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第一三六 大业分别经
 
{返回 第三篇 后分五十经篇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557

  北传汉译 中阿含一七一、分别大业经(大正藏一,七0六页。)
  本经乃比丘三弥提与一外道出家之问答,其旨以白世尊,佛陀教三弥提对外道之回答,唯是片面而非完整的真理,更分别说明业与其报的关系。即行善业,来世有受善趣之乐报和受恶趣之苦。虽作恶业而有生善趣和堕恶趣,其等之关系如何的发生,给于一一的说明。   如是我闻。
  一时,世尊住王舍城迦兰陀竹林精舍。其时,尊者三弥提住林中之禅屋。时出家者普达梨弗,逍遥游行至尊者三弥提之处。至已,与尊者互相问讯,交换可喜可乐之语后,坐于一面。坐于一面之普达梨弗,如是言尊者三弥提曰:“友!三弥提!如是,我亲闻沙门瞿昙、亲听取:“身业是空无,语业是空无,唯有意业是真实。又有禅定,若成就其禅定者,亦无任何觉知。”
  三弥提曰:“友!普达梨弗!勿如是言。友!普达梨弗!勿如是言。勿诽谤世尊,诽谤世尊不善也。世尊不如是说:“身业是空无,口业是空无,唯意业是真实。友!且彼有禅定,若彼成就禅定者即无任何之觉知。”
  普达梨弗曰:“友!三弥提!汝出家多久耶?”
  尊者三弥提曰:“友!不久,三年矣。”
  普达梨弗曰:“兹今,我等如何言长老比丘耶?如何实如是新学比丘应为大师之护。友!三弥提!故思业,由身、口、意之作已,彼觉何耶?”
  尊者曰:“友普达梨弗!故思业,由身、口、意作已,彼觉苦。”
  时,出家者普达梨弗,不欢喜尊者三弥提之所说亦不反驳。不欢喜,不反驳,从座起而去也。
  时,尊者三弥提,于出家者普达梨弗离去不久,往尊者阿难之处。往已,与尊者阿难共相问讯,交换可喜可乐之语后,坐于一面。坐于一面之尊者,敢以出家者普达梨弗共相对谈之事,以告尊者阿难,尊者阿难闻已,如是言尊者三弥提曰:“友,三弥提!如是论说应奉见世尊。然,去,友!三弥提!我等应诣世尊之处。诣已,以此义奉告世尊。如世尊为我等所说明,我等应如是受持。”
  尊者三弥提答尊者阿难曰:“如是。”时,尊者阿难与尊者三弥提诣世尊之处。诣已,敬礼世尊,坐于一面。坐于一面之尊者阿难,以尊者三弥提与出家者普达梨弗共相论谈之事奉告世尊。
  世尊闻已,世尊如是告尊者阿难曰:“阿难!我想不起有见过出家者普达梨弗。然,何以如是论谈耶?然,阿难!由如是愚痴人之三弥提,对普达梨弗分别说明,一6向说明其质问。”
  如是说已,尊者优陀夷如是白世尊曰:“世尊!然者,有关此,若由尊者三弥提,解说:“一切之所受是在此苦中者”如何?
  时,世尊告尊者阿难曰:“阿难!汝应见此愚痴人优陀夷之错误。阿难!我今知此愚痴人之想出,应是不正之想出。阿难!由最初普达梨弗之问三受。阿难!若普达梨弗如是问此愚痴人三弥提者,应如是说明之:“友,普达梨弗!由身、语、意,觉乐受者,是作思业已故,彼觉受乐。友,普达梨弗!由身、语、意,觉苦受者,是作思业已故,彼觉苦受。友,普达梨弗!由身、语、意,觉不苦不乐受者,是作思业已故,彼觉不苦不乐也。”阿难!如是说明,愚痴人之三弥提对普达梨弗,得为正说明。阿难!假令有任何异学之出家愚人、浅学者,阿难!若听汝等分别如来之大业分别,谁亦得知明如来之大业分别。”
  阿难曰:“世尊!正其时,善逝!正其时。请世尊当分别大业分。拜听世尊之诸比丘,应受持奉行。”
  世尊曰:“阿难!然者,应谛听,善思念之,我当说。”尊者阿难奉答世尊:“如是,世尊。”世尊如是说:
  “阿难!于世间当认有此等之四种人。如何为四耶?阿难!兹或有人,为杀生者、偷盗者、爱欲之邪行者、虚诳语者、离间语者、粗恶语者、杂秽语者、贪欲者、嗔恚者、邪见者。彼身坏命终后,生于无幸处、恶趣、险难处、地狱。
  阿难!又或有人,杀生者……邪见者。彼身坏命终后,生于善趣、天界。
  阿难!又或有人,离杀生者、离偷盗者、于爱欲离邪行者、离虚诳语者、离离间语者、离杂秽语者、不贪欲者、不嗔恚者、正见者。彼身坏命终后,生于善趣、天界。
