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入中论》第四次课程 第八讲之:忍分三类:生忍、法忍、无生法忍
 
{返回 入中论讲记·110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737

《入中论》第四次课程总第八讲之:忍分三类:生忍、法忍、无生法忍

主讲人: 上明下贤法师

主办:北大禅学社

时间:2009年4月12晚

地点:北京大学二教407室

 

忍分三类:生忍、法忍、无生法忍 等忍辱工夫逐渐深入,我们会通过佛经里所说的生忍、法忍、无生法忍这三关。

生忍是什么意思呢?如果别人来欺负你了,生忍也可以说是硬忍,就是我们使劲儿憋着,心里头有火不发出来,这是生忍;

法忍,能够像月称论师前面所说,看到的这些事件就像水面上的月亮影子,如幻如化的在晃荡着。看到这如幻了,我们的这个烦恼没有那么重,或者说没有烦恼,这是法忍;

无生法忍就是大悲心的境界,众生即是自体。在这个时候,对自体给自己的伤害会起瞋恨心吗?不会。比如说我们看到一个可恶的人,一巴掌扇过去了。结果别人一低头,巴掌回扇到自己脸上,这个时候会起瞋恨心吗?不会。自己揍自己不生气。

是这么一个原理。如果是无生法忍,发现众生即是自体的时候,他对你的瞋恨、他对你的伤害,伤害不了你。那时候就发现整个世界都是唯自心所造——不仅是唯自心所造,他就是自心的一部分,任何一个人的伤害都是自己伤自己、痛在你自己心里。那个时候我们的瞋恨心就没了。

若问:“伤别人痛在自己心里,这个凡夫也会啊!比如儿子摔一下,妈妈心里就疼;丈夫摔一下,妻子心里就疼。这是不是有点关系?”这个举例跟直接的证悟还是有区别的。但是我们的心真的有这种能力,当这个执着真有力量的时候,相互的效应是会产生的。这就是我们心理引导之后所产生的一些相关的作用。

再看后边:

如是施等三种法,善逝多为在家说,

彼等亦即福资粮,复是诸佛色身因。

发光佛子安住日,先除自身诸冥暗,

复欲摧灭众生暗,此地极利而不瞋。

这一地就像初升太阳的光,颇为锐利,能把众生的烦恼照得清清楚楚,但是它不伤人,不像中午的太阳,烤得我们头上破皮或脸上发黑,不是这样的。虽然有光明能够把众生的烦恼照亮,但是它不瞋;它极利,但是它对人没有危险。

在这时候,这一地的菩萨能够产生很大的作用,就是除灭众生心地的冥暗。这很关键,因为忍辱在这里影响到三地菩萨的依报。正报是自身的,与自己有烦恼没烦恼相关;依报就是他所处的环境。三地菩萨所处环境的众生,瞋恨心已经很少了,他所处环境的众生,也几乎没有贪心,他会生存在那样的环境当中,无论是他当世还是转世,他的环境都会变。

这是第三地,这一地的大结构暂时就说到这里。

 


{返回 入中论讲记·110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入中论》第四次课程 第八讲之:不证空性假神通
下一篇:《入中论》第四次课程 第八讲之:凡夫、声缘、菩萨的世界起源观
 《入中论》第十次课程 第十九讲之:因果同在时,二者非因果,如秤之两头..
 《入中论》第八次课程 第十五讲之:“无中生有”与“生生不息”
 《入中论》第四次课程 第八讲之:忍辱方使真变幻
 《入中论》第六次课程 第十一讲之:魔的来因:二谛四谛混淆
 《入中论》第十次课程 第十九讲之:遍行因、异熟因
 《入中论》第九次课程 第十七讲之:果显因灭,产生世间
 《入中论》第八次课程 第十六讲之:缘会宗
 《入中论》第八次课程 第十五讲之:逐次破除逐安位,大师批判欠商量..
 《入中论》第五次课程 第九讲之:六度中精进最胜,论立名焰慧二因..
 《入中论》第十次课程 第二十讲之:四次结集,纷争日繁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二一七集[栏目: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第十三集]
 《入菩萨行论》第42课[栏目:入行论讲记·生西法师]
 定解宝灯论 5 第四问题:修行时应观察(观)修,还是安住(止)修[栏目:定解宝灯论]
 上师答疑两位复旦大学老师提问[栏目:索达吉堪布·问答释疑]
 《华严经》之《普贤行愿品》[栏目:圣赞法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