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佛说阿弥陀经》重点介绍 4.《阿弥陀经》所说「七日念佛」有两种解释
 
{返回 大寂尼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684

《佛说阿弥陀经》重点介绍
4.《阿弥陀经》所说「七日念佛」有两种解释

当知《阿弥陀经》所说「七日念佛」可分成两点来说:
(1)生前「七日念佛」成就。
(2)临终前「七日念佛」成就。

但是不论生前「七日念佛」成就,或者临终前「七日念佛」成就的基础,必须此人一生心性善良、正直,到了临命终前,仍然「心志清晰」,「心绪稳定」,又能预知时至,再过数日就要死亡,才能在具有以上所说求生净土的正知见-发菩提心引导下一心专注念佛七日七夜﹙在夜间睡卧 中亦念佛至入睡,没有杂思妄想。﹚并在念佛中,不昏沉、不乱想,一心不乱,才能在正念分明、心不颠倒下往生净土。这在平素没有念佛之人,到了临命终前数日才临时抱佛脚,又要能在「七日七夜间」做到念佛不昏沉、不散乱、正念分明,是相当困难的,万千人中难得其一!因为没有「一段时间」精进念佛,是很难消融一 般临终人在死前所呈现浑浊、恐慌、昏暗的散乱心念的!若是在平素中只有「七日七夜」念佛,而不能做到念佛不昏沉、不乱想,一心不乱,临命终时虽然念佛,而 心念颠倒妄想纷飞,仍然不能往生净土!故知「阿弥陀经」所说「七日念佛」不是指「临终前的七日」,也不是指「一生只有七日念佛」,而是在说明:「七日七夜正 念念佛一心不乱」是「一生念佛」不断的成果,唯有终生念佛有成﹙一心专注念佛成就﹚,才会有临终前「七日正念念佛」的境界现前,当然能令命终「心不颠 倒」,见佛来迎,往生净土。相对的,经中所说「七日念佛」也不是指一定要「七日念佛」成就才会在临终见佛来迎,因为平素每日有念佛深厚的基础,一直保持到 临终,到了临终前三日、二日已经「念佛一心专注」成就,梦佛预示往生时间,继续念到命终临终十念成就,必能往生净土。相对的,倘若生平念佛七日不能成就一 心不乱,就应该一直用功下去,不限日数,一直念到临终「一心不乱」为止,才能往生净土﹚。


{返回 大寂尼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临终、中阴身、作七、度亡开示(如何对往生的亲友临终开示)
下一篇:《佛说阿弥陀经》重点介绍 3.注意阿弥陀经所说「七日念佛」的正知见
 略谈大乘佛法是不是佛说 下集
 佛教「学戒」的意义 优婆塞五戒义 4、不妄语戒
 成佛必经之路—圆满布施之道 引言
 净土探究 下册
 佛教「学戒」的意义 优婆塞五戒义 受持菩萨优婆塞戒的基础
 佛教「学戒」的意义 优婆塞五戒义 5、不饮酒戒
 在这个世界上有几个人在临终有因缘念佛?
 一般人在家里可以读诵《地藏经》吗?
 一佛名号开显万佛德行
 佛教「学戒」的意义 优婆塞五戒义 3、不邪淫戒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第二章 摄论学派及《大乘起信论》的传播 第二节 《摄大乘论》的思想[栏目:中国唯识宗通史]
 供养与功德(刘先和)[栏目: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暮然回首才发现人生的旅途是善良和痛苦[栏目:延参法师文集]
 百喻经 14 杀商主祀天喻 Offering The Guide Up As Sacrifice T..[栏目:百喻经 The Hundred Parables Sutra]
 在家居士如何学佛 一、佛学与学佛[栏目:法鼓山智慧随身书·学佛入门]
 遨游自性海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四 - 一 主火神众—破除内心的黑暗面[栏目:海云继梦法师文集]
 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 卷第七十八[栏目: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
 释迦牟尼(Sakyamuni)[栏目:古印度佛教人物]
 和永信大师谈“武术禅”(秦孟潇)[栏目:少林功夫文化研究]
 楞伽经白话解卷三 一切佛语心品第三 第六章 菩萨不立不生宗之二[栏目:楞伽经白话解]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