  阿难!又或有人,离杀生者……正见者。彼身坏命终后,生于无幸处、恶趣、险难处、地狱。
  阿难!兹有沙门、婆罗门,由热心、精勤、专精、不放逸、正作意、得如是之心三昧。即为此心之三昧,由超人清净之天眼,见某人于此处,是杀生者、偷盗者、于爱欲之邪行者、虚诳语者、离间语者、粗恶语者、杂秽语者、贪欲者、嗔恚者、邪见者,见彼身坏命终后,生于无幸处、恶趣、险难处、地狱。彼如是言:“汝,实有诸恶业,有恶行之报。我真正见是人于此处,为杀生者、偷盗者……离间语者……乃至……邪见者。见彼身坏命终后,生于无幸处、恶趣、险难处、地狱。”彼如是言:“汝,凡此杀生者、偷盗者……乃至……邪见者,彼悉皆于身坏命终后,生于无幸处、恶趣、险难处、地狱。若如是知者,此为正知者也。若知其他者,于此等有误知。”如是之彼,唯其自知、自见、自所经验,唯其顽固取着说:“唯此是真实,其他为虚妄。”
  阿难!又于此,阿难!或有沙门、婆罗门,由热心、精勤……见某人于此是杀生者、偷盗者……乃至……邪见者。见其身坏命终后,生于善趣、天界。”彼如是言:“汝,实无诸罪业。无恶行之报。我真正见是人,于世界为杀生者、偷盗者……乃至……邪见者也。见其身坏命终后,生于善趣、天界。”彼如是言:“汝!凡此杀生者、偷盗者……乃至……邪见者,彼悉皆于身命终后,生于善趣、天界。如是知者,此为正知者。若知其他者,于彼等有谬智。”如是彼,唯彼之自知、自见、自所经验,唯于此顽固取着说:“唯此是真实,而余是虚妄。”
  阿难!兹或有沙门、婆罗门,由热心、精勤……见某人于此处,离杀生、离偷盗、于爱欲离邪行者、离虚诳语者、离离间语者、离粗恶语者、离杂秽语者、不贪欲者、不嗔恚者、为正见者。见其身坏命终后,生于善趣、天界。彼如是言:
  “实有诸善者,有善行之报。我真正见是人于此处,离杀生者……乃至……为正见者。见其身坏命终后,生于善趣、天界。”彼如是言:“汝,凡此离杀生者、离偷盗者……乃至……为正见者,见彼悉皆于身坏命终后,生于善趣、天界。若如是知者,此为正知者。若知其他者,于彼等有谬智。”如是之彼,唯彼之自知、自见、自所经验,唯于此顽固取着说:“唯此是真实,其余为虚妄。”
  阿难!又兹有沙门、婆罗门……见某人于此处,离杀生者、离偷盗者……乃至……为正见者。见其身坏命终后,生于无幸处、恶趣、险难处、地狱。彼如是言:“汝!实无诸善业,无善行之报。我真正见是人于此处,是离杀生者、离偷盗者:乃至……为正见者,见其身坏命终后,生于无幸处、恶趣、险难处、地狱。”彼如是言:“汝,凡此离杀生者、离偷盗者……乃至……为正见者,彼悉皆于身坏命终后,……无幸处……其余为虚妄。”
  然而,阿难!凡彼沙门或婆罗门如是言:“汝!实有诸恶业,有恶行之报。”--如是者即赞同彼。又彼如是言:“我真正见是人于此处,是杀生者、偷盗者……乃至……为邪见者。见其身坏命终后,生于无幸处、恶趣、险难处、地狱。”而彼如是言:“汝,凡此杀生者、偷盗者……乃至……为邪见者,彼悉皆于身坏命终后,生于无幸处、恶趣、险难处、地狱。”--如是不赞同彼。又彼如是言:“若是知者,此为正知。若知其他者,彼等有谬智。”--如是又不赞成彼。又真正唯彼之自知、自见、自所经验,唯于此,顽固取着说:“唯此是真实,其余为虚妄。”
  如是又不赞同彼。所以者何?阿难!如何于如来之大业分别有别智。然而,阿难!彼沙门或婆罗门之如是言:“汝!实无诸恶业,无恶行之报。”
  如是不赞同彼。且彼如是言:“我真正见是人于此处,是杀生者、偷盗者……乃至……为邪见者。见其身坏命终后,生于善趣、天界。”--如是赞成彼。而且彼如是言:“汝,凡此杀生者、偷盗者……乃至……为邪见者,彼悉皆身坏命终后,生于善趣、天界。”--如是不赞同彼。又彼如是言:“若如是知者,此正知知者,若知其他者,彼等有谬智。”--如是亦不赞成彼。又唯彼之自知、自见、自所经验,唯于此顽固取着说:“唯此是真实,其余为虚妄。”--如是亦不赞同彼。所以者何?然,阿难!于如来之大业分别,有别智。
