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观察者与参与者
 
{返回 太阳我的心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664

观察者与参与者
 
作者:一行禅师

 
  对今天的物理学家来说,心灵所认识的对象同心灵本身是不能分开的。科学家再也不可能用完全的客观态度来观察事物。他们的心同对象无法割裂开来。约翰·维勒(John Wheeler)建议我们用"参与者"这个字眼来代替"观察者"。因为假如有"观察者",主体和客观之间就必然有着严格的界限,但对于"参与者"而言,主客体之间的界限就显得模糊不清了,乃至消失,因而直接体验才有可能。这种"参与者"与"观察者"的想法,非常接近禅观修练。当我们对自己的身体进行禅观的时候,根据《四念处经》(The SatipatthanaSutta),我们是在从身体内部来静观身体(观身如身)。这意味着我们没有把自己的身体当作一个与自己不相关的客体 独立于我们心灵之外的客体来观察。禅观不是拿心灵的认识对象来进行一番测量和思考,而是直接体验它。这就叫做"无分别想 "(Nirvikalpajnana)。

  将心与对象割裂开来的分别习惯,在我们身上是如此的根深蒂固,以致我们只有通过渐渐地禅修,才能清除它。《四念处经》提出四种修观的对象:色、受、心、法。佛陀在世的时候他的弟子们都修这种观法。这四分法目的是为了帮助我们修习禅观,而不是为了我们分析事物。在这部经中所有物质现象都称被称作"法"(心的对象)。当然,我们可以观察色和受,甚至心也可以归到"法"的范围,成为观照的对象。在这部经中所有现象,包括物质现象,都被看作法,这一事实清楚地表明,从一开始佛教就反对把心和对象割裂开来的做法。
 
 


{返回 太阳我的心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山依旧是山,河依旧是河
下一篇:心生万法
 每一行为是它自己的主语
 念头之河
 觉照既是因又是果
 方位之标准
 蓝天有知
 意和识
 扣上你的夹克之歌
 从相互依存(Paratantra)到圆满真实(Nispanna)..
 花三个小时品一杯茶
 你为什么哭,姊妹?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第二部 第十章 以大自然的能量来治疗[栏目:西藏医心术]
 公案禅机 肆、开悟后功用行 五、公案 — 求法空智 7.莫理万境[栏目:善祥法师]
 真正感应是慈心大爱善愿[栏目:药师佛感应录]
 观察缘起[栏目:帕奥禅师]
 念佛放光 一、阿育大王信佛因缘[栏目:念佛放光]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51La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