在中国:僧肇《肇论》
 《入中论》第五次课程 第九讲之:总结大乘五道
 《入中论》第十次课程 第十九讲之:破他生颂词
 《入中论》第七次课程 第十四讲之:宗在般若、行在净土的如来藏智慧..
 《入中论》第九次课程 第十八讲之:止正行中“五种过患、八种对治”..
 《入中论》第七次课程 第十三讲之:堪为法器、应闻此道
 《入中论》第七次课程 第十四讲之:如幻的因果联络
 《入中论》第十次课程 第十九讲之:眼与境识虽同在,彼此全无“生”价值;..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参学[栏目:清净法师·都市茅棚]
 八四 利益门本生谭[栏目:第一篇]
 阿弥陀经疏钞演义 第九十四集[栏目:阿弥陀经疏钞讲记·净空法师]
 介绍名医[栏目:太虚法师]
 禅的艺术境界(朱光磊)[栏目: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听到一种说法是最好不要饿着肚子诵经!?[栏目:宽见法师·心灵答疑解惑]
 禅宗何以能成为中国佛教的代表[栏目:赖永海教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