  然而,阿难!凡彼沙门或婆罗门之如是言:“汝!实有善业,有善行之报。”--如是赞同彼。又彼之如是言:“我真正见是人于此处,是离杀生者、离偷盗者……乃至……为正见者。见其身坏命终后,生于善趣、天界。”--如是亦赞同彼。而且彼如是言:“汝,凡离此杀生者、离偷盗者……乃至……为正见者,彼悉皆身坏命终后,生于善趣、天界。”--如是者不赞同彼。又彼如是言:“若如是知者,此为正知者,若知其他者,彼等有谬智。”--如是亦不赞成彼。又唯彼之自知、自见、自所经验,唯于此,顽固取着说:“唯此是真实,其余为虚妄。”--如是亦不赞同彼。所以者何?然,阿难!于如来之大业分别,有别智。
  然而,阿难!凡彼沙门或婆罗门之如是言:“汝!实无诸善业,无善行之报。”--如是者不赞同彼。而彼如是言:“我真正见是人于此处,是离杀生者、离偷盗者……乃至……为正见者。见其身坏命终后,生于无幸处、恶趣、险难处、地狱。”
  如是者即赞同彼。而彼如是言:“汝!凡是离杀生者、离偷盗者……乃至……为正见者者,彼悉皆于身坏命终后,生于无幸处、恶趣、险难处、地狱。”--如是不赞同彼。又彼如是言:“若如是知者,此为正知。若知其他者,彼等有谬智。”如是亦不赞同彼。又唯彼之自知……乃至……其余为虚妄。”如是亦赞同彼。所以者何?然,阿难!于如来之大业分别,有别智。
  然而,阿难!凡彼人于此处,是杀生者、偷盗者……乃至……邪见者,身坏命终后,生于无幸处、恶趣、险难处、地狱者,或彼应以前所作之罪业当受其苦;彼或应于后所作之恶业当受其苦,彼或于死时,为有邪见者而有成就受持之。由此,彼坏命终后,生于无幸处、恶趣、险难处、地狱。”然而,若彼于此处,是杀生者、偷盗者……乃至……为邪见者,其报于现世,或于次世,或于后世生起而受之。
  然而,阿难!凡彼人于此处,是杀生者、偷盗者……乃至……为邪见者,身坏命终后,生于善趣、天界者,或彼应以前所作之善业当受其乐。彼或应于后所作之善业当受其乐。或彼于死时,为有正见者,而有成就受持。由此,彼身坏命终后,生于善趣、天界。然而,若彼于此处,是杀生者、偷盗者……乃至……为邪见者,其报于现世,或于次世,或于后世生起而受之。
  然而,阿难!凡彼人于此处,是离杀生者、离偷盗者……乃至……为正见者,身坏命终后,生于善趣、天界者,于彼,或应以前彼所作之善业当受其乐,或彼于死时,为正见者而有成就受持。然而,若彼于此处,是离杀生者、离偷盗者……乃至……为正见者者,其报于现世,或于次世,或于后世生起而受。
  然而,阿难!凡彼人于此处,是离杀生者、离偷盗者……乃至……为正见者,彼身坏命终后,生于无幸处、恶趣、险难处、地狱者,于彼,或应以前所作之罪业当受其苦;或彼于后应彼所作之罪业当受其苦,或彼于死时,为有邪见者,成就受持之。由此,彼身坏命终后,生于无幸处、恶趣、险难处、地狱。而且,彼若于此世,是离杀生者、离偷盗者……乃至……为正见者,其报于现世,或于次世,或后世生起而受。
  如是,阿难!有业之不可有而见为不可有;有业之不可有而见为可有,有业之可有而见为可有;有业之可有而见为不可有。”
  世尊如是说已,欢喜之尊者阿难随喜世尊之所说。


{返回 第三篇 后分五十经篇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第一三七 六处分别经
下一篇:第一三五 小业分别经
 第一一四 应习不应习经
 第一一二 六净经
 第一四四 教阐陀经
 第一一九 身行念经
 第一二O 行生经
 第一四七 教罗喉罗小经
 第一一一 不断经
 第一一三 善士经
 第一三二 阿难一夜贤者经
 第一二四 薄拘罗经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智慧经》(巴利藏 增支部8.2之节译) Panna Sutta AN 8.2[栏目:佛教文章·中英文双语阅读 Buddhist Article · Bilingual Reading]
 「法」的定义与普遍应用(S.N.Tandon)[栏目:著述文集]
 元音老人文集菁华录 第一章 心中心法 3 无相密[栏目:元音老人]
 《正理点滴论》讲记之一[栏目:因明学讲记]
 禅修的理论与实践 第二讲 禅修的原则和一个方法[栏目:林崇安教授]
 我们要怎样「置心一处」呢?[栏目:海云继梦法师文集·心法]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