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大智度论阅读笔记 第三十九卷
 
{返回 大智度论阅读笔记·学诚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305

(9月19日  上)

 

大智度论释往生品第四之中(卷三十九)

 

【论】问曰:若凡夫人不能入灭尽定,云何菩萨从初禅起入灭尽定?答曰:阿毘昙鞞婆沙中小乘如是说,非佛三藏说。又是菩萨,圣人尚不及,何况当是凡夫!譬如六牙白象,虽被毒箭,犹怜愍怨贼!如是慈悲心,阿罗汉所无。畜生中犹尚如是,何况作人身,离欲入禅而不得灭尽定!

 

问曰:若菩萨得灭尽定可尔,超越定法不能过二;若言从初禅起乃至入灭尽定,无有是法?

答曰:余人虽有定法,力少故,不能远超;菩萨无量福德智慧力,深入禅定,心亦不着,故能远超。譬如人中力士,趠不过三四丈,若天中力士,无复限数。小乘法中,超一者是定法;菩萨禅定力大,心无所著,故远近随意。

 

菩萨管不管自己的学修:

    问曰:自不得诸道果,云何能以化人?

     答曰:佛自说因缘:所谓声闻、辟支佛果及智,皆是菩萨法忍,但不受诸道果名字;果及智皆入无生法忍中。

  复次,唯不取证,余者皆行。得菩萨道故,名为阿鞞跋致。

 

【论】释曰:菩萨有二种:一者、能令众生离苦;二者、能与乐。复有二种:一者、怜愍三恶道众生;二者、怜愍人。是菩萨与众生乐,怜愍人故,随所须皆与之。

 

【论】问曰:是菩萨何以故变作佛身,似不尊重佛?

    答曰:有众生见佛身得度者,或有见转轮圣王等余身得度者,以是故变身作佛。

     复次,世间称佛名字是大悲,是世尊。若以佛身入地狱者,则阎罗王诸鬼神不遮碍,是我所尊者师,云何可遮!

    问曰:若地狱中火烧,常有苦痛,心常散乱,不得受法,云何可化?

    答曰:是菩萨以不可思议神通力,破镬灭火,禁制狱卒;放光照之,众生心乐,乃为说法,闻则受持。

  问曰:若尔者,地狱众生,有得道者不?

    答曰:虽不得道,种得道善根因缘。所以者何?以重罪故,不应得道。畜生道中当分别:或得者,或不得者。如阿那婆达多龙王、娑竭龙王等,得菩萨道。鬼神道中,如夜叉、密迹金刚、鬼子母等,有得见道,是大菩萨。

 

【经】「舍利弗!有菩萨摩诃萨行六波罗蜜时,成就三十二相,诸根净利。诸根净利故,众人爱敬;以爱敬故,渐以三乘法而度脱之。如是,舍利弗!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时,应学身清净、口清净。」

【论】释曰:是菩萨欲令众生眼见其身得度,故以三十二相庄严身。诸根净利者,眼等诸根明利,出过余人;信、慧根诸心数根等,利净第一;见者叹其希有,我无此事!爱敬是菩萨,信受其语,世世具足道法,以三乘道入涅槃。是三十二相眼等诸根,皆从身、口业因缘清净得,以是故,佛说菩萨应当净身、口业。

【论】释曰:是菩萨常深净行六波罗蜜,故得眼等诸根净利,人皆爱敬;慧等诸心数法根,净利无比,为度众生故。世间常法,若得殊异,心则自高,轻诸余人。作是念:汝无此事,我独有此;以是因缘故,还失佛道。如经中说:菩萨轻余菩萨,念念一劫,远于佛道,经尔所劫更修佛道。以是故,而不自高,亦不下他。

【论】释曰:是菩萨从初已来,怖畏恶道,所作功德,愿不坠堕。乃至阿鞞跋致地者,以未到中间,畏堕恶道故作愿,菩萨作是念:若我堕三恶道者,自不能度,何能度人?又受三恶道苦恼时,以瞋恼故,结使增长,还起恶业,复受苦报;如是无穷,何时当得修行佛道?

  问曰:若持戒果报不堕恶道者,何以复说布施?答曰:持戒是不堕恶道根本,布施亦能不堕。

  复次,菩萨持戒,虽能不堕恶道中,生人中贫穷,不能自利,又不益人;以是故行布施。余波罗蜜,各有其事。

 

菩萨受不同身体的根本目的:

【经】「佛告舍利弗:有菩萨摩诃萨,住檀波罗蜜、尸罗波罗蜜,无量千万世作转轮圣王,值遇无量百千诸佛,供养恭敬,尊重赞叹。」

 

【论】释曰:若菩萨知作转轮圣王大益众生者,便作转轮圣王;若自知余身益大,亦作余身。

  复次,欲以世间法大供养佛故,作转轮圣王。

 

菩萨是怎样清净说法的:

    复次,是菩萨清净法施,不求名利供养恭敬,不贪弟子,不恃智慧,亦不自高轻于余人,亦不讥刺;但念十方诸佛慈心念众生,我亦如是学佛道:说法无所依止,适无所著,但为众生,令知诸法实相。如是清净说法,世世不失智慧光明,乃至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已得尊重者,上诸菩萨能如是者,于诸众生皆为尊重。身、口、意不净,不令妄起者,能以清净法施者,不应杂起身、口、意恶业。所以者何?若起身、口、意恶者,闻者或不信受。若意业不净,智慧不明;智慧不明,不能善行菩萨道。

  复次,不但此一菩萨,上来菩萨能行此法者,皆名尊重佛教。若菩萨欲行菩萨道,皆不应杂罪行,一切恶罪业,不令妄起。杂行者于行道则难,不能疾成佛道,罪业因缘坏诸福德故。

……

修行位次不同对罪过的定义也有差别:

【论】释曰:佛示舍利弗:法空中菩萨,不见是三业,是为无罪;若见是三业,是为罪。声闻法中十不善道,是为罪业;摩诃衍中,见有身、口、意所作,是为罪。所以者何?有作、有见,作者、见者,皆是虚诳故。麤人则麤罪,细人则细罪。如离欲界时,五欲、五盖为恶罪,初禅摄善觉观,为无罪;离初禅入二禅时,觉观为罪,二禅所摄善喜,为无罪;乃至非有想非无想处,亦如是。入诸法实相中,一切诸观、诸见、诸法,皆名为罪。小乘人畏三恶道故,以十不善业为罪;大乘人以一切能生着心取相法,与三解脱门相违者名为罪。以是事异,故名为大乘。若见有是三业,虽不起恶,亦不名牢固;不见是身、口、意是三业根本,是为牢固。是菩萨法空故,不见是三事;用是三事,起悭贪相,犯戒相,瞋相,懈怠相,散乱相,愚痴相。因无故果亦无,如无树则无荫;若能如是观者,则能除身、口、意麤业。

  问曰:先说罪业,今何以故言麤业?答曰:麤业、罪业无异,罪即是麤,不名为细。

  复次,声闻人以身、口不善业名为麤,意不善业名为细;瞋恚、邪见等诸结使,名为麤罪,爱、慢等结使,名为细罪;三恶觉:所谓欲觉、瞋觉、恼觉,名为麤;亲里觉、国土觉,不死觉,名为细。但善觉名为微细,于摩诃衍中尽皆为麤,以是故此说麤罪。……以是故,佛告舍利弗:若菩萨不得身、口、意,是时则除三麤业。

  复次,初发意住毕竟空中,一切法不可得,而常行十善道,不起声闻、辟支佛心;以不取相心,一切诸善根,皆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名菩萨除身、口、意麤业罪,名为清净。

 

增上生的典范:

【经】「舍利弗!有菩萨摩诃萨住般若波罗蜜中,具足智慧,以是智慧常不堕恶道,不生弊恶人中,不作贫穷人;所受身体,不为人、天、阿修罗所憎恶。」

【论】释曰:此菩萨先世来爱乐智慧,学一切经书,观察思惟,听采诸法;自以智力推求一切法中实相。得是一切法实相故,为诸佛深心爱念。是无量智慧福德因缘故,身、心具足,常受富乐,无诸不可。

五眼:

【论】问曰:佛何以不说行般若波罗蜜生五眼,而说净五眼?答曰:菩萨先有肉眼,亦有四眼分,以诸罪结使覆故不清净。如镜性有照明,垢故不见,若除垢则照明如本。菩萨行六波罗蜜,灭诸垢法,故眼得清净。肉眼,业因缘故清净;天眼,禅定及业因缘故清净;余三眼,修无量智慧福德因缘故清净。最大菩萨,肉眼最胜,见三千大千世界。

问曰:佛为世尊,力皆周遍,何以但见一三千大千世界,不能见多?答曰:若肉眼能过三千大千世界复有所见者,何用天眼?以肉眼不能及故,修学天眼。

  复次,三千大千世界,劫初一时生,劫尽一时灭;世界之外,无央数由旬,皆是虚空;空中常有风,肉眼与风相违;以相违故,不能得过见异世界。或有菩萨住三千世界境上,计其道数,亦应见他方近世界。

  问曰:菩萨及佛,何以不集无量清净福德,令肉眼远有所见?答曰:是肉眼因缘,虚诳不净,天眼因缘清净;若无天眼,当修肉眼,强令远见。

复次,如经中说极远见三千世界;佛法不可思议,经法甚多,或能远见。

【论】释曰:菩萨天眼有二种:一者、果报得;二者、修禅得。果报得者,常与肉眼合用,唯夜闇天眼独用。诸人得果报天眼,见四天下欲界诸天,见下不见上;菩萨所得果报天眼,见三千大千世界。禅定离欲,天眼所见,如先十力天眼明中说。菩萨用是天眼,见十方如恒河沙等世界中众生生死,善恶好丑,及善恶业因缘,无所障碍。一切皆见四天王天乃至阿迦尼咤天所见,又能过之;是诸天不能知菩萨天眼所见。何以故?是菩萨出三界,得法性生身,得菩萨十力故,如是等因缘,菩萨天眼净。余菩萨天眼论议,如赞菩萨五神通中说。

【论】释曰:肉眼不能见障外事,又不能远见,是故求天眼。天眼虽复能见,亦是虚诳,见一、异相,取男、女相,取树、木等诸物相;见众物和合虚诳法,以是故求慧眼;慧眼中无如是过。

 

问曰:若尔者,何等是慧眼相?

答曰:有人言:八圣道中正见,是慧眼相,能见五受众实相,破诸颠倒故。有人言:能缘涅槃慧,名为慧眼;所缘不可破坏故,是智慧非虚妄。有人言:三解脱门相应慧,是名慧眼;何以故?是慧能开涅槃门故。有人言:智慧现前,能观实际,了了深入,通达悉知,是名慧眼。有人言:能通达法性,直过无碍。有人言:定心知诸法相如,是名慧眼。有人言:法空是名慧眼。有人言:不可得空中,亦无法空,是名慧眼。有人言:十八空皆是慧眼。有人言:痴、慧非一、非异,世间法不异出世间,出世间法不异世间;世间法即是出世间,出世间法即是世间;所以者何?异不可得故。诸观灭,诸心行转还无所去,灭一切语言,世间法相如涅槃不异,如是智慧,是名慧眼。

  复次,此中佛自说:慧眼菩萨,一切法中不念:有为、若无为,若世间、若出世间,若有漏、若无漏等,是名慧眼。若菩萨见有为、世间、有漏,即堕有见中;若见无为、出世间、无漏,即堕无见中。是有、无二见舍,以不戏论慧,行于中道,是名慧眼。得是慧眼,无法不见,无法不闻,无法不知,无法不识。所以者何?得是慧眼,破邪曲诸法,无明诸法;总相、别相,各皆如是。

 

问曰:阿罗汉、辟支佛亦得慧眼,何以不说无法不见、无法不闻、无法不知、无法不识?答曰:慧眼有二种:一者、总相;二者、别相。声闻、辟支佛见诸法总相,所谓无常、苦、空等;佛以总相、别相慧观诸法。声闻、辟支佛虽有慧眼,有量有限。

  复次,声闻、辟支佛慧眼,虽见诸法实相,因缘少故,慧眼亦少,不能遍照法性。譬如灯油炷虽净,小故不能广照。诸佛慧眼,照诸法实性,尽其边底,以是故无法不见,无法不闻,无法不知,无法不识。譬如劫尽,火烧三千世界,明无不照。

  复次,若声闻、辟支佛慧眼无法不知者,与一切智人有何等异?菩萨世世集福德智慧苦行,何所施用?

 

问曰:佛用佛眼,无法不知,非是慧眼,今云何言慧眼无法不知?答曰:慧眼,成佛时变名佛眼,无明等诸烦恼及习灭故,一切法中皆悉明了。如佛眼中说:无法不见、闻、知、识。以是故,肉眼、天眼、慧眼、法眼,成佛时失其本名,但名佛眼。譬如阎浮提四大河,入大海中,则失其本名。何以故?肉眼,诸烦恼有漏业生故,虚诳不实,唯佛眼无诳法。天眼,亦从禅定因缘和合生故,虚诳不能如实见事。慧眼、法眼,烦恼习未尽故,不毕竟清净故舍。佛眼中无有谬错,尽其边极!以是故阿罗汉、辟支佛慧眼,不能毕竟清净故,不能无法不见。

  问曰:佛现得果报肉眼,能见色,是事云何?答曰:肉眼虽生眼识,而佛不随其用,不以为实;如圣自在神通中说,佛告阿难:所见好色中生厌恶心,眼见恶色生不恶厌心;或时见色不生污秽不污秽,但生舍心;如是则肉眼无所施用。

  复次,有人言:得圣道时,五情清净异本。

  复次,诸法毕竟空,及诸法通达无碍,是二总为慧眼。


{返回 大智度论阅读笔记·学诚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大智度论阅读笔记 第三十八卷
下一篇:大智度论阅读笔记 第四十卷
 大智度论阅读笔记 第六十一卷(1/4)
 大智度论阅读笔记 第二卷
 大智度论阅读笔记 第二十卷
 大智度论阅读笔记 第六十一卷(2/4)
 大智度论阅读笔记 第五十四卷(3/3)
 大智度论阅读笔记 第四十八卷
 大智度论阅读笔记 第五十三卷(2/2)
 大智度论阅读笔记 第十四卷
 大智度论阅读笔记 第二十一卷
 大智度论阅读笔记 第二十九卷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法海集一 第二部分:菩提心与空正见 1 佛法大要[栏目:法海集]
 大家来推理 - 庄子鱼乐之辩[栏目:因明与辩经]
 中国佛教哲学要义 第十四章 三论、唯识和密诸宗的心性论 第一节 三论宗的中道佛性论[栏目:中国佛教哲学要义]
 往生论注讲解 第二十八集[栏目:慈法法师]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五三四卷[栏目: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第十六集]
 话头·公案·机锋·转语[栏目:圣严法师]
 音声妙供养[栏目:静思晨语·证严上人]
 寻找生命中的贵人[栏目:学诚法师]
 “五逆往生”说初探(释昌法)[栏目:戒幢佛学研究所2002级学员文集]
 为什么学佛 第四章 三界 8.无色界天是怎么来的[栏目:能弘法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