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入中论》第五次课程 第九讲之:灵魂深处闹革命,再向老师掏老底
 
{返回 入中论讲记·110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269

《入中论》第五次课程总第九讲之:灵魂深处闹革命,再向老师掏老底

主讲人: 上明下贤法师

主办:北大禅学社

时间:2009年4月19日晚

地点:北京大学二教407室
 

        灵魂深处闹革命,再向老师掏老底
        佛教的修行超越概念,事实跟任何学问都没有多大的关系,真正的修行一定是一个对自我灵魂的改变。过去文革时说“灵魂深处闹革命”,修行才真的是灵魂深处的一个改变。在这种改变中,任何一种向前推进修行的成功,都是对于自我尊严的一次挑战,都是对于自己生命价值的一种重新判断。

        修行这件事就是严肃的,这里没有任何小事、没有我们可管可不管的事,几乎每一件事情都显示着一个状态,如果不善于调节或者邋遢下去,我们就没有进步;如果是有进步了,我们就又会不停地有状况、出现问题。

        修行这件事需要老师。

        其实,只要老师是个修行人,他们都不一定愿意跟我们来探讨多少修行:真有一些修行的老师,只要是他过了哪一关,就绝对不愿意跟我们讨论这一关,这一讨论就是我们在掏他老底啊!

        他用否定自己生命的方式才获得这么一点进步,这个老底是那么容易掏的吗?如果我们没有用一个放下自己的方式,没有用这样一种诚意来跟他们进行讨论,怎能讨论得下去?根本就不对等。这就是一个黄金和白银的关系:你得拿黄金出来,老师才会和你兑换白银;你没有黄金,对不起,老师这儿白银也没有,就是这么一种关系。为什么呢?都是辛辛苦苦地才过来了一点点。当然,这样说只是为了强调我们需要用什么心态、什么准备去对待修行。

        我在这里跟大家的这些强调,只是作为一个曾尝试过师道的人的一点经验之谈——不是成功之谈,是经验之谈。自己失败过、品尝过,知道一点点其中的甘苦、知道进步的时候我们要做什么样的心理准备,但成功是什么状态,我至今未明。所以与大家讨论这些,只是提醒大家要做什么样的准备。

        讨论中观,我们所有人把自己的老底——几乎连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都压到了这个讲台上,我也压到了这个讲台上了,你们也压上来了,这是何其慎重、何其庄严的一件事情啊!讨论到修行,你对生和死的理解、别人对生和死的理解,都压到这了,这是何其慎重、何其庄严的一件事啊!

        不过,我们的讨论始终都是以过去祖师大德言教为依据。到目前为止,我自己还无法承担太多的历史使命、或是大家所赋予的极重的期盼,还没有这个能力,只是把我自己所理解到的和大家做一个沟通、汇报,不要让我担负太多历史使命。但是希望我讲的这些内容,能够产生真正的沟通或交流。因为大家以前可能都没涉及过这些领域:虽然佛教的四谛、十二因缘、三十七道品、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这些名词几乎在任何一种佛经中都能找到,但大家不一定都听说过这些名词背后的意义。

        我们继续向下探讨。有了这样的一个心理准备,也别给我太大的压力,我们彼此都比较公平。我可以在台上讲,讲的时候大家可以听到,听到以后信息如何处理就是大家的事了。以后修行,如果有成果可以来报个喜。

        刚才已经了解了一点四念处。观身是要作不净观,观受是作苦观,观心是作无常观,观一切法、观所有事物,我们作的方式是无我。

        无我,从法的本性上来说是没有自体;从我们对待一个具体事物的态度来说,是我们无法去掌控,我们不要有掌控它的欲望。你就是放下——“提不起就放下,提得起也还是放下”,这是一个禅宗公案里面的话。对于“法”的理解只能是这样,我们没有能力去驾驭它。可以驾驭的、应该驾驭的,就驾驭它;如果是无缘驾驭的,我们不要产生过分执着,只能是事后就放下。这是四念处或者叫做四念住。四念处这一个大乘的修行相当于小乘的三个修行:小乘的资粮道的上、中、下的修行全都压在这,而对大乘人来说这只是资粮道比较偏下的一个步骤的修行。在人无我部分中对四念处的修习,大、小乘的人共同地来进行这个修行的话,大乘人因为前面知见、中观见方面的准备,仅仅四念处方面的一种修行,就已经相当于小乘资粮道的上、中、下的三种修行,是小乘整个资粮道的修行。大乘资粮道的最下部分的一个成果就是小乘人资粮道的全部成果,小乘全部的资粮道只相当于大乘资粮道偏下的一个部分。

 


{返回 入中论讲记·110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入中论》第五次课程 第九讲之:白骨观的问题
下一篇:《入中论》第五次课程 第九讲之:四正断四神足、五根五力与暖位
 《入中论》第十次课程 第二十讲之:释《大毗婆沙论》代表观念
 《入中论》第八次课程 第十六讲之:缘会宗
 《入中论》第十次课程 第十九讲之:因缘、等无间缘
 《入中论》第十次课程 第十九讲之:后来的经典结集
 《入中论》第八次课程 第十五讲之:其名曰龙、广宏我教
 《入中论》第十次课程 第十九讲之:有别于外道知识而独立存在—从思想根源..
 《入中论》第四次课程 第八讲之:忍辱方使真变幻
 《入中论》第十次课程 第十九讲之:第一次经典结集
 《入中论》第五次课程 第十讲之:根力与菩提,正道为第一
 《入中论》第四次课程 第八讲之:中国历史无奴隶时期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自他交换[栏目:达真堪布·微教言·2014年]
 消业成道[栏目:妙离世间·嘎玛仁波切]
 为在家弟子略说三归五戒十善义(印光大师)[栏目:三皈五戒]
 在泉州小雪峰寺开示[栏目:太虚法师]
 点亮菩提之灯(德法)[栏目: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关于“戒律的精神与特色”讲座的总结[栏目:妙华法师]
 在唐末五代,战乱对中国佛教带来了哪些影响?[栏目:每天读一点佛教常识]
 佛教哲学与京都学派:吴汝钧与赖贤宗对谈[栏目:吴汝钧教授]
 第二部 7.纾解自我批评的态度[栏目:西藏医心术]
 对治顺理嗔、非理嗔及争论嗔的妙法——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文珠法师)[栏目:忍辱]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