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自我圆融
 
{返回 消除烦恼的方法·智慧100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8079

自我圆融

若有诸菩萨,不厌生死苦;具足普贤行,一切莫能坏。

——《六十华严经卷四十六入法界品第三十四之三》

此偈是说,如果有人发了要学做菩萨的心愿,便不该厌离生死之苦,应当学习普贤菩萨那样,一边常随佛学,一边恒顺众生。不论有多艰难的逆境困扰,也不会让他退失救度众生的大菩提心。这是描述菩萨行者的信愿坚贞,难舍能舍,难忍能忍,难行能行。一般人如果厌苦离苦,便想逃避现实世界,菩萨行者则是知苦、耐苦,救度众生脱离苦难,所谓“不为自身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所以菩萨不厌生死之苦。

有一对老夫妇移民到美国纽约,依靠一位做护士的女儿生活,住在医院附近,隔邻是教堂,教堂的后院是一大片墓场。因此逢人就说,他们的家是在生老病死的娑婆世界,精神上相当困扰,很希望搬出那个环境。他们的女儿却持不同的意见说:生老病死,正是她所服务的工作项目和工作场所。这两种心态,正好反映出厌离和不厌离的两种想法。很多人希望后世再来做人再来相会,也有好多人希望这一生过了之后不再来到人间受苦,也有很多人希望活久一点,以为好死不如歹活,活着虽然有许多麻烦,还是不希望死亡。

但是发了大愿的菩萨,不贪恋生死也不厌离生死。他们为众生而来,在生死的世间帮助在生死中受苦受难的众生。他们好比进入监狱帮助受刑人,跟他们一起生活,同甘苦共患难。这样才能使众生亲近、信赖、接受,才能对众生有所帮助。

“具足普贤行”,普贤菩萨具足万行,发了十个大愿,愿学佛法、愿成佛道的目的,乃是为愿一切众生同出苦海、同成佛道。凡是开始信佛学法的人,就是初发心的菩萨,就当学习普贤菩萨广度众生的大悲愿行。

“一切莫能坏”,是由于菩萨有信、愿、行三种心的坚贞不拔,所以不论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使他们失望、退却、后悔、中止,他们会再接再厉。如何才办得到呢?必须一次又一次地发愿要学习普贤菩萨,不恋生死,也不厌生死,便能做到。如果迷恋生命,就会贪生怕死;如果厌倦生命,就会逃避责任。生命的可贵,不在于贪求一时的享受;死亡的价值是在于完成了奉献的任务。就在一生又一生的生死过程中,成长了自我的悲智,消融了自我的得失,便是生命的大圆满及大圆融。


{返回 消除烦恼的方法·智慧100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智者多闻
下一篇:火宅清凉
 求学要诀
 信心基础
 知不如行
 念念成功
 如法实践
 战胜自己
 真人无垢
 勿出恶言
 永不疲倦
 满月清凉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往生论注讲解 第二十九集[栏目:慈法法师]
 龙树亲友书 第四堂课[栏目:狮吼音·开示集]
 禅——心的效能训练 第二章 禅行 笃实力行的智慧[栏目:郑石岩教授]
 每个人要有防范爱死病的观念[栏目:观念·圣开法师]
 八识规矩颂义贯 第二章 释颂文 第二节 第六识颂[栏目:成观法师]
 问8:尊者,您总是鼓励我们标记所缘吗?[栏目:马哈希尊者访谈 An Interview with Mahasi Sayadaw]
 早觉悟善根 早回归本位[栏目:传喜法师]
 找回内心的宁静[栏目:慧律法师]
 入菩萨行论·善解义海 第八章 静虑品(上)[栏目:入菩萨行论·善解义海]
 养生贵养心,生活即养生[栏目:魏德东教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