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入中论》第五次课程 第十讲之:找来些许依靠
 
{返回 入中论讲记·110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207

《入中论》第五次课程总第十讲之:找来些许依靠

主讲人: 上明下贤法师

主办:北大禅学社

时间:2009年4月19日晚

地点:北京大学二教407室
 
   找来些许依靠  

    修行这件事情,外人真的是指导不了,它真的就得是你的指导老师。

    你连一个想法都不信任这个指导老师的话,你愿意把命交给他么?这里容易出问题。所以宗大师列了五十种魔障,五十种魔障都决定于一个修行基础,就是修行者和修行者的指导老师之间如何去处理和衡量这样一种传承关系。这个传承关系缕顺了以后,长时间的修行有时候就几天之内,就互相把水一灌,渠道通了,甘露从这边流到那边去也就完了。要不然,有时候一年的修行需要五十年去完成,还不行,还完成不了。所以这个传承的渠道是至关重要的,“用功”的师承关系真是子孙庙里的活计,这不是大众管理学的十方丛林,性命攸关没有共同资源一说,哪有共同生产共同享受,当年佛都不会惠施阿那禅定三昧。学佛最终来说,我们首先从世间的道理辩论到佛教,佛教的道理从小乘辩论到中观,从中观的道理,辩来辩去辨析到了我们实际还要用功,从用功我们辩到了正见的完整性,从正见我们辩来辩去、推来推去推到了最后的这种互相的传承关系。而传承关系最终推到什么呢?其实就是一个词汇——师生道义。那么佛教是一个神圣的宗教,到最后变成一个庸俗的宗教了么?是不是庸俗的呢?在这一点上,如果是从经验相传这个部分来说,还真的是有一点庸俗的。但是俗的,我们需要。这没有办法。因为我们真的还都是一些俗人,我们俗人就需要这样一种方便,需要老师一定要面对面地耳提面命。

    按照中观的月称论师对于释迦牟尼佛的诠释,他认为释迦牟尼佛有三身,法身境界本在涅槃,报化二身是众生受用之身从来没有进入过涅槃,他的化身在虚空当中随时都在示现,我们需要的修行方法他都在给我们进行传递。即使是在传递,我们理会到了么?

    从改革开放以来,三十年的奋斗成果了,那么我们理解到了释迦牟尼佛对我们说的法么?我们心随着社会改革开放了,但心里有没有一个真正接触到佛的碰撞点?很难啊,真的是很难。今天我希望在讲第四地焰慧地的时候,我们把焦点逐步引导到实际修行这件事情上来的时候,我希望大家不要把这个理解成为迷信。因为在座的有很多同学我不够熟悉,但愿大家都能够对自己的法身慧命有一分珍惜,有一分珍重,对于修行这件事抱一个良好的心理准备,有一个良好的心态。心理准备是充分、合理的,我们进入这个轨道以后很多事情会四两拨千斤。真的就是,所谓难,难于上青天,易,百草头上祖师意。就这个草尖上,它就有祖师意,真的就有。


 


{返回 入中论讲记·110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入中论》第五次课程 第十讲之:著魔之后
下一篇:《入中论》第五次课程 第十讲之:以生命为梦想,随梦想去远航
 《入中论》第四次课程 第八讲之:烦恼无穷世界无边
 《入中论》第九次课程 第十七讲之:破自生原颂
 《入中论》第九次课程 第十八讲之:加行淡茶饭,乞丐最相宜
 《入中论》第七次课程 第十四讲之:中观见在中国:僧肇《肇论》
 《入中论》第七次课程 第十三讲之:十二缘起之三:生起的过程
 《入中论》第十次课程 第十九讲之:果显时其因已灭 因在时其果尚无..
 《入中论》第七次课程 第十三讲之:堪为法器、应闻此道
 《入中论》第五次课程 第九讲之:现代人的大小乘之争
 《入中论》第七次课程 第十三讲之:智为先导、随缘立言
 《入中论》第四次课程 第八讲之:三重境不真,执一为实是邪见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摄大乘论 第60讲[栏目:韩镜清教授]
 读《大毗婆沙论》札记 论师的业力观(下)[栏目:悟殷法师]
 第十四章 近代传承 二、太虚融汇教宗[栏目:禅宗宗派源流]
 小乘与大乘在放生方面是否有区别?[栏目:希阿荣博堪布问答]
 大贤与法海二禅师[栏目:圣像灵异篇]
 政教关系[栏目:本性法师·禅思录]
 什么是加持[栏目:普巴扎西仁波切]
 88.去除心病[栏目:星云法语·圆满人生]
 禅修杂谈[栏目:禅宗文集]
 七十一世 圆通明广禅师[栏目:佛祖道影·再增